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480

剛過去的四月,幾位澳門繩索「超生代」赴貴州探洞,何解叫「超生代」?因為他們僅得數月繩齡便跟隨大隊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進行一項新學習的玩意,在筆者眼中,頗算「極限」,但他們否認用「極限」這個詞,因為當你深入了解,即可發現繩索是十分嚴謹安全的活動,所有裝備都在保護生命。他們形容,探洞不單帶領進入一個從未進入的洞穴世界,也帶給這些「超生代」前所未有對生命和生活的體驗。

統統藏有好玩的基因

根據「命懸一繩」專欄的非正式統計,受訪的繩索愛好者都有一種的特質,「只要有得玩,不用費力游說他們也樂於跟住玩」。今次訪問的 Ken 和 Kevin 原本就老友鬼鬼,他們都是熱愛戶外活動的「活躍人士」,在機緣巧合下,Ken 認識到一位繩齡較高的繩索愛好者,在對方講解下,居然燃起隨隊探洞的念頭,他回去找個伴,同樣好玩的 Kevin 馬上扑鎚,認為「首先不用請假,其次又有人教,很中 Point!」而另一位 Syen 是全個澳門班底的唯一女生,完成了很多女生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自己也說:「佢地無乜當我係女人,其實我係男的!」此行她發現到新的世界,也發現了新的自己。

探洞隊在4月起行,訓練只在1月開始,所以他們自己都形容這是「速成班」。筆者有幸見證他們的第一次,就在澳門某工業大廈內的攀石訓練基地,學習繩索的基本知識;在室內學習後,就移施戶外實戰。Ken 坦言:「由首次落繩到真正出發探洞,僅僅4個月時間,練習的次數不足10次,好多比自己繩齡耐的師兄羨慕不已。」此行,總會另家人有幾分擔心,尤其出現狀況,失聯近12小時的時候。

自有野外求生技巧

前後五日的行程,原定有三個探洞活動,澳門隊連同貴州當地組成的隊伍一共14人。頭炮是雙河國家地質公園的皮硝洞,由法國人最先開發的洞穴。預計2至3小時的行程,最後因有隊員脫隊而延遲了近句鐘。Ken 表示:「原來在洞裡面有很多技巧需要注意,一旦脫隊走失,一來有方法被人尋回,也起碼有方法走回頭路找到出口。」首先,準備好足夠、多的糧水是基本,而每人最少有5組燈源,分別是頭燈和電筒各2組(其中一組是後備),另有一組是壽命較長的「戶外求救訊號燈」(即係救命燈啦!)通常掛於背包外,一旦脫隊走失,只要開啟一閃一閃的救命燈,救援人員較容易在漆黑的洞穴中找到你。

其次是認路,但認的是背後的環境,Kevin 說:「我們不能像一般旅行認路,只看著前面的環境,因為我們是走回頭路,所以一邊行必須一邊回頭望認路,如遇有分岔口必須做一些記號作識別,例如擺石堆的方法。開頭都忽略了認回頭路或做記號有多重要,後來有團員在沿途只顧留影而脫隊,全團人已經出洞才發現少了一人,花了一個小時去搜尋他;後來才知道就是因為他走錯了一個分岔口,結果走到很遠。」藉著這個走失的團員,他們也學識到,原來走失了應盡量留在原地,等候別人來搜尋,以免愈走愈遠。

失聯12小時家人嚇破膽

到了第二趟行程是探索大灣洞,這個行程安排較第一個高難度,過程都挺多「驚喜」,比原定出洞時間遲了9小時,他們回顧時很「得戚」,但那個消失了的12小時 (原定行程3小時,加上遲了的9小時,失聯時間整整12句鐘,4倍耶~),足以令家人嚇破膽。Ken 回憶:「原定行程和前一趟一樣是原路折返,但大隊臨時決定開發新路,即由A洞口入,B洞口出,過程需要打通新的通道。」這裡說的打通並非開山劈石,只是安裝一些適合隊員通過的繩索設置,好等全隊人可以繼續前進。「原定是下午3點半能完成行程出洞,但有前一日的經驗,幾乎可以肯定 Delay 是必然,所以同老婆講6點半出洞,點知最後出洞時間是晚上11點。」一出洞口,電話聲此起彼落,可以想像,電話那頭在過去6小時的乾焦急有多煎熬。

原定行程3小時,所以大家各自預備足夠3小時再多點點後備的糧水,幸得其中一位師兄團員建議每人再多帶一公升水,才足夠應付多出的9小時。Kevin 表示:「原定來回折返的行程,因為臨時行程變動,而且需要打通中間未經開發的路段,所用的時間和體力倍增。」作為初哥的他們坦言出力不多,只要求自己不能「拗柴」,不要麻煩其他人倒幫忙,反而其他師兄要背著沉重的裝備,又要負責架設繩索系統,體力消耗更大,「有師兄到事後才說,去到最後一道牆已臨近『爆偈』。」結果,新路段去到最後一道牆,已經看到出口,但各人體力已到頂,無辦法完成,最後在比原定時間多出4小時的情況下原路折返。「好彩有人提醒帶多一支水,還有自備的朱古力。」

二手煙比泥漿更邋遢

至於澳門隊的唯一女性 Syen,自認是「離地」一族,「我本來就熱愛大自然,喜歡往山裡走,在朋友推薦下初接觸繩索活動,他說貴州的喀斯特地形很值得體驗,所以促成這次旅程。」為了準備這一次旅程,裝備和身心都作了充分準備,以迎接這個新嘗試。

是的,與上面提到的 Ken 和 Kevin 一樣,在大灣洞裡的「迷失12小時」最難忘,除了是 Delay 的原因,另一原因是他們叫這個「初哥」先行下走探路,Syen 憶述:「其中一段路我和其他澳門團員分開走,貴州那邊的師兄讓我先行到前面探路,當到游繩落到地面,前面盡是漆黑一片,我用頭燈照明環顧四周,原來我獨自身在一個洞廳,前面深不見底,沒有其他人,沒有其他聲音,只有高處滴下的水聲。在等待同伴的幾分鐘,我感覺很寂靜,個人很渺小。」

大多數女生都愛美愛整潔,偏偏 Syen 走去爬地攀石走泥沼,她說:「就是泥漿也是天然的,如果說邋遢,我覺得二手煙仲邋遢。」本來就喜歡周身郁坐唔定,但和大自然走得愈近,愈懂得如何和大自然「相處」,「人面對大自然很渺小,享受美景之餘亦不能缺少謙卑之心,不能自顧住玩,尤其探洞畢竟和一般郊遊不同,安全意識十分重要,不能因為自己而令其他隊友添麻煩。

至於第三趟探洞原定於翌日出發,但因為前一天已令家人嚇破膽,有人自動申請暫退;但最後因天雨關係,第三趟行程被迫取消。最後他們總結所得:多得一次出狀況的經驗,否則我們會輕視探洞或一切野外活動的危機,更不懂得做好準備。

探洞會繼續來

透過繩索,他們可以去一些徒用雙腳去不到的地方,走一條不平坦的路,攀上徒手不能及的高度。雖然首次旅程出現一些狀況,但總算「有驚無險」,無阻愛玩的心。接著的11月和明年4月,探洞團繼續成團,一班志同道合的隊友,已經約定好要繼續探險。

Kevin已經決定11月會再去探洞
Kevin 已經決定11月會再去探洞

特別嗚謝:部份照片由隨團攝影師「筱月」提供,大家可以去她的微博「潛水攝影師Erscey」及 Instagram 「Erscey」欣賞她的作品。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4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