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中期開始,內港一帶是傳統茶樓集中地,為港口上下船的船員乘客提供了閒暇美點,成為了澳門茶文化歷史上重要的豪筆,創造了無限的鄉情故事與經典。由結業的六國飯店到改名後的冠男軒(原名為冠男茶樓);後到曾改名現仍營業的大龍鳳茶樓(原名得來茶樓),以及蘭香閣茶樓,各路茶客依稀記得澳門傳統茶樓的懷舊點心,銅壼澆水的濃濃茶香。
因為不捨而走下去
新埗頭街的蘭香閣每日都聚集了很多茶客,樓高兩層樓,樓下有十多張四人及圓型桌,閣樓坐滿了老友記,二樓擺放了大桌及廚房重地,茶樓就是人多時大家都不介意「搭枱」(併桌)。蘭香閣以粉色調為主,由黃、藍、綠及粉紅色的暖暖色系,配搭上舊式茶樓新鮮出爐的「叫賣」推銷風格,仿如回到80年代,別有一番情懷。蘭香閣長年無休,在疫情下,也只是休息了四天。能夠經營逾半世紀,堅毅經營打敗年代巨輪的淘汰制,全因有陳氏一家的莘莘堅持。現時主理人陳志偉一句:「因為不捨,我們決意走下去。」過去蘭香閣由多個股東持有,早在十幾年前由現時主理人陳志偉父親陳熾老先生全盤頂手,好讓蘭香閣不受時代的一把殺豬刀影響。
芙蓉荔甫角、皮蛋酥以及蛋黃煎米雞等等,均是定時叫賣的傳統茶樓特色,樓面姐姐盛著新鮮出爐的點心盤向客人推介香氣撲鼻點心,現時的茶樓已經很少見到。細心看點心紙也相當特別,尤其有很多繁瑣步驟的傳統點心可供選擇,點心分小點、花點、中點、大點、頂點到特點,價廉物美(小編悄悄跟大家說,點心紙上小點、花點和中點等最價格最實惠的點心數量眾多,有別於現時流行的頂點、特點佔多的銷售手法) ,由早上五點半經營到下午三時,飲早茶的客人也特別多,餐單也會因季節的轉變而更換,十分貼心。
「蘭香出靚粽,出爐十里香」
蘭香閣以「靚粽」聞名,款色更是百變,每年均有特別推介,節慶時款式多達十多款,深得本澳及遊客歡迎,這裡的粽特別之處在於新鮮製作,鮑魚粽更是要訂造,六個小時的焗粽,收火焗一晚,堂食還可以即叫即做,沒有機械的替代,粽品佔據了蘭香閣品牌中很重要的地位。每當端午節將臨,蘭香閣內外人流如鯽。每年更有不少老友記期待著太陽盛耀,滿佈粽子墟的日子,更有些人衝鋒陷陣趕來,為了品嚐這股靚粽出爐十里香。
在端午節前夕到訪蘭香閣,當你走進大門處,會被綠色的粽墟吸引住目光,收銀枱搖身一變成了琳琅滿目的粽品展示枱,上方吊掛了一片的粽森林。據負責人之一的陳二姐(陳惠蓮)介紹:「蘭香閣的粽的特別之處是粽型很大,因是傳統的中山蘆兜粽。由於蘆兜粽的製作及三角型尖端包裹的獨特方法不易掌握,固所有粽均由陳氏後人製作。」陳爺爺陳錦光把秘技傳授予給兒子陳熾先生,再傳授至第三代的陳志偉先生,就這樣代代傳承,而每年蘭香閣所售賣的粽均由他一人及一名師傅以全人手包裹。
轉變求生迎新機
自港澳客運碼頭及賭場的遷移,內港區漸漸成為人口老化的舊區,雖然蘭香閣茶樓的樓面不細,但由於主要為附近老街坊光顧,消費力較有限,翻桌率不高,以薄利多銷作經營策略,但始終受到地域因素較大的局限性。
蘭香閣現時由陳氏三姐弟堅持守下去,陳志偉先生(弟弟)負責廚房、大家姐是帳目、二家姐(陳惠蓮)是管理樓面的,三姐弟合力經營延延續。在疫情爆發前,澳門旅遊業的暢旺為蘭香閣帶來了一些新的客源,雖然仍以街坊生意為主,但遊客也佔到百分之二十。同時,隨著旅遊業的帶動,陳氏姐弟不斷接受新鮮事,嘗試透過多個不同的渠道讓更多人認識蘭香閣,適憑其會,參與了社區文創計劃,讓年輕人把新意帶進來,找到本澳設計師吳力恆 (Nick)共同優化蘭香閣的品牌。
除了把客人帶進來外,把產品帶出去也是一條很具發展空間的生意策略。好產品要配上好包裝,蘭香閣最著名的「產品」就是「粽子」,過往的禮盒包裝相對傳統舊式,較難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因此需要大改造。設計師 Nick 強調保留了紅藍黃三個過往設計的顏色並重新襯色及設計,暗粉色調的綠色點綴了原本的三原色,讓包裝盒極具時代感,但也不失古典味,提上手特別具質感。
端午時節,蘭香閣各種蒸糭成為個人解饞或饋贈親友的佳品,因此,結合實用性的考慮,Nick巧思在糭品的換領券上,沿品牌顏色的綠色作底色,猶如清香的草葉包裹著餡料,巧用金色線條所引申像糭葉的「紋路」和糭繩的「繩結」概念,使印刷品更為具像化,他同時設計了一系列的相關產品,尤以糭型設計的環保袋最受青睞,活靈活現,既時尚且兼顧實用性,適合不同年齡層的穿搭和使用。
不熟悉附近環境的朋友可能不太確切知道蘭香閣的位置,因為蘭香閣的主門口是在東亞酒店內,沒有自己獨立的門面,縱觀建築物的外觀很美,周邊地理位置的窄巷局限,令蘭香閣仿如隱藏在大街小巷中,若果慕名而來,都不容易找上,不過不得忽視的是建築外牆拍攝起來特別入目三分,尤其從側面望進去的景致。為此,Nick特別注意到,要吸引其他非熟客街坊的注意,門面的「改造」相當重要,他把外牆上原本的鐡花窗重新設計,為外牆增添上特色。除了外牆,原來的商標也作了新刷和修飾,圖案保留了澳門書法家林近的揮筆,由於整體很具美學,值得保存,故此他只是在線修上作了一些微調。
說起書畫,蘭香閣聚匯了茶樓與書畫的底蘊,二樓掛滿了本澳書畫家的佳作。據陳二姐回憶:「父親每年均舉辦畫友活動,邀請同為為書畫學愛好者聚首一堂,即席揮豪分享書畫雅致。」小編細看,有一對牌匾掛在二樓的左側,由林近書法家所提:蘭茗浮香、飛觴暖閣的對聯,別具寫意。
「美點香點一盅兩件,舊客新知萬語千言」,品牌標語描繪了蘭香閣的景象。茶樓很多時都是故事的開始,茶味不變,風味在變。
採訪:然木、伯頓
撰文:然木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