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不外乎生、老、病、死。但許多人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善終,遺體能夠維持原有或該有的狀態,直至出殯之日,全賴社會上其中一個鮮為人知的職業——遺體防腐師。

防腐處理的程序對遺體非常重要,除了要清洗遺體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遺體修復。這個處理手法包括重整遺體以及縫補和填充遺體缺少的部份,遺體越殘缺,防腐師越要花時間和功夫去修補遺體。這次訪問的對象是在香港工作且已取得英國認可資格的「遺體防腐師」——伍桂麟 (Pasu)。

訪問當天他帶著畫家帽,圓形眼鏡,外形充滿藝術氣息,猶如一位畫家。他直言外界對殯儀業誤解甚多,往往覺得這是一份厭惡性行業。他指出職業無分貴賤,只在乎人們用怎樣的心態去看待這份職業。

人生不一定美好,但至少經歷過

投身遺體防腐師工作近13年的 Pasu 說當初入行也是因為出於經濟的原因,沒有想太多。當初讀藝術設計的他靠著兼職畫畫為生,他坦言自己也是因為讀藝術所以才能在防腐師的行業一躍而起。「老實說,我對這一行是有天份的,靠的可能是我的審美觀。」Pasu 笑說。

主修藝術的他確實擁有別人沒有的技能,例如對顏色相對敏感,「在處理遺體上,它的『成色』如何令遺體的家屬覺得舒服,也是一門學問。」

在香港,由治喪至火葬籌備需時兩至四星期的時間,殘存在遺體內的細菌,在這段期間有可能侵蝕遺體。一般情況下,遺體要接受基本的消毒及防腐,若是預先得悉遺體需保留較長時間,就需要進行高透徹的防腐工作。

遺體防腐工作與遺體化妝師不同,遺體化妝師主要為先人面容修飾,防腐工作則是延長遺體保存的時間,或是把遺體修補至接近原有的狀態。

防腐工作都在殮房內閉門進行,如無人提起,外界根本不會知道有關工序。「其實做我這一行,根本不需要見家屬,但我卻想把每一個細節做到最好。」

整套防腐工作,需時不一,取決於仙人遺體的狀況,「非自然去世,如意外死亡的遺體,通常都有受損,所以要補回缺失的部份。」

面對年齡不一的遺體,Pasu 最難接受的始終是小孩的遺體。「其實是哀痛,也是惋惜。也許他生存下去並沒有一個很美好的人生,也許過得也不是特別開心,但起碼有成長過,經歷過,我覺得,生命貴乎於能夠經歷各於高低起伏。」他覺得雖是可惜,但也明白或許這是天意或命運使然,不能逆轉。

接觸過的遺體不計其數,有陌生人也有好朋友

訪問期間,Pasu 都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看似是個十分寡淡的人,直到他說起他好友的離世。

「在他自殺的前一天,我確實是想過拿起電話致電他,但最終又放下了。」Pasu 回想道。

那時侯的他想過如果打出那通電話是否會改變了結果,心情極度複雜的他,花了兩周的時間去修補遺體,「以前最長的一個 case 也只用了兩至三天的時間,但那一次,我用了兩星期,可想而知我的心情。」

好朋友的離世令他開始反覆思考自己的人生,害怕自己會否也走上一樣的道路。「我和他同一個年紀,差不多的背景,他更有比我更優秀的地方,但最後他也走上絕路。說實話,那時侯我胡思亂想了很久。」

雖然 Pasu 沒有說太多關於這位朋友的事情,他最後笑著說:「但我知道,活著就總有辦法解決問題。」

說起忌諱,只在乎人們的心態

處理過數以千計的遺體,令他和死亡如此接近。害怕與否,早已不在考量之中。當社會上很多人都害怕屍體時,Pasu 卻解釋道「以前因爲人們對細菌的認知不深,只知道如果人們接觸了屍體會生病,所以久而久之就會把屍體和生病或帶來厄運連結在一起。」

而比較現代的說法,就是正能量和負能量一詞,他知道大家對遺體比較忌諱,對死亡更是恐懼,「不是每一具需要防腐工序的遺體都是死於非命的,大家所覺得的晦氣或負能量,只在乎於人們當刻的心態。」

「如果死者是安詳地離世,你出於對遺體的恐懼,下意識地把害怕當作是負能量,那到底是你自己所產生的負能量還是遺體所產生的負能量?」

所謂見花不是花,見葉不是葉,句句帶有哲學道理的 Pasu 現在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從事教學工作。看見近幾年越發常見的學生自殺事件,唏噓不而。

「有些才只有十多歲啊,我很想人們去思考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我不想他們看到這些新聞時,只是麻木地看完就算。」

所以他在 Facebook 創立了兩個專頁,分別是生死教育和陪著你嘔。

「生死教育」是一個專頁希望以另一套方法啟發人們「識死」,思考自己為何而活,因為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需要自決,尋找自我和理想,年輕人也要面對很多的人生自決,選學科、選朋友、選拖友、選工作,甚至選擇人生失意時如何面對等等問題。

他希望年輕一代不要只盲目跟隨主流文化,從恐怖影片、鬼故、靈異接觸和一些高風險活動中感受死亡,享受那不實在的刺激感和不斷追求的獵奇心態,他希望人們能在他們不同的專業和人生歷練下,給不同世代打破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

而「陪著你嘔」的創立目的是希望以行動阻止悲劇再發生,希望有一個專頁能讓年輕人發表自己的心情或想法,無論正面與否,都能夠有一個渠道去說出來。更重要的是,讓大家知道有人在身旁支持他們。

FB專頁【生死教育】~ 從死看生,活好當下
https://www.facebook.com/LifeAndDeathEducation/

FB專頁【陪着你嘔】~ 有一種嘔吐,叫陪伴
https://www.facebook.com/LetUsShare2016/

採訪及撰文:温陽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