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甜品店越開越多,雖然不至於台式手搖飲品店的遍地開花,但每一區總有好幾間的選擇。作為算是澳門新派甜品店的「師兄」,「楊枝金撈」開業已11年的光景,目前擁有四間分店,由舊區沙梨頭擴展至氹仔和黑沙環等新發展區域,那甜品店是如何「撈」起來?

爸爸與我

對老闆黃宏佳(阿佳)來說,楊枝金撈是一間能帶給澳門人歡樂與温暖的小店,之所以能夠一直發展下去,是因為他和爸爸一起奮鬥努力的成果。也因此,除了是他對飲食業的堅持和熱誠外,他的創業故事背後,離不開黃爸爸的支持。

「沙梨頭這間店是我爸爸那時侯省吃省喝地存錢買下來的,所以儘管每年一到雨季水浸損失慘重,我都不會放棄這家店。」還記得那日,黃先生看著隔在窗外的爸爸,輕聲的道。

黃先生的爸爸像大部份老澳門人一般喜歡坐在店外,看著人來人往,有熟悉的街坊走過時便會跟他們聊聊天,沒有人的時侯就會在門口抽一下煙,靜靜地看著街上的車水馬龍。

「我們的發展是與爸爸和一班伙記的努力有很大的關係」,靠著黃爸爸好客熱情的性格,生意越做越旺。「來這裡的老客人,通常都是找我爸的。我爸就是一個對朋友非常捨得的人。有一次有幾位熟客來我店吃糖水,我老爸煮這麼大的鮑魚給他們吃,美其名曰給他們嚐嚐鮮!」他一邊比劃著鮑魚的大小,一邊無奈地笑說。

雖然面帶無奈,但視線卻不離開黃爸爸一步。跟黃爸爸說話語氣也像朋友一般,筆者叫他們一起合照時,阿佳更是一臉不自然,「通常都是我坐店內,他在外面,平時都是這樣子的。」

帶給歡樂便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11年前,阿佳離開從事的物流業,雖然家裡一直都是做生意,但他卻選擇跨界別涉足從未從事的飲食業,因為對他來說,從事飲食業能帶給大家更大的歡樂,或許也是與人們感情連結很好的一個紐帶。

「還記得我爺爺曾帶朋友到店舖來,我們與他們的家族一直有生意的往來,涉及了幾代呢!第一代是我爺爺以前從事漁船收賣生意的客戶,第二代是這些客戶的子女大了,購買了我爸爸售賣的漁船用品和工具;到第三代:偶然的機會他們到我店食甜品和私房菜,透過美食我們與他們『相認』;我希望第四代是我的子女跟他們再下一代有也有生意的聯繫。」這一種或者是澳門這小城裡,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個小故事,但卻讓阿佳感到相當特別,也沒想到「飲食」能成為一種連結。

當然每一個行業也有辛苦之處,其中飲食業更是辛酸,「你問我做飲食辛不辛苦,其實一日做14小時,真的會做那一行討厭那一行的。但是當你看到食客在享受你花心思煮的菜餚上,你真的覺得很滿足。」

剛說完,阿佳臉上洋溢著感動的神情,又再一次說道「真的很滿足!」

不能放棄的老店

位於沙梨頭的總店,是水浸的黑點,每逢暴風雨侵襲,內港沙梨頭一帶水位必然暴漲,更讓他的甜品店損失慘重。「真是欲哭無淚,我們那時侯小本生意,居然一個天鴿就一舖清袋,損失了二百多萬。光裝修就用了一個半月。」但是因為店舖是他爸年輕時買下,很有感情,無論如何也要重新開業。

就這樣,阿佳從其他店周轉資金,把虧損的先補回,再慢慢重新出發。「到現在,我們打算和設計師合作一起把我們的品牌重新設計,推廣出去。」訪問期間,大大小小小的外賣一直沒有停過,而作者留意到他家的膠袋是特別設計過的。

重整品牌踏上新台階

「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們算是老店,不改變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真的會落後了。」阿佳發現,在這個甚麼都講究包裝的年代,無論食物煮得多好吃,沒有包裝也是不合格。

「我自己很喜歡煮菜的,也喜歡去米芝蓮餐廳吃他們的菜,發現我和他們的其中一個差別是包裝不夠好。」當然,阿佳的甜品店也只是小本經營,但是他覺得有一個吸引人的包裝是非常重要的。

而和他一起合作的設計師 Wallace 和歐俊軒也想藉著這次政府推出的「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把多一些文創元素加入這家甜品店,希望能把它變成一間社區內的特色小店。

「我大學時期已經有光顧這家甜品店,真的是看著他成長,這家店也應是這一區很多人的回憶,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讓更多人去知道這家店,最好的辦法就是重新設計它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年青人來吃。」身穿白襯衫和黑色針織外套,散發著藝術氣質的 Wallace 說道。

在店內,筆者看到很多周邊用品都加入了平面設計的元素,例如刻在外賣袋的店名「楊枝金撈」,店裡的顏色和燈光等,都有一絲絲文青的感覺。

「要改變通常都不應該是最差的時侯,應該要在還未變差就要改變了。」阿佳坦言現在就是時侯。

雖然整體的「變身」要到6月份才能完整呈現,但阿佳和 Wallace 團隊的合作已踏出了「楊枝金撈」華麗轉身的開始。在澳門,邀請設計師重新設計品牌的餐廳著實不多,阿佳看準品牌已有一定基礎,但需要擴展吸納新客源的時候為他添新裝,相信以他帶著謙卑卻堅定的態度,並與黃爸爸和伙記們堅持下去,定能把甜品的歡樂帶到各區。窗外的順風逆雨,也無阻止他們繼續為這目標而努力。

20190323-AM4A7930

採訪及撰文:温陽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