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源自中國,是中華文明的優秀藝術精華。單看瓷器的英文又稱作「CHINA」──中國,就知道瓷器在中國是多具有象徵性。經過千百年的演化,瓷器不單除了是日常用品,更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不菲藝術品、令人驚嘆的傳世寶。鮮為人知的是,澳門在十六至十七世紀期間,曾是中國瓷器外銷的主要中轉站,因此能在澳門舉辦國際性的陶瓷展是再合適不過。
此次的「流金歲月」當代陶瓷藝術展策劃時間歷時十個月,由金沙中國與世界級陶瓷藝術大師兼策展人鄭禕女士攜手,連同包括鄭女士在內的全球二十七位頂尖陶瓷藝術家,一同展出九十多件以「流金歲月」為題的頂尖級陶瓷。這次本刊有幸近距離欣賞這些驚世作品,並與其中數位大師進行訪問:
鄭禕:華人陶瓷界大師
作為世界級陶瓷藝術大師兼策展人,鄭禕女士對此次的展覽充滿了美好的期盼,除了希望將頂級的世界陶瓷作品帶給觀眾外,更想令大眾了解到澳門昔日在中國瓷器外銷事業上的重要地位。這次的展覽同時在澳門威尼斯人、澳門巴黎人、澳門四季酒店、澳門金沙以及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可謂2019年在粵港澳大灣區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國際陶瓷藝術展。
問到鄭禕女士為何以「流金歲月」為題,原來是為了切合「金」沙中國的名稱,以及旗下物業瑰麗堂皇之氣派。幾乎所有展品都是為此次展覽度身訂製,陶藝家們均以他們個人的創作理念把「金」的元素加入作品當中。而有別於過去在展覽廳或博物館展示作品的慣例,這次在酒店大堂作公開展出,鄭禕女士花了很大的心思和時間去考慮每件作品的擺放位置,務求令每件作品都互相輝映。比如石山哲也的佛像較為素色,那麼放在其旁邊的藝術品必須要顏色鮮艷,這樣才能突出各自的特色。
這次策展中最大的困難莫過於要運送來自世界各地合共九十多件作品到達澳門的會場,而且還得雲集二十多位日理萬機的世界級大師出席開幕禮,但鄭禕女士還是完成了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作為策展人她表示喜歡在場每一件出色的作品,但就個人喜好而意則特別鍾情加思.約翰遜近乎完美的茶壺、米高 ·弗林近四十年功力的細膩作品,以及石山哲也令人一見難忘的佛像。到場參觀的朋友不妨參考這個小攻略!
維諾德.庫馬.達羅茲:來自印度的陶瓷之星
對於首次在澳門聯合展覽的維諾德.庫馬.達羅茲來說,「流金歲月」當代陶瓷藝術展絕對是一個集結世界級陶瓷精英,一同切磋交流的理想平台,所以從受邀開始便已經相當期待。而這次的主題更是正中其下懷──維諾德.庫馬.達羅茲出生於金匠家庭,可謂伴着黃金長大,而金屬的柔軟性和可塑性與黏土十分相似。在印度文化中,黃金被視為永垂不朽的傳家之寶,他亦特別透過作品呈現出黃金的珍稀與高貴。
這次作品的靈感,原來是源自傳統印度家庭必備的工具「杵」與印度歷史上最受尊敬的神話。更特別選用了象徵吉祥的紅色,並透過瓷器和純金的結合來表現出一種空靈的神秘感。維諾德.庫馬.達羅茲更說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的心血結晶,他全部都喜愛。
小松誠:陶瓷界的幽默大師
作為日本陶瓷界的殿堂級大師,小松誠一直以其獨有的幽默與感性,洞徹日常生活裏的形形色色並化凡為奇、以古著新。就連這次的「流金歲月」展覽,他亦有個人獨有的幽默在其中──以完全沒有金屬的作品來配合「金」這個主題。
用小松誠大師的話,「金」這個主題很有意思,而且非常配合展場。這次展出的三件作品都名為「化石蛋」,上面均有許多不同的知名品牌,大師認為這些品牌背後的公司都恨不得自己擁有煉金術,透過品牌產出一堆堆金子,但其實大概過了一、兩百年它們就會變成平淡無奇的化石般不再被鍾愛。黃金是一種永恆的物質,跟化石蛋特性一樣。這就是小松誠大師展現「金」的獨有方式。
特魯迪.戈利:來自澳洲的光影達人
特魯迪.戈利花了超過十五年時間來探索如何利用燒製的黏土、玻璃、黃金等元素如何完美地結合成多元陶瓷作品,所以她的作品與酒店大堂形成了強烈對比,同時又互相輝映,這對於有意向在南中國更多地展示自己作品的她來說可謂一次非常成功的體驗。
而這次作品中,特魯迪.戈利最滿意自己的變形蛾花瓶,這件作品是為了這次展覽特別打造的。這個作品利用金色飛蛾互相反射,透過不同角度和反射光面,從而創造出全新的視覺效果。特魯迪.戈利期望觀眾能夠駐足細看,尋找反射及光影間的微妙變化。
由即日起至十月,不妨來「流金歲月當代陶瓷藝術展」流連一下。
採訪及撰文:Bee Wu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