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主題故事提到我們兒時的玩意Lego,70或80後的讀者們,你們小時候又對哪些玩意念念不忘呢? 最近在澳門又吹起另一股熱潮,正是閃卡。還記得小時候的零用錢有限,可能每天只有十元,無論如何都要留起兩三元貢獻給卡機或者士多鋪,部分高階的同學仔更是隨身帶備小電筒、鐵尺及膠紙走天下。今期ZA誌訪問了一位澳門閃卡界的領軍人物──康記,以及他的好友梁生,了解閃卡復興之路。
閃卡之起源
以筆者的了解,閃卡是屬於90年代的產物,而且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龍珠,可以說是大部分男生的摯愛。康記解釋:“其實閃卡由1985-1986年開始興起,最先開始是高達,高達模型隨盒附送,亦有零食與卡通人物合作推出食品卡,後來1988年左右日本流行抽卡機,而澳門就大約在1991年開始引入。直到1997年金融風暴,突然冷卻,因為經濟唔好,各樣都差,潮流一唔興,就全部收起,沒有人再玩,但最瘋狂的確是90年代。”
提到閃卡,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會聯想起龍珠,因為的確是龍珠卡通片的爆紅,令其閃卡在小朋友圈中成為最搶手的玩物。1988年日本Bandai公司推出一系列印有龍珠人物的 “萬變卡” (日本稱為ドラゴンボール本弾),即現時玩卡人口中所說的本彈系列,旋即掀起熱潮。每一彈基本上都是由6張閃卡和36張普通卡 (俗稱白卡) 所組成的,一共42張。後來其他公司均爭相仿傚,以當紅的人物或卡通推出閃卡,例如Yes Card!。
閃卡之演變
其實閃卡都與時並進,最初包裝是一包包,但你拎上手摸一摸,軟身的就是閃卡,所以後來演變成抽卡機,但又發覺用電筒可以照閃卡,於是又改回一包包,但是加塊餅或者其他硬物入去,令你摸不到。
現在已經是電子世界,小朋友都會手拿I phone,他們又會不會玩卡?康記:“一樣有,其實在日本每個年代,任何卡通片都會出卡,不過現在已不是抽卡機,而是一包包抽。而且視乎那套卡通片在港澳的受歡迎程度,才能進入港澳市場。所以對我們來說,卡其實冇停過,只不過不同的年代玩不同的卡。”
閃卡之回憶
對玩卡人來說,開始時是因為有多餘的零用錢,還是因為對某部卡通片的喜愛,才開始玩卡呢?康記:“多數都係卡通片,以我小時候年代就是聖鬥士星矢、懞面超人、BB戰士。仙魔大戰的卡亦曾經風靡一時,當時是零食卡的一種,很多小朋友都是得到張卡後,包零食就唔要。”
但在80-90年代,小朋友的零用錢有限,那這班玩卡達人,當年又有甚麼方法去收集卡呢?康記:“抽卡都要講策略,用電筒照相信大家都識,見到有閃先抽,無呢我們會等,叫有錢的朋友去搞掂部機先,盡量以最少的金額去抽到一張閃卡,到手之後再以高價賣出去。第二個方法就要花少少錢,去士多買一張比較 ‘靚仔’ 的閃卡,然後同人交換幾張較為普通的閃卡,再以物易物,去增加自己的卡量。”
康記補充:“在我小時候,帶卡出街好過帶銀紙,以前澳門大部分舖頭都係家庭式經營,特別是士多或者小食店很多是靠仔女幫忙看舖,家長想 ‘氹’ 小朋友做功課或做家務就需要閃卡,所以當時你只要拿着閃卡,特別好招呼,有時甚至叫你放低張閃卡,可以不用俾錢,這種都算是澳門街坊街里的一種特色。”
閃卡改變人生
作為澳門現時閃卡界的領軍人物,其實他自出生,便可以說是與閃卡結下不解緣。康記:“我爸爸以前也是經營士多鋪,就在政府總部隔離某間男校附近,因為閃卡的流行,我們買進了二十幾部卡機,一開始是與人拆帳,後來就自己買原裝卡回來入卡機,1996年該男校下了一道禁令,凡是來我爸爸士多鋪抽卡的學生,記小過一個,馬上令我們的生意慘淡。而我就在1999年,在筷子基開設了屬於我的玩具鋪,就是現今的康記。當時經營玩具鋪其實都只是為了做維生,卡機已經不流行,電子遊戲機又開始普及,轉為流行扭蛋機及賣online game等。”
續說:“2000年過後,隨着賭業興起,我爸爸把鋪位都賣出了,於是士多鋪的玩具及閃卡就全部交給我,那時候我的卡量可以放兩個房間。後來我成家立室,又有小朋友的出現,我的太太就說怎樣都要有房間給小朋友住,2007年開始將所有卡都放賣,再沒有買過。主要是香港那邊的收藏家過來買,實情是一箱箱來搬,回想起來都有些少揼心。不過亦是因為賣卡的錢,我才可以置業及供樓。”
閃卡之復興
那又是甚麼機遇之下,令你再次玩閃卡,以及組織澳門一班志同道合的卡友?
康記:“正如我之前所講,其實閃卡係沒有停產過的。一直以來,香港及內地都有人叫我幫手找卡。大概8年前我在qoos.com認識一位朋友,他建議我開一個群組,組織一班仍然玩卡的澳門人,但其實2000年後已經好少人玩卡,因為當時翻版卡或自製閃卡太氾濫,品質好參差。”
“直到去年,可能內地人開始有錢,爆發了一種找舊卡熱潮,越來越多人找我幫手,於是我想到這門生意或許可以做。有一位朋友就建議我,如果是打算當一門生意經營,那你一定要有相當的卡量及稀有卡,於是我就開始收集回那些我賣過的卡。現時我已經擁有25本簿的卡量是不賣的,作為自己的生招牌。” 康記說出來可是一臉自豪。
閃卡發燒友
康記說在他認識的人當中,好多都已經放棄了,離開了玩卡,包括他自己。正因此,他特別佩服梁生,因為他儲卡已經有30年的經驗,每樣都玩,每部卡通都儲,而且他的態度是不離不棄,想要的卡會不停去尋找。而有一些個朋友就專儲一些非賣品,稀有卡。
全靠現今發達的網路,康記透過Facebook組織了一班閃卡發燒友,才發現澳門仍有不少人儲卡玩卡。康記:“全靠一班身邊玩卡的朋友提議及支持,因為大家都覺得一個群組要處理所有事會好亂,所以我們開設了三個群組,一個分享交換區、一個買賣區及一個拍賣區。去年第一次舉辦的閃卡聚會已經有20人出席,當中年齡最細是12歲,佢都係玩90年代的卡,因為他的爸爸有玩,佢覺得有一種懷舊的味道。我自已的小朋友都有玩卡,不過就係玩現在的卡通片。”
在你們眼中,怎樣才是一個高階的儲卡人呢?康記:“玩卡有一個好簡單的道理,量少就值錢,越難搵就越值錢。好多人以為再版唔值錢,但一般再版只有初版的十分之一,所以真正的儲卡人就會知道再版都值錢,因為量少。所以我們會睇那個人所持有稀有卡的量,越多當然就越勁。一個超級儲卡人,一張卡應該會有三套,一套自己珍藏,第二套供朋友欣賞,第三套可以交換或買賣,因為如果卡經常拎出來,會走色或折舊。”
那對康記他們來說,玩卡有甚麼意義?還是只為了做生意?
康記:“現在對我來說,儲卡的意義,是想了解那些卡出版的原因,它背後的故事,為甚麼會有不同版本,會不會有第二種的閃紋,是想了解卡的歷史。”
很多人說到閃卡,就只會聯想到龍珠,那又為甚麼?
康記:“卡當中當然以龍珠是最熱,因為龍珠第一次出卡剛巧撞正抽卡機的推出,而且龍珠本身都好受歡迎而且紅的時間非常長,不止亞洲地區,連外國人都喜歡收集龍珠閃卡。龍珠卡分六種,分別有龍印、本彈、條碼卡、PP卡、激鬥卡及風雲卡,但對港澳80後影響最深遠一定係本彈,共有第一彈至三十彈,由1988年推出至1997年,那有其他卡通片可以做足十幾二十年。”
在訪問的尾聲,康記的兒子走進來為爸爸送上晚餐飯盒,就在放下飯盒的瞬間,兒子便放聲問爸爸,他的卡簿放在哪裡。回想康記的一生,由他爸爸的士多鋪開始接觸閃卡,到創立自己的事業,再到今天他兒子也同樣迷上儲卡,相信閃卡對康記來說,已是其人生意義的一部分。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