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的習俗源遠流長,龍舟則是我國的傳統活動,本來就各有社群,獨立茁壯,互不相干,如果兩者有一個交點,那會是甚麼呢?由一群素食愛好者組成的龍舟隊伍──這樣妙趣的組合,彈丸之地澳門也有。

那就不禁要問,是甚麼因緣和在甚麼背景底下促成了澳門第一支素食龍舟隊(以下簡稱「素龍」)的誕生?身為素龍的教練和「扒仔」Pipi分享說:「我和幾位素龍的早期成員是多年的龍舟隊員,當中有年資較深的隊員,也有近幾年才開始接觸素食的隊員。而我從一七年開始接觸素食,隨後開始發想,運動員中也有素食者,又是否能成立一支素龍呢?」

Pipi:澳門素龍的來源與歷程

「我認識的素食龍舟隊員均為女性,所以最初是想組織一支女子隊,但發展初期未如理想,慶幸得到隊員的推動,有些甚至帶著另一半加入,終於,一八年組成第一支男女混合小龍隊,當中有三對是夫妻檔。後來隨成員人數增加,男、女子隊均得以獨立成隊,符合最低限度的每舟十二個成員──十個扒仔(持槳在艙裡面划水的運動員)、頭(負責打鼓領航)、抄(負責掌舵)──隊伍中有資深扒仔,亦有為龍舟新手的素食者。」所以說,吃素就是加入素龍的門檻?Pipi 解釋:「當然希望達到這要求,但人際圈子限制了我們找到的人,故退一步要求,或者你支持素食,或不抗拒素食──畢竟要求體力、技術和飲食習慣都要高度匹配,在當時來說不可兼得,唯有一步步經營。新成員亦是透過隊員四處張羅找回來。對於從未接觸龍舟的新人,只要你有興趣扒,我都會教,並以自己參與龍舟運動的多年經驗和他們分享。」

一年下來,澳門總共會舉辦兩場龍舟賽事,一是端午節的本地和國際龍舟賽事,二是規模相對小的中秋節本地賽事。一八年,素龍參與了第一場比賽,由於隊員有限,只能參加中秋盃小龍賽事。對素龍來說,參賽固然是大事,但另外有一件大事對參與者來說更恆常、更迫切,那就是「找素」。賽事的飲食需要注意,日常「搵食」也不可小覷,畢竟,扒龍舟是體力消耗極大的運動,除了練習,如何從適當的素食中攝取足夠的能量,是素龍成員的日常課題。

一九年,素龍第二次參賽,同樣是中秋盃小龍賽,但分別組成了一男、一女兩支隊伍,人員上是一個大躍進。今年,邁入第三個年頭的素龍,第一次參加端午節的本地賽事──湊合男女合共廿四名隊員──組成標準龍及小龍兩支隊伍,參加了公開組兩個組別的賽事,這對初組成的隊伍來說,實是非常難得。

至於第三次參加中秋盃小龍賽,素龍更壯大到參加了男子、女子、混合三場賽事(部份隊員需要兼項比賽),其中一支更由全素食者組成。Pipi 說:「不是美其名為『素食龍』,而是由真真正正的素食者(長期持素的人)去扒龍舟。」

澳門首支素食者龍舟隊於焉誕生,才三年就有這樣的成績,有賴全體隊員的推動和支持,大家都覺得感恩。

「『搵食』──適合龍舟運動員同時又美味的素食──好重要,」女子隊與混合龍的抄手(負責掌舵的運動員)Rie 補充:「可以一起好開心地去搵食,是推動我們慢慢地轉成全素的一個契機。」

成員因參與素龍的緣故而維繫著彼此的連結,又因這一層關係而相互感染,雖然在素食的程度上有差異,但嚮往素食與健康生活的目標並無二致。

若說素龍最大的困難,除了找人,主要繫在找素上──比賽的時候吃甚麼,練習後吃甚麼,大家去哪裡「搵食」……他們的對策是:成員之間互相分擔、分享彼此知道的素食資訊,其中茹素長達二十年的Cass,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成員與素龍的因緣──Cass & Simpson

Cass 是新加坡人,中學時期開始茹素,契機來自家庭與宗教信仰,後來逐漸變為個人的追求。「開始養寵物之後,」Cass分享:「更加覺得人應該要吃素,因為和動物有了感情,從前只有吃葷跟吃素的分別,後來則多了感情的角度來看待素食。」

十年前,Cass初到澳門,因為人生地不熟,根本無從得知哪裡可以找到素食,她便在臉書上成立了「澳門愛素食」的群組,組織同好,結交本地同樣愛素食的朋友,並從中認識了素龍的創辦人之一Shirley,在她的引介下,加入草創期的素龍。

Simpson 是今年才加入素龍的生力軍,不管是茹素的日子還是參與龍舟的資歷都較其他成員淺,但就受到團隊十分的器重。除了本人體魄強健對龍舟隊來說是強大的臂助外,究其原因,還得說說他本人由葷轉素的微妙經歷和從努力學習中獲得的、讓素龍成員獲益非淺的豐富素食知識。那麼素食的念頭起初如何進入到 Simpson 的心裡?他說:「一次旅行途中,滑手機的時候滑到一則網上聯署,要求越南政府立法禁止狗肉與貓肉的買賣──當時,我還是一個肉食者,雞胸與牛扒是果腹的主食──我參與了聯署,回憶起來可能跟當時看到的一張照片有關係:狗寶寶像乳豬一樣被當街擺賣。簽署後我開始詰問自己:為甚麼我會參與聯署?若禁止的對象是豬、牛、雞、魚等其他動物,我也會簽署嗎?如果不會,又基於甚麼理由呢?」Simpson 跟女朋友分享心中困惑,惜當時並未找到答案。

為了解開心中困惑,Simpson 在隨後兩周研究了大量資料,觀看相關紀錄片、了解屠宰場的實況,在聽畢一場演講後,終於下決心和女友一起永不再吃動物相關的產品。

「我不認為我特別愛動物,但我認為繼續吃肉是不對的,並且已經失去了再吃肉的理由。」理性的Simpson 在思辨後決心戒葷,但他又因為甚麼緣份而參與到素龍裡呢?Simpson 續說:「至於龍舟隊──回澳後我開始參與動物權益宣傳的活動,其中一位全素的伙伴當時亦是素龍的成員──雖然未算愛好,但也曾隨工作團隊參與過相關的賽事。之前苦無參與恆常練習的機會,直到看到這位朋友參與素龍的相片,寒暄後就被邀請加入,隨後便參與了今年的端午節的比賽。」

龍舟運動員給人的感覺,必須強壯,在一般人的觀念裡,強壯與葷食脫不了關係,素食者如何能有足夠的力量去完成體力消耗極大的龍舟練習與競賽呢?理性吃素的 Simpson 提綱契領地分享了他對運動方面的知識及澄清了常人對素食易存有的誤區:「其實你想健康的話,首先注重飲食,要知道怎麼吃,要了解自己素食方面的喜好,了解食物能提供的營養,例如我自己,不喜歡逐顆逐顆吃豆子,便食用豆製品,如豆製的麵、豆腐等,同樣能攝取到豆類提供的蛋白質。總言之,若無法接受素食原材料的口味,便去發掘相關製品和替代食物,但亦要注意少吃過度製作的素食產品。」

轉念吃素──Michelle 與 Rie 的素龍之緣

飲食和健康管理的話題息息相關,素龍成員中肇因於健康考量而跨足素食的參加者不在少數,其中Michelle 與 Rie 分享了她們的經歷與素食路上的心得。

在素龍裡,Michelle 負責賽前組織、協助報名、溝通安排,到出賽的時候,就搖身變成女子隊與混合隊的一員,以扒仔的角色落場參賽。Michelle 接觸素食肇始於健康方面的原因,但在轉為全素前曾經有段過渡期,其轉變的機緣亦耐人尋味。「曾經我有一段時間在吃『海鮮素』,說到改變的契機──可能我本身亦有玩潛水,記得有一次,一趟潛水旅行途中,突然間有人問我:你在吃素?」當這個提問和潛水的愛好被一併推到 Michelle 面前,她第一次反思兩者間的關係和個人行為的矛盾點:「我想到:其實我正在潛水──為甚麼我要把我正在欣賞的『風景』吃光呢?吃光之後眼前不就一無所有了?當時心中湧出如此的概念。」

很快,Michelle 下定決心,在素食路上走到下一個高點。「那我不吃了──反正現在已經在吃素了,下決心後我很快就把海鮮也斷了──我覺得我不應該把我想看的美景吃光。」和 Simpson 類同的地方是,Michelle 同樣由於內心的省悟,觀念的轉變,短時間內轉身投入素食的美食圈內。

Rie 的素食之旅也是始於健康考量,但與素龍成員結伴聚餐的歡愉氣氛,令她對吃素一事樂此不疲。

「在此之前,我是零運動的人。與龍舟的因緣,始於五年前,當時因應公司要扒龍舟,就開始玩龍舟。後來,認識了素食的伙伴,隨他們一起跑步、行山、潛水……運動量大增之餘,人也開心。我就是從那段時間,開始慢慢接觸素食,認識越來越多素食。」談起素龍,Rie 更著重於講「素」:「我們每次走到一起均離不開吃,記得之前打邊爐,滿桌子都是菜、菇、菌……不停吃!」

Rie 繼續分享這段轉變的心路歷程:「從前,凡是肉我都吃,曾經吃過狗肉,當時的心態是:既然我吃肉,為何不能吃狗、吃貓?當時的想法是:若狗、貓是不能吃的,吃豬的道理又在哪裡呢?」和 Michelle一樣,Rie 也發現了生活和飲食習慣一路以來的行為矛盾點,「後來我開始吃素,自己開心,又可以幫到地球,健康已經不再是主因了。」Rie 的回答很直觀,既然吃素是一件「何樂而不為」的事,那就隨心所欲往前走、不回頭。

Andy 和 Josie 的素龍故事

Andy 是素龍裡的另一位扒仔,他參加素龍的故事,一波三折。「我因為2012年中風,身體變得較差,那時,有一位素食的朋友建議我:不如你用素食的方法,讓身體恢復得更好。我聽從他的建議,發現回復的情況幾好,由累到不累的時間變快了。」

Andy 素有運動的習慣,龍舟更是心頭好。「其實我大學時便玩龍舟,大學連續四年都有參加龍舟賽,既代表學校去玩龍舟賽,亦在自己屬會玩。中風之後,由於左手的控制轉差,初頭並沒打算再玩龍舟。隨著康復進度良好,左手的情況轉佳,二零一六年,有個機緣:那時候跟著跑會的一位師兄,隨練跑外,他還會去扒龍舟。他們隊的教練,完全沒有嫌棄我當時的肢體狀況,同意我隨隊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感覺回來了,越扒越好。」

吃素後,Andy 開始有一個心願,希望可以出現一支澳門的素龍。「契機又來了,那段時間透過素食的朋友認識到 Cass、Pipi 和 Rie ──因為大食會的緣故跟她們相識了,後來,有人提議組織一隊素食龍舟隊,好呀──被我給等到了,叫做心願達成。」正是一八年,素龍首次參加中秋賽。

Andy 續說:「但我其實有一個更大的心願──因為龍舟圈的人會好重視端午節賽事──就是參加端午節、我要素龍參加端午節賽事。今年,達成了!終於,男仔、女仔都可以參加端午節(賽事)──我們的成績不太差,第一場可能會慢,但各隊的第二場成績都比上一場快最少一秒,這是很開心的事。」參與賽事,成績不可能不重要,但與素龍成員、朋友在一起,快樂的時光顯得更矚目。「參加素龍,與他們慢慢變成了好朋友,既賽龍舟、也一起參加不同的運動,做各種練習,吃不同的素,都和他們結伴,從而變成了一個得意的組合。」

領隊 Josie 亦都分享了她當初參與素龍時的趣事:「第一年參加的時候,我零經驗、事前從未接觸,但當時,我就負責打鼓。到落場時我才發現,原來不會游泳的鼓手少之又少!後來才聽他們說,鼓手最易落水,但我反而第一年就豁出去支持他們──我覺得好好玩。」

「雖然我未會扒龍舟,但我可以用另一種身份去支持他們,我覺得,素龍值得我與人分享和推廣。暫時未許可更多的參與,未來也許有更多機會參與到素龍的其他分工上去。」Josie 談到素龍,滿滿都是有趣的回憶。

尾聲

時移世易,日新月異,在現代,素食從過往的宗教信仰、民間習俗一躍變為時尚、科學的食療方式之一;龍舟競渡也不遜色,在現代體育活動的加持下,由中華傳統文化活動演變成體育項目,以嶄新的姿態回歸人們的視野。

素食與龍舟,原是兩條各走一邊的的平行線,它倆若能交匯,脫不了人的關係,是人們的主體能動性,讓素不相干的兩項活動,在人的身上有了交點,又因為人是社會性動物,志趣相投朋友的加入,讓原先的交點發酵,釀成了交集。

聚集在素食龍舟隊下的成員,有不同程度的素食者,也有技巧各異的龍舟運動員,但他們在認同素食理念、投身龍舟運動的共同旗幟下,組織了團隊、結交了朋友,在激烈的競賽中同舟同心,在「找素」的過程裡分享了美食與歡樂,無可避免地,他們都變得比從前更滿足,胃口滿足之餘,心靈更滿足。

採訪:黃庭熾、伯頓
撰文:黃庭熾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設計:翼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