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豆腐,澳門人腦海裡總會湧現榮記豆腐的身影,承載澳門人點滴回憶。榮記豆腐開業六十載,始於澳門內港街頭,為行色匆匆的趕船人送上一碗熱騰的豆腐麵或豆腐花,之後榮記豆腐便在澳門果欄街安營扎根。榮記豆腐不僅價格親民實惠,更一直秉承初心,堅持手工製作每一磚嫩白誘人的豆腐,填飽了果欄街一眾街坊的胃口,記憶裡滿是荳花的香味,經歷無數個晝夜更替,與澳門這小城共同成長,見證歷史的變遷。

樂天知命「老頑童」—— 華哥
榮記豆腐老闆華哥可謂是店舖的「生招牌」,也是一位樂天知命的中年人,心底裡住著爽朗,年輕的靈魂。他經常站在店舖前,與來往的街坊閒話家常,一聊就是半天,時刻與大家建立了一種深厚的連結;大家不僅吃的是豆腐,裡頭裡更包含了與老朋友的寒暄,談笑和友誼。接手榮記豆腐前,華哥是一個自由不羈的的士司機,喜歡駕著的士穿梭於大街小巷,過不被束縛的人生。在20世紀80年代,父親退休後,華哥與哥哥接手榮記豆腐。那時,他用了接近四年的時間去學習製作豆腐的方法。華哥感嘆道:「那時候,我們不捨得僱用員工,我們就像從前父親工作的日程一樣,從凌晨三,四點起床,到晚上十一,二點才睡,生活也很枯燥。」他回憶,有一次在廚房,他拿著做豆腐的板子,對著鍋,流下了辛酸的眼淚。但到後來,華哥就慢慢習慣了這種生活,從清晨到日落,從傍晚到深夜,過著奔波勞碌的日子。就這樣渡過了幾十個年頭,榮記豆腐一直走到今天,味道依舊不變。



順應時節 因地制宜
華哥提到到,在六十年代,還沒有果欄街店舖的時候,父親就會推著車,在人多的地方賣豆腐。一開始,父親曾在內港碼頭擺攤;賽車時,會在松山的涼亭上把豆腐賣給觀看賽車的大眾……經歷了無數日曬雨淋,嘗盡辛酸。華哥回憶道,那時因為只有手推車,沒有辦法裝到很多樣的菜品,所以在出品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夏天的時候,烈日酷暑,他們就賣消暑解熱的荳奶和荳花;在冬季,他們便提供熱呼呼的麵食,利用季節的變遷,更容易吸引到顧客。到了80年代,華哥與哥哥接手時,父親已擁有屬於自己的果欄街店舖;有了店舖的優勢,菜品的限制方面也減少了許多,於是榮記豆腐美食的種類也逐漸多元化,顧客也坐得更舒適,衛生條件也更好。



兄弟同心 多勞多得
華哥笑言:「其實我很懶,不喜歡思考,所以我就負責經營店舖;哥哥則默默地用心做好每一磚豆腐,讓品質更好;弟弟則在優化程序,簡化步驟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就是兄弟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和彼此的配合,讓榮記豆腐的生意愈發紅火。那時,因為有了實體店,同時競爭也相對較少,在盈利方面算是不俗。華哥總結:「這算是我們用勞力換回來的報酬,大家都辛勤勞動,踏踏實實地經營,算是多勞多得吧!」



支撐的動力
兄弟的默契分工是榮記豆腐成功的一大原因,而在背後默默支撐著華哥讓他直到現在依舊堅持的是他聰慧、堅韌的妻子。「我1977年出來開的士,然後就認識自己的妻子。那時候我很自由,每一天找仍是女朋友的她喝咖啡。從那時候開始,我就認定了她,在她19歲那一年,我們就結婚了。」之後,不僅榮記豆腐取得成功,妻子也一直在籌備分店的開張,給予了華哥相當大的支持和幫忙。「每開一家分店,我都並不贊成,因為太辛苦了,太累了,但是妻子還是選擇堅持和繼續,並一直撐到現在,我真的很欣賞她。」當時妻子不僅周羅分店的大小雜務,還兼顧一間時裝店。華哥很佩服她的毅力,在他心目中妻子是一個很有幹勁的人,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媽媽和妻子。

記得有一次,妻子發了一些他們一起生活的老照片,女兒打趣地問媽媽:「你有沒有後悔嫁給爸爸?」妻子毫無猶豫地說了一句:「今生無悔。」華哥動容地說:「那時我的眼淚也忍不住了。有時候,我甚至不知道怎麼用言語去形容為什麼一個人會這麼善良,認識到自己的妻子是今生最大的幸運。」
獨特配方 熟能生巧
為什麼榮記的豆腐能夠在時代的變遷中屹立不倒?人手製作與配方可是其中的精髓。60年的歷史造就了這項工藝的不斷改進和優化,所做出來的豆腐不僅傳承傳統工藝蘊含的味道,還在製作上進行了簡化,讓產量更多,製作更快,更好保留黃豆的獨特鮮味;所以榮記的豆腐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磚很講究的工藝品。談到人手製作和機器的不同,華哥如實道:「之前我也有嘗試過用機器去製作豆花,但是銷售不理想。就連小朋友也率直告訴我,和從前的味道不一樣。」




因機器是用蒸氣蒸煮,水蒸氣是不停地往豆腐打水,把所有的雜質隔絕了,但就缺少了豆的獨特香味。而人手製作會保留一點豆渣,煮的方式也保留了黃豆最本質的芳香。
擔憂和難題
直到現在,榮記豆腐仍深受大家的愛戴,但由於社會不停的發展和變革,讓榮記豆腐在經營方面受到多方面的衝擊。現今,新興食肆層出不窮,大家的選擇多了,競爭自然就大了,而華哥也在想辦法,如何能吸引更多的新客源?另外,華哥也嘆息道:「其實我也開始感到灰心,因為疫情的關係,生意減少了不少,而且延續的時間太長,現在還沒看到盡頭。」而在員工流失方面,華哥也十分傷神。他坦言現在的員工很難留住,因為現在內地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員工流失量大也是極需解決的問題。「最近,一走就走了5名外地勞工,在澳門也找不到本地員工願意從事這項工作。這讓人很頭疼,如果沒有人幫忙,快就會面臨危機。」華哥無奈地說。

優化項目
為了改變目前所面臨的困難,華哥考慮了良久並參與文產基金的社區文創計劃,而幫助榮記規劃整個項目的是兩位富有熱誠的年輕人:阿軒和 Wallace。在整個優化項目中,阿軒主要負責視覺設計,而 Wallace則專注在市場推廣上。雖然他們年紀不大,但憑藉自己的拼搏和衝勁也分別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在年輕一代的創業者裡已嶄露頭角。阿軒坦言,自己小時候就經常光顧榮記豆腐,和榮記豆腐一同成長。在他們心目中,榮記豆腐不僅是一家食店,更是承載著珍貴回憶的店舖,在他心裡佔有很重的份量。阿軒鄭重地說道:「我們找了華哥三次,因為我覺得這麼具歷史價值,有意義的店舖值得被大家所記住。」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新和努力將榮記豆腐的特色放大,通過設計和網路的營銷打造屬於榮記豆腐的品牌。畢竟,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象徵性、精煉、特別的東西,才會更容易烙印在大眾的腦海裡。

標語和網路推廣
「匠心手作,豆香濃情」這句是 Wallace 為榮記豆腐寫下的slogan。他表示,這句話雖簡短,卻字字具代表性。他說:「在和華哥的談話中,聽他講從前的故事,覺得匠心手作最適合形容華哥一路以來的堅持和用心;接著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味道,因為店舖核心就是豆腐,榮記豆腐保留了豆最原汁原味的特性和香味。」除了構思標語,Wallace 還在網路宣傳和網頁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





在科技化時代,若要吸引年輕一代的眼球,網路曝光率是極其重要。Wallace 不僅為榮記豆腐製作網站,還在社交平台Facebook上作宣傳。在 Facebook 上,他沒有著重標榜食物有多好吃,而是通過發佈一些榮記豆腐的老照片,希望能喚起大家對這老字號的回憶。他驚奇的發現大家的反應非常熱烈,很多人在貼文下留言自己對榮記豆腐的記憶和故事,是大家心中一些充滿溫暖,一去不復返的美好的時光。對此Wallace 和阿軒都表示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而不僅僅是一項任務,他們希望在設計和創作方面都能做到「有血有肉,有溫度」,而不只是純粹的提供一項服務。




設計中的新舊結合
談到設計,阿軒直言自己曾改過無數次。「因為我想要將更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讓大家能記住這家意義非凡的店舖。」在 logo 設計方面,阿軒表示自己沒有直接搬用榮記豆腐原本的招牌,而是採用象徵化的設計,他在logo上加了少許筆鋒,添上一點歲月斑駁的痕跡。而中間的圖案就設計了復古的花紋圖樣,並配上四磚豆腐,是一個很具象化的展示;在 logo 的字體方面,並沒有作太大的改動,因為這些字體越來越少,他想將這些字體保留下來,稍為作適當的優化,讓觀感更好並帶來一份歷史感。




另外,店舖的左側有一個照片牆,紀錄了榮記豆腐這六十年來的歷史和演變。從「推車仔」有實體店。雖時間和空間有所轉變,但不變的還是那顆堅定製作優良品質的心和讓人念念不忘的味道。他希望之前沒接觸榮記的人可通過照片牆了解它的歷史,老顧客也可從中回憶起之前的點滴,就像是跟著店舖的痕跡走進自己的回憶隧道。

阿軒不僅為榮記做了 logo 和照片牆,也做了插畫和捲簾,並對一些位置所翻新,因榮記豆腐所處為低窪地區,易受颱風侵襲導致水浸,所以翻新過程中就特別選用一些防水的物料。

優化中的取捨
在優化中,華哥諮詢了阿軒是否能換一個燈光招牌,讓門店門口看起來更醒目。阿軒和 Wallace 則不建議作更換。他們覺得如果拆了現在的招牌就沒有了原本的時代韻味。在他們心中,這是一個無可估量極具歷史價值的東西。Wallace 由衷地說:「可能有些你覺得很平常的東西,之後就會變得很有價值;尤其對我們年輕一代的人來說。」所以他們堅持在優化中,能夠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的元素,盡量保持店舖原質的價值和神韻,所以改造中,取捨的拿捏是很重要的,到底有多少新元素加進去,有多少值得保留,看的便是設計師和規劃者的經驗和技巧。

風雨依舊,踏足前行
在疫情的影響和新興店舖遍地開花的時代下,榮記豆腐依舊保持供應最有誠意的手工製作和原有的風味,依然選擇負重前行,實屬可貴。而優化項目,讓店舖注入活力,讓榮記豆腐這些富含歷史價值的老店能更大程度地被世人所記住。在榮記豆腐的優化項目中,年輕一代的阿軒、Wallace 和店主華哥分享兩代人的想法,通過新舊的碰撞,讓榮記豆腐以一個更獨特,更具感染力的形象呈現在大家眼前,勾起更多人對榮記豆腐的記憶;不僅是為味道,為情懷,也是宣揚老店家那種風雨依舊,堅定不移,踏足前行的精神。

採訪:子立、然木、伯頓
撰文:子立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部分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