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夏天的一些日子真的有點難 “捱” ,一出門便滿身是汗,有時雖然不太遠的路程也選擇坐車和開車。說起澳門的交通,相信只會越說越 “火”,近期最突出的兩單消息應該便是原來8月份實行的林茂塘至媽閣公交專道會 “無限期擱置” (當然政府不是這樣說,說 “實施時間需待居民及各方凝聚共識後再決定”,但意思 “你懂的”),而另一單新聞則是政府突然 “轉軚”,本來鬧得熱哄哄的取消現時公共停車場的月票車位轉變為 “現有公共停車場月票不會取消,但新建停車場則不採月票制”,華麗轉身大家當 “沒事發生過”。

政府應對交通的策略一直是見步行步,且 “見嘈就收”,媽閣至林茂塘的公交專道筆者在前幾期已分析了它的根本缺憾,實行與否作用不太大 (公交專道與別不同─圖解媽閣至林茂塘公交專道) ,至於取消月票,原來用市價一半不到的價錢享受市區的黃金泊位,說取消車主們 “跟你死過”,且 “逼走” 了他們其實也只是把車位的需求轉至私人停車場,能真的讓車主們放棄愛車?公交不行市民又如何放棄私人車輛,這個類似 “有雞先定蛋先” 的問題相信在未來十年八載也一直纏繞澳門。

那政府對交通又有何對策?根筆者觀察,近期政府主要採取兩大策略,一是增設交通燈 (“交通燈圍城”);二是收窄行人路而擴闊行車線 (“行人車主大博弈”)。

今期就重點說前者。最近為了配合原來林茂塘至媽閣的公交專道,原來船澳街和林茂海邊大馬路的路口打通了,使船澳街 (海擎天CTM) 那邊的車可直接轉右往林茂海邊大馬路 (水上街市方向),而不需像過往般要在海擎天中銀 “U turn”,而打通路口後取而代之便是增設了交通燈。可惜的是,根據觀察,加設了交通燈並未使交通狀況變得通暢,反而製造了擠塞,因原來從遊艇會 (油站) 往船澳街的車輛可直接左轉,但加設了交通燈後,因要使反方向林茂海邊馬路 (信潔花園那邊) 的車流也可右轉入船澳街,由此製造了 “交叉” 的車流,這樣便使原來暢通的從遊艇會 (油站) 左轉入船澳街的車輛塞住了,尤其在繁忙時間形成長長的等候車龍。

IMG_0080
繁忙時間林茂海邊馬路油站往信潔花園方向 “例牌” 長長車龍

但最令筆者覺得無奈的是,根據觀察,從林茂海邊馬路 (信潔花園那邊) 右轉入船澳街 (海擎天) 的車流量極少(10架車中只有1架,大部分其實也是直行往水上街市方向),相反,從遊艇會 (油站) 那邊駛來的車,六成左轉入船澳街,另四成繼續沿林茂海邊馬路直駛,因此,若然取消了林茂海邊馬路可右轉入船澳街,這樣由遊艇會 (油站) 那邊駛來的車便能更多時間為 “綠燈左轉”,而真的需要由林茂海邊馬路 (信潔花園那邊) 駛入船澳街,其實在前一點的位置便可 “U turn”,這樣也可使現在船澳街和林茂海邊馬路行人過馬路 “綠燈” 只能過一半的奇異現象有所改善 (也就是說,當 “綠公仔” 亮着時,行人其實只能過一半馬路,因另一半馬路仍是 “紅公仔”,需要在狹窄的 “安全島” 上等候)。

IMG_0076
行人不能一次過橫過兩條馬路,需要 “見步行步”

這個近期的例子其實只是冰山一角,交通燈號不協調,過馬路 “半天吊” 的情況在澳門確有不少 (交通規劃奇異觀),但更值得關注的是是否加設交通燈已成為了政府治理交通的 “例牌手段”,觀乎北區的青洲大馬路 (即水廠至台山街市) 、東北大馬路等,150-200米便有一盞交通燈,而黑沙灣區可謂交通燈的 “重災區”,車行30秒內便一盞燈,且大多時候是過了一個街口下一街口便是 “紅燈”,其實黑沙環區屬新發展的區域,按理道路較寬闊,規劃較完善,為何不可加設行人/行車天橋又或行人隧道以分流交通,而交通燈號又能否較合理規劃調節?

而應該路路順通的路氹連貫公路 (即現在俗稱的 “金光大道”),最近也新增了一盞紅綠燈在喜來登酒店與新濠影滙的路口,因此單單由蓮花口岸至威尼斯人的迴旋處,已有三盞交通燈。在回歸前的澳葡時期,氹仔和路環幾乎沒有交通燈 (完全記不起 “有”),而在道路設計上以圓形地 (即迴旋處) 應對十字路口,在當時來說可以謂很不錯的設計,但現時氹仔和路環的交通越來越繁忙,當然沒可能僅以圓形地應對交通路口的汽車流量,但是否只能依賴交通燈?雖然政府近年也興建了不少行人天橋/行車天橋等疏導交通流量的措施,但相信遠遠不足以應對現時的人流車流,而好像未來即將入伙的青洲坊公屋群,現時附近就只有交通燈作交通分流,仍未見或有公佈為應對未來上萬人口的 “進駐” 而同期興建相應的行人過路設施,難道就是要等到上萬人搬進去後才慢慢規劃興建?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2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