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誌今次的訪問對象,絕對稱得上是「有力」人士,所指的是「體力」和「努力」,他們都是巴西柔術的好手。
在筆者眼前的受訪者袁斯雯,外表體型比筆者還嬌小(說到底是肌肉和肥膏的分別吧!)但她透過一條 150公斤的輪胎展示其力量:雙腿紮穩馬步,雙手托起輪胎底部,吸氣,力從腳起一撐,150公斤的輪胎就被她徒手反轉。袁斯雯,就是第三屆葡語系運動會巴西柔術項目-52公斤組別的銀牌得主,最近她參加過兩場綜合格鬥(Mixed Martial Arts, MMA),成為澳門首位參與該項競技的女子選手。
在開始訪問之前,筆者特意觀看一下她的往績和比賽片段,影片中袁斯雯正在與香港選手進行MMA比賽。MMA這種擂台上的格鬥和印象中的柔術有些分別,從袁斯雯的發展歷程幾可略知一二。
巴西柔術VS柔道
「我最初是參加政府舉辦的暑期活動接觸到柔道,當時還是一名初中學生,已經被柔道深深吸引;在學習多年柔道後,應該要有全方位的技能,所以了解過柔道的發展歷史後,認識到柔道和柔術的區別,以及兩者著重的技巧。」袁斯雯說,柔道著重摔技,即使是對手體型和重量較優,但可以借助對方的重量和力量反摔過來的搏擊技巧,同時也會運用關節技和鎖技,令對方屈服投降。而巴西柔術是從柔道擴展開來,偏重於地墊上的技術和控制策略,使用關節技、絞技等多種搏擊手段將對手制服。
巴西柔術的由來
巴西柔術引入澳門的歷史也相當曲折,澳門巴西柔術協會會長關文迪 (Alex) 可以是牽頭人,他將巴西柔術的發展歷史一一道來:最初期的古流柔術要數到創始人日本東京大學外語教授嘉納治五郎,一段時間後因明治維新,嘉納治五郎將柔術除去危險的動作,增加體育化的色彩,將由日本武士或死俠的搏擊形象轉化成強調強身健體的體育競技,漸漸形成現在的柔道。往後的柔道得以發揚光大並普及至日本以外的地區,甚至成功申報成為奧運的項目,但傳統的柔術反而面臨失傳沒落。
後來,嘉納治五郎的弟子前田光世移民到巴西,並有緣認識到當地的大家族格雷西,並得到格雷西家族的幫助。為了回報家族的恩惠,前田光世將一身傳統柔術的技術授予格雷西家族的子女,其後格雷西家族及其後人將源自日本的柔術在巴西及美洲一帶發揚光大,從此巴西柔術廣為人知。
而20年前的90年代,當時還在夏威夷留學的 Alex,無意間在電視看到 UFC 的電視節目 (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 終極格鬥),當時 UFC 是非常流行的項目,很多不同門派的格鬥術都挑戰巴西柔術,但最終巴西柔術擊敗各項武術取勝。自此,Alex 被巴西柔術深深吸引,Alex 多番打聽下在夏威夷認識到格雷西家族的後人,於是在異地開展他的柔術生涯。
然而,在1996年完成留學後回澳,當時澳門沒有巴西柔術,所以唯有在與之血脈相連的柔道項目上繼續鍛鍊,並在學習不到一年的時間以柔道白帶(初級別)身份參加公開比賽,並擊敗了黑帶(高級別)選手。經過一年多柔道鍛練,得知香港有柔術課程,所以不辭勞苦都要每星期幾次到香港上課。
巴西柔術在澳萌芽
「柔道和柔術是互補的搏擊技巧,我認為要融合兩種技巧去互補長短才能全面,所以,當時連續3年時間裡,每星期兩次過香港上課,過程很艱辛,但我非常珍惜每一個課堂。」 Alex 回憶說。直至2005年,因朋友能借出場地,得以安放簡單的設備進行柔術練習,亦可以辦人數較少的興趣班。就這樣,巴西柔術在澳門開始萌芽。此後幾年,因為場地問題多次搬遷,始終沒有一個永久的場地,而且規模問題很多設備也不能安裝,所以初期發展的局限性很大。
直至2013年,輾轉多次搬遷,而且眼見巴西柔術在澳門有不少追隨者,Alex 把心一橫以800多萬購入一個工業大廈單位,即澳門巴西柔術協會的現址,「有了穩定的場地後,很多設施都可以規劃購置,而不是以往遊牧民族那樣,甚至設備都不能隨意添置,因怕隨時要搬。」Alex連地墊都從歐洲訂購回來,也在場地中建設擂台,讓有意投入綜合格鬥技的愛好者能有優質的練習場地。
有了穩定的場地,巴西柔術在澳門迅速發展開來,Alex 回想整個學藝至辦館的過程,以至今日回看所有來學習巴西柔術的學員,心態上很輕易分出兩大類,就是 Fitness Keep Fit 和立志要參加比賽的分別,「銳意要參加比賽的人,比以 Fitness 為目的的學員多了一份狠勁和鬥志,他們會想辦法令自己不斷進步,即使受傷也不會磨滅他的鬥志,很珍惜每次練習的機會,更會不斷挑戰比自己具優勢的對手,遇強越強,這樣才能迫使自己發揮潛能。」袁斯雯正正就是這一類。
越級挑戰 遇強越強
一如既存觀念,玩柔術男多女少很正常,夠膽打上擂台的更是少之又少,但一上場,她們的狠勁不比男子少。在筆者面前的袁斯雯個子不高,但從她身上的傷痕,我看到她曾經付出的血和汗。「我很喜歡跟比我大隻的師兄練習,尤其是外藉人士,因為我如果能把他擊倒,上到擂台我便能面對不同類型的對手,也能增加取勝的信心。」尤其是 MMA 是很少女子參加的項目,在本地能伴我練習的女生更少,所以和師兄弟練習也是增強體力的機會。筆者順著她的手指一望,雖然我不肯定她指的是哪一位,但我看見的「一堆人」都是魁梧的。
「每次練習都是埋身肉搏,受傷的機會很高,幾乎每個月都要縫針,就連醫院護士都見慣不怪。」她隨意點算一下:膝蓋重傷、大腿肌肉撕裂、手指斷筋……」家人不反對嗎?她說:「雖有心疼,但是支持的。」
目標代表澳門參加亞運
現在,巴西柔術的在世界各地的發展是肯定的,而且已被納入亞運會的比賽項目之一。澳門的巴西柔術運動員參加各地的公開賽也得到卓越的成績,未來,Alex 希望能推動成立一個關於巴西柔術的總會,能正式組織隊伍代表澳門參與世界賽事,「目前最大的目標,就是可以於2018年參加耶加達亞運會,代表澳門出戰。」
在訪問進行期間,柔術館內的一班兄弟姐妹圍著電腦在忙些甚麼,原來當日正在進行一場名為「崑崙決」的自由搏擊賽事,他們就在接駁電腦一齊觀摩賽事。運動搏擊就是這樣的,這一分鐘在擂台上打過你死我活,下一分鐘攬頭攬頸看看別人如何你死我活,從來沒有「天下第一」,但擂台上鍛練到的鬥志則足夠應用一輩子!
採訪:日文、江原生
撰文:日文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設計:翼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