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速食文化」的時代,衣食住行樣樣都要快,

還有多少人會找裁縫師傅量身造衣服?

但不管被說是保守,還是古舊,曹先生依然堅持親手裁剪縫製,

用質量好的布料、用一雙巧手、用心造出每件「舒適又合意」的洋服。

從21美元開始的澳門新生活

曹榮均先生是緬甸華僑,和很多同一時代的人一樣,因小時候家中貧窮,八歲就開始幫忙家人工作,從而接觸到裁衣。

後來更因為緬甸排華事件,不能上學讀書,剛進入青春期、15歲的他就要投身社會。他一心想學一門手藝,找到一位老師傅教他做洋服。但兩年後,和很多緬甸華僑一樣,曹先生跟著家人移民到澳門,他形容當時情況非常困難。

「那時候我們每個人只能帶21美元入境,首先到達香港,之後再坐船來到澳門。」

人離鄉賤。17歲的曹先生來到這個小城,便遇到溝通障礙,因當時他只會說國語,但大多澳門人卻只會說廣東話,他表示甚至「想看一部電影」都有困難。

不過,曹先生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有點運氣。來澳第二日就立即到了關前後街的一間洋服店工作。雖然本來已懂做洋服,但他在緬甸學到的手法和澳門的手法不同,因此跟著澳門的師傅一邊做、一邊學。

生活艱難,但還要去過生活。一步一腳印,越來越多也是回流的緬甸華僑找曹先生造衣服,發現自己也積累了一批客人,便萌生自立門戶的念頭。

在他24歲的時候,找到在俾利喇街本來是雜貨店的鋪,簡單改變一下店面,以家庭生意的形式創立了「適意洋服」,和妻子一直默默經營,就這樣41年了。

「這間店是1977年開的,當時的行家都不看好這間店,為甚麼?因為當時這條街黑漆漆的,都是兩層高的舊樓,兩旁的樹長得很大,把馬路都遮蓋了,很僻靜。」

見證三盞燈的變遷

65歲的曹先生花了一生的心機在「適意洋服」上,店變老,人也變老,同時看著三盞燈這一區的變化。

「富華酒店的位置以前是製衣廠,三盞燈國際銀行以前是修車廠。以前這一區只有渡船街最旺,但現在三盞燈、高士德算是市中心了。」

那麼,「適意」一名如何得來?原來跟很多港澳人一樣,是從電視廣告裡給予的靈感。

「當時在香港無線電視,看到有一個賣T-shirt的廣告,牌子就是叫「適意」,覺得好靚,好舒服,好適合我這個行業,所以就決定用這個名字去申請 (開店)。」

經濟好了,但生意⋯⋯

眾所周知,澳門的賭權開放之後,經濟向好,政府收入高了,市民的薪酬水平亦高了。然而,聽曹先生的細說,似乎未能分享到經濟成果?

曹先生還說,那時候有很多俗稱「剪髮仔」的男士開了理髮店,很喜歡「扮靚」,幾乎每星期都來做西裝。「還有一些『疊碼仔』,在賭場賺到錢,經常來造衫。但後來,賭場行業開始混亂,他們不來了,我的生意也開始走下波。」

別看小「適意洋服」是一間小店,原來以往還會為公共部門做制服,然而,曹先生表示,現在這部分的生意較難做了,因為競爭大了,一些內地來澳門開的店在價錢上有優勢,而曹先生的精工細貨卻成本較高。

曹先生補充說,經歷過「沙士」和「金融海潚」後,雖然經濟復甦,市民薪金提升的同時通脹亦高企,他們較以往反而更不願意負擔一套正式的西裝的費用。

青出於藍

曹先生說,一直不厭其煩地告訴他的子女,爸爸的事業是這樣一路走來,得來不易。

令曹先生沒想到的是,他的大兒子大學畢業後,也同樣投身這個行業,和合伙人開了新派洋服店。

「兒子從小就在我的店出出入入,我做洋服的步驟、質料好不好,他都瞭如指掌。現在他很比我更叻 (笑聲),上網就能知道世界各地的潮流,甚麼布料源自甚麼國家等等,我倒沒有那麼了解。」

那麼,兩父子「拍住上」一起做生意必定很好?曹先生卻表示:「他有他的做,我有我的做。這樣最好,因為他做的方法和我不同,他追得上潮流,我卻比較保守。 」

工匠精神

他坦言,曾經有人說他太保守,因為現在只需要給廠家尺寸,就能做一套西裝。

然而,曹先生不願意,他還是要一手一腳、一針一線、精工細造客人的洋服。「因為我的布料都很貴,如果造得不好,便浪費了布料。」

更讓小編佩服的是,曹先生強調:「我們年紀多大但也需要跟上潮流。」

「現在一些內地的裁縫師傅都很厲害,遠赴意大利學習他們的手工,儘管是中國製造,做出來的西裝都不錯的,所以我覺得澳門的師傅要跟得上。」

曹生先認真地說:「這個行業是做到老,學到老。年紀大了,都要接受新事物,要學習。現在的做法跟以前的不同了,以前是精益求精,將西裝做到完美,但現在又有不同的手工藝出現,我們要跟得上潮流,因為現在的客人也進步了。」

說到客人方面,曹先生十分高興地分享:「曾經有個客人,年輕的時候結婚,找我做一套禮服;幾十年後,子女長大了也要結婚,再次來到適意洋服。我其實不認得他們,但他們卻記得我。」此刻,曹先生表露出他從事多年裁縫師所感到喜悅和成就感。

曹先生的客人更是多元化。澳門回歸前,很多葡萄牙人「幫襯」他,如法律界人士、官員等。雖然之後很多葡藉人士都回國了,但一些扎根澳門的葡萄牙人或土生葡人依然是曹先生的熟客。令小編更驚喜的是,現任社會文化司司長也是「適意洋服」的熟客。

除此之外,雖然內地有很多較為便宜的西裝選擇,曹先生亦有不少內地的客人專程來洋服店度身訂製西裝。

實在的人生

環視澳門的大街小巷,不少新型的西裝店相繼開業,曹先生如何看待這行業的未來?

「這個行業是能做下去的,很多新開的西裝店也有不少客人光顧,但我做洋服的手法則很難傳承下去了。雖然曾把手藝教給兒子,但他的做法跟我的不同,我的出品一定是手工製作,每一個鈕門都是人手用針線開的。」

踏入退休年齡,曹先生表示並未想享受退休生活。「畢竟我的工作又不太辛苦,裁下,剪下,有空時和客人聊聊天,都挺開心的。」最後他分享了他的做人宗旨:「人生,不求完美,但求實在」。

訪問之前,小編帶著一絲神秘感走進洋服店,因在上網幾乎沒有任何資料。一開始曹先生亦拒絕接受訪問,幸好,他不屈不撓的故事最後能讓大家知道。在追求高科技和發展的二十一世紀,澳門各行各業的老店都面對著同一個問題:走入夕陽,尤其是像裁縫這一門手藝,入行的新一代很少,傳統的手法是否會在老師傅退休之後漸漸式微?又或以另一種的形式傳承著?

採訪及撰文:Flora
攝影:十月
設計:Sam Lok

最後修改日期: 2023 年 10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