舊澳門大學校園的 “下場” 在11月14日傍晚終於揭盅,城市大學、理工學院、旅遊學院三間高等院校 “瓜分” 最主要的部分,而行政暨公職局,交通事務局和體育發展局也能分一杯羹 (見下表)。

院校/機構可分得之部分面積 (平方米)備註
澳門大學舊澳大圖書館及數個研究中心21,033作持續進修中心和機電工程中心。
城市大學行政樓、何賢會議中心 、王寬誠樓、蔡繼有樓、何鴻燊樓、中葡樓、文化中心、第一座  宿舍(Block 1)37,644何賢會議中心、文化中心、王寬誠樓、第一座宿舍是澳大最早期的主體建築,其後陸續建成蔡繼有樓、何鴻燊樓、中葡樓、圍繞形成除九龍璧外澳大學生最常聚集的T平台花園位置,而行政樓則是澳大的標誌性建築之一,“澳門大學”的四個大字在面向的右上方,也是進出澳大必經之路。
理工學院珍禧樓、研發大樓及兩座宿舍等5座樓宇38,108珍禧樓屬澳大較新的建築物,與圖書館毗鄰,兩座宿舍(Block 2和Block3) 是澳大最早期的宿舍。計劃發展葡語教學和研究基地、藝術高等教學及文創研究中心等。
旅遊學院東亞樓23,028曾作東亞運北韓代表團的住宿地方,為較新的宿舍,擁有無敵海景。
行政暨公職局珍禧樓14,000作公務員培訓。
交通事務局停車場將向公眾開放。
體育發展局體育綜合體即體育館,將開放予市民使用。

而這樣的分配也迅速引起全城熱議,因為雖然公立的理工學院獲得的面積最大,但可以說原澳門大學最 “核心” 和 “標誌性” 的樓宇將由私立的城市大學 (前稱 “亞洲 (澳門) 國際公開大學” ) 接管,當中是以甚麼的準則而把原公立的校園交給私立大學?

高教辦蘇朝輝主任的回覆是 “共有4間私立院校向政府提出澳大舊址使用申請,當局使用排除法,經綜合考慮,認為城大在澳門沒有其他發展空間,但科大及聖約瑟大學、鏡湖護理學院等卻有新規劃及用地,中西創新學院主要為成人教育,搬到澳大對學生不是好事,故城大是最有教育設施需要的。” 不過,他的解釋似乎未能讓公眾釋疑,因為原來一直未有任何 “風聲” 的澳大舊校址規劃突然在不動聲色下公佈,租金也正是與財政局商議中。接着在17日蘇主任便再次 “解畫” ,表示 “政府以先公立後私立、先全日制後夜間兼讀作為分配原則” ,而他並不認同現有分配安排導致各校 “四分五裂” ,強調已將各校未來發展需要考慮其中,重申政府一視同仁支持各公、私立院校發展。

不過,似乎蘇主任的解釋對大眾的了解沒有太大幫助,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迷團待解答。

1. 城大需要繳付租金,但租金仍未計算前便已確定租借給它,不應是先計算了租金,對方接受才 “承租” 的邏輯嗎?

2. 私立高校與公立高校的完全公平性?作為政府,一般來說應把資源相對傾斜於公立高校,蘇主任也解釋了以 “先公立” 的原則,在他的解釋中表示有四所私立學校提出申請,那即是理工學院和旅遊學院沒有提出申請嗎?然而,兩者的院長也在較早的時間提及申請使用澳大舊址,包括理工曾表示向政府申請上址作新校舍已有一段時間,但沒有回應政府對有關申請作出怎樣的回覆 (2013年5月16日的報章報導);旅遊學院也曾表示會向政府爭取長遠使用澳大舊址宿舍和教學設施 (2014年8月22日的報章報導) ,這樣看來,兩所公立高校對澳大舊址的使用同樣 “虎視眈眈” ,那現時的分配準則是如何 “計算” 出來?

3. 城市大學表示學校的發展受制於沒有完整的校園,且具有相當的迫切性,但這又存在着應有鷄先又或蛋先的邏輯,因為招生的規模與校園的大小原則上應具相關性,即學生越多當然需要較大的校園和更完善的設施。根據城市大學的網頁顯示,其全日制學生已達3,700多人,而理工學院目前的在校學生人數為2,900人,而在高教辦網頁的資料顯示,2012/2013學年城市大學的的全日制學生為1,296人,理工學院為2,961人,旅遊學院則為1,573人,這顯示單單兩個學年城大的全日制學生數目上升接近2倍,理工則保持平穩,這樣的增速是否有點驚人? 而政府因應學生人數的提升而對硬體校園設施的 “即時” 配合是否具有合理性和迫切性?

4. 蘇主任認為目前的安排沒有使各高校 “四分五裂” ,然而,分得舊澳大校區的理工和旅遊學院除了解決了部分的住宿和教學需求外,並沒有讓他們的校園得以整合而進一步提升其硬件的優化。國家 “十二‧五” 的規劃中澳門被定位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主力培訓澳門旅遊人才並獲得多項國際認可的旅遊學院一直因校園規模的制約而不能較大地擴大招生人數,2014/2015學生招生人數約380人,2013/2014學年則為419人。同時,也曾有幾位議員提出既然旅遊學院已具備豐富的旅遊專業教學經驗,而澳門現在正處於旅遊業急速發展階段,認為政府應給予旅遊學院更大的硬件設施支持,可考慮盡快覓地增建校舍。另一方面,理工學院由於歷史的原因,各學校 (學院) 和學術單位的分佈一直零散,按現時的規劃兩所院校的校園未來仍是零散,旅遊學院保持兩個校區 ─ 望廈山校本部和氹仔創福校區,只是把原來外租的宿舍改為在澳大東亞樓,而理工學院則可把原來在皇朝區的藝術高等學校搬進澳大,但在氹仔的博彩教學暨研究中心、成人教育及特別計劃中心和其他各個研究中心則仍很大機會散落在澳氹各區。可以說,是沒有讓校園更 “四分五裂” ,只是繼續保持零散吧!

5. 有說城市大學源自澳門大學的前身東亞大學,因此回歸最初的校園是符合情理之考量。但這是否就是最主要的考慮原因?因為理工學院原來也由是由澳門大學 (東亞大學) 一分為三而衍生出來,是否最合乎情理的是理工學院 “完全回歸” 澳大舊址?而旅遊學院事實上又是由理工學院旅遊高等學校和旅業及酒店業學校合併而成,即源自理工,那是否旅遊學院也應 “回歸” 理工現址最佳?

6. 或者有人會說這是澳門獨有的 “分豬肉” 模式,平衡各方的利益,或許這也是避免強者越強而讓澳門各高等院校實力相當的策略,但在少量的信息公佈和各種 “似是而非” 的邏輯下,種種疑團難以解開,這樣,是否最好的解釋還是 “你懂的” ?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