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前街一帶在90年代末開始被漸漸走入燈熄街暗之中 ,一蹶不振成為了舊區,社區人口老化加快了一帶商舖落幕的命脈:有的光榮結業,有的相繼遷出,有的淡然看待苦苦經營,有的卻歷久不衰。就在遊客關注的朝聖美食打卡點附近,一間售賣雜貨以及舊物的老店——利豐便利店映入眼簾,綠色的懷舊襯色伴隨著時代清新的感覺,立面高而整潔地展示了各色各類的珍藏,牌匾上刻著「時光藏寶庫」勾起好奇心,想一探箇中奧秘走進去尋寶。原來,數月前的利豐並非今昔的樣子。

幻變時光 重重考驗
過去利豐堆滿了積存的貨品,亂中有序猶如在窄縫中穿梭,門外處掛滿昔日的小玩具、月餅包裝紙盒、明信卡及當票等等,吸引不少遊人、小孩外及有緣人來尋寶,還常常有街坊來「吹水」(閒聊)。1990年代與相鄰的爛鬼樓一度成為古董店和懷舊收藏店的集中地,很多名人收藏家前來覓選心頭好,利豐就順勢而出現,老闆劉華光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生,歷盡經營了三家士多。

劉老闆1979年從梅洲隻身一人來到澳門,當時在賣草地的裕興隆米舖打工,騎單車送火水送米,慢慢從中學習經商之道。隨後為了解決家人來澳後的窩居,他膽大地在渡船街頂手一間士多開始創業賣起雜貨來,前舖後居生活安定了下來,富昌士多就是利豐轉型前的原型。「當時天一黑白鴿巢一帶都沒有士多,為了賺多點錢,唯有開到凌晨十二點賣啤酒賣煙,沒想到當時一日就有幾千元的生意」劉老闆笑著回憶道。在八十年代尾已經捉到地域時宜的商機,是早期的便利店模式,可惜時代變遷經營管理難臨大敵,「因為連鎖式超巿及便利店相繼開業,我便感受到危機。」老闆說道。

後來富昌的業主收舖,劉老闆就在賈伯樂提督街再次賣起雜貨來,截然不同的是他把店舖定位為泰利便利店,幾年後他因為不滿意周邊的環境,便於1992年搬到關前街。因地域的需求性與之前客路的不同,劉老闆決定賣起舊物起來,不過士多店的賣飲品的特色卻被保留,此才有了利豐便利店,士多的重心慢慢轉成舊物,八成的貨品成功轉型。

你的尾聲是我的開端
問及老闆當時如何找貨源,他笑笑道:「當時附近有很多拆樓工程,工人小休時下來買水買煙,我就遞卡片給他們,看看有沒有珍寶可收,棄下來的可能是他人的珍重之物。」地理條件就造了利豐便利店的塑型。箇中的靈魂人物劉老闆樂天知命,風趣的他時刻為經營做好準備。在受訪的時候,偶爾被顧客詢問打斷,在疫情期間仍然有不少尋寶者前來探索,剛來了一位40多的太太,眼神銳利一指便詢間店中的陶瓷公雞,對方還價劉老闆仍對自己的收藏很有信心。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不是看上哪件古物,而是老闆對他的寶藏都知道其故事,回應顧客:「白色的底座就是60年代的產物,跟現在的造工不同。」

以物易物 相繼傳承
隨手拿起一本詩集,泛黃泛舊並不起眼,但原來大有來頭,「這是從澳門四大家族大宅中收購回來的,民國廿三年印製,以前要讀書多難,竟然還是一系列的書籍。」老老闆樂趣地道。對於遊客來說,當地地圖是旅遊必要的;而對習慣了填海的澳門人來說,舊的澳門地圖更是寶,它刻劃了一去不復返的昔日面貌。可惜舊地圖都已經覓得有緣人帶回家了,你棄我取的情節在利豐來說是常見事。時以至今,這裡仍有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如果你有不捨掉棄卻不再令你動心之物,也能試試能否在這裡讓它再活一次。

靈感之源 蛻變時份
除了來利豐尋寶外,還有不少人來這樣找創作靈感取經,尋找昔日的日常生活用品、書籍以及家具擺設等等。過去利豐寸步難行,收的舊物堆積如山,想走進去看看也不容易,但現在竟然煥然一新,貨物條理清晰展示於不同角落,分門別類,擺設有序,終於可以一探所有珍寶的盧山真面目。然而,是此蛻變的關鍵,就歸功於老闆劉先生以及共同改造寶地的項目負責人天公關策劃有限公司總監鄭嘉恆。

近十年澳門政府為了保育舊區,積極規劃及支持發展活化社區項目,吸引了不少年青人前來創業,劉老闆也意識到要革變順勢而行才可以繼續經營。現在關前街一帶的社區美化令它成為了旅客打卡熱點,嘉恆表示:「我常在想如何令這條街活過來,我們一直在做社區發展的計劃,已經有三年時間與街坊打好關係,這裡也起了一定變化,多了年青人來創業,社區的發展需要有新的和舊的元素相結合,但舊商家很難像年輕人般經營起咖啡店來,不過卻可以重新包裝,適逢其會,就把文產基金這項社區文創計劃推介給老闆,很慶幸劉老闆樂意參予。」兩個不同年代的人物碰撞在一起,新舊交織,擦出亮眼的火花。

店舖改裝的難道很高,雜物之多根本無化度尺,嘉恆笑說:「要清空整間店舖才可以讓裝修師傅度尺,我們在附近提供了一個倉庫讓老闆把貨品存放,所有飾櫃燈架全部要新造,因為颱風水浸,所有原飾櫃均被水浸過,而且牆身凹凸不平,由內到外都要改造。」嘉恆的公司也在關前街一帶,他常常到訪不同店家交流,可以說在這裡的商店都無人不認識他。

一個投資,一個獻策,劉老闆很滿意嘉恆的工作,整體感覺喚然一新,重造的飾櫃令寶物有個更安心的位置,門前做了海報架,各類紙本的刊物一一活現過來,令得遊人均想帶回家。問及有甚麼留下來,老闆嘆氣:「廿十多年來首次放棄了許多舊物,但有些不捨仍要掉棄。現在店內展示只是一部份而已,還有很有仍在倉庫未放出來,因沒位置放,太多東西了,不過這個雪櫃一定不能換,幾廿年仍然夠凍,舊時的東西最耐用,四次水浸都沒有壞。」

無價之寶 時代記憶
門口有一對獅子是鎮店之寶的非賣品,每個客人進來前摸摸鼻頭添運氣,摸到圓滑了。老闆把最有價值的寶物成了利豐的新商標,圓圓的線條把石獅子添畫得幾分逗趣可愛。門面保留了鐡窗花,把它添上軍綠色,「綠色也是環保色系,與舊物理念一致生生不息的循環再用,而且保留了懷舊的味」。空間大了,貨物有序了,當然就能騰空出一個絕佳位置陳列上品,「現在放置毛澤東雕像的這個位置成了全店最亮眼擺放位,好似有個自然聚光燈般的舞台,以前有件貔貅放在出面幾年都沒有人碰,現在一放在這個旺位便賣出了,哈哈哈。」展示的視角是很重要, 吸引不同喜好的人,門口處放著吸引小朋友的玩具,小零食飲品等等, 可謂適合老中青各年齡層的客人。「對於舊物,紙本的寶貝最怕颱風,現時有風到,執拾起來也應該會輕鬆了。」劉老闆說道。「現時飾櫃用的木材不怕水,外面有膠包住不怕滲,為了暖暖的感覺,堅持棄用耐滲的不銹鋼物料。」嘉恆補充:「質感很重要,很影響品牌的形象。

新舊交織 生機處處
劉老闆與嘉恆的對談互動十分有默契,嘉恆每日幾乎都過來「打趸」,面對整個項目執行的步調,嘉恆認為協調是一個難題:「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我們十分重要,不過由於評審們來自不同的地區,意見紛陳,我們也需要一些時間整合消化,希望未來在指導上可以能有更一致性的導向,也很想邀請他們親身到店裡走走,與店家來個深入對話。」每一個意見都十分珍貴,但嘉恆坦言無論如何也會尊重老闆的意願,因為他才是用家,嘉恆認為,如果導師能夠與店家對談,相信能有更真切的體會,也能更明晰彼此的用意和想法,擦出更美的火花。

每件物件就像有一位精靈在守護著,而劉老闆就是精靈的守護者。關前街一帶古玩店以及舊物舖的精靈越來越少了,希望隨著關前街一帶的活化,可以把精靈與人們再次連結起來。嘉恆與老闆對未來充滿信心,現在多了年青人及遊客前來打卡尋寶,他們還計劃作線上宣傳,收集多點小型古物,讓遊客可以輕便把寶貝帶回去。

便利店?舊物店?
利豐是覓緣份的時光藏寶庫,一如品牌故事所述:『聽說只要摸過小門把,進店的客官就很容易在這裡面找到一兩樣勾起你「年代記憶」的東西,就算你不是刻意「㝷寶」,「屬於你的」始終會映入你的眼簾。』

「不知您是否也能在這尋到你和她/他當年的回憶呢?」

採訪:然木、伯頓、子立
撰文:然木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