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和其他女性一樣,成為媽媽前沒有特別留意教育資訊。不過當自己知道懷孕,自然地開始關注兒童教育及兒童生活知識的資訊及書籍。為了希望能運用合適的方式教育小朋友,懷孕期間不斷看兒童教育書籍,從中吸取不少知識,並產生對兒童教育的興趣,而在看完不同類型的書籍後,發現原來不少小朋友的行為都被大人“誤解” 了又或更多時候是成人把自己的想法 “加在” 小朋友的身上。
大家有沒有發現華人小朋友一般比外國小朋友較為害羞且又不太活躍?這會否是因父母和小朋友的溝通方式而造成的差異?外國較多以鼓勵方式與小朋友溝通,支持他們嘗試新事物,他們會說:“你得架!試下啦!唔洗驚!” 華人則較多採用 “威嚇式” 教育,以下幾句也是較經常聽到:“唔好再咁多手,我唔要你!” “你試下再係咁啦,我唔帶你出街!” 說話較為負面,且可能沒有真正了解小朋友行為的目的,也剝奪了他們不少的探索機會,自信及自理能力也較為遜色。不過,相信大家近年也看到不少新的教育方法被引入澳門,而這些教育法的引入者其實可能就是跟你我一樣 “平凡” 的爸爸媽媽,他/她們的一個簡單目標便是希望引入一些新的方法,為教育下一代帶來轉變和變革。
當中,大家有聽過甚麼是 “華德福教育” 嗎?這跟其他的教育方法有甚麼不同?今期ZA誌訪問了華德福教育協會的負責人和澳門首家實踐華德福教育的小松果華德福園地負責人Sharon, Karen和Winnie,了解她們如何由一位普通媽媽變身為 “教育改革推動者”。
偶遇華德福
華德福這名字不少讀者也可能覺得陌生,Sharon說原來她最初是無意間在網上看到台灣網站介紹有關華德福教育,之後感興趣而再上網看Youtube片段了解原來在外國早已有華德福教育的學校。
Karen則說:“我的故事要是從幾年前大仔上托兒所開始說起,因他上托兒所後出現有點壞習慣及負面情緒,因此後來送到蒙特梭利的教育中心,覺得效果很不錯,自己也就修讀了蒙特梭利的課程。上課時老師提及包括華德福的新式教育方法,說華德福教育主要談及自然及藝術化的教育。” 就在那刻,Karen 感到自己好像 “叮” 了一聲,回頭便立刻上網查找相關的資料,也就這樣,越是了解越喜歡這種教育,因為她察覺到華德福不單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上儘量與大自然保持近距離的接觸。為此,她更到香港修讀有關華德福教育的課程,回澳後便開始透過自身的經歷和所學到的知識宣揚華德福教育,其後2014年與一班媽媽成立了華德福教育協會,並在2015年與8位媽媽創立了小松果華德福園地。
Winnie的經歷更是 “經典”,現在的準媽媽或媽媽經常利用 “偉大的Facebook” 找資料和查詢,而在女兒未出生前Winnie早有準備買了一堆教材,而有一天Winnie看到Karen在Facebook找尋志同道合的媽媽們一起去辦親子活動班,了解後認同華德福的教育理念,“這樣我便成為其中一位 (合共9位) 媽媽一起集資成立了小松果華德福園地,其後各種原因現時由我和Karen兩位營運小松果。”
華德福的理念
Sharon 理解的華德福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可分三個層面:一是為生活而準備的教育,順應孩子的發展所需使用適合的方法,如0-7歲是發展身體的階段,孩子處在夢幻時期,少說教,少智性學習,建構好身體,吃睡玩才是此階段的正務。教養方面,多以歌和故事帶領,多動手做事,發展意志力;二是培養感恩,對萬物擁有敬虔之心,明白人與自然不可分開,當小朋友們不傷害自然,世界自可永續發展。三是成為自由的人,Sharon解釋在她們協會的名片上印上了華德褔教育創辦人魯道夫‧史丹纳博士所說的 “懷着崇敬接納孩子,帶着愛教育他們,護送他們踏上自由之路。"甚麼是自由呢?是指自己知道在做或想做甚麼、有熱情去努力、對周圍有意識,並帶着這個意識去生活,聽取意見再自己作出決定,尋找自己,走在自我教育的路上。
Sharon總結說以上三點其實就是一個人的身心靈三個層面,即意志、情感和思想。“這種教育也讓成人走在自我教育的路上,父母自我成長很重要,做好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才能把孩子與生俱來的善和美帶出來。”
Karen則補充說,“華德福教育旨在讓小朋友可有平衡及舒緩的心態,尤其住在城市的小朋友。華德福教育特別主張順應自然的節奏進行教學,例如配合不同的季節進行不同的活動,也會透過一些簡單的教具例如萊雅琴作教學,可以一邊彈琴一邊訴說着故事,透過音樂帶領做一些活動。” 萊雅琴的音色很舒服而且是最原始的音色,具治療的作用,可有助入眠,所以導師會在上課時經常使用,“我們希望小朋友聽到的是真實的聲音,而不需要使用任何電子儀器。”
那不少家長也會問,華德福跟同為“新派”教育法的蒙特梭利有何不同?
Karen回應說,“如從家長的角度,華德福相對在小朋友的想像力方面提供更大的支持,屬藝術化的教育,教具方面相對較少,也對家長的要求相對較高,家長在實踐華德福的教育法時往往也要同步自我成長。”對家長又有甚麼要求?據了解,家長除了解解華德福的教育理念而實踐外,其也需要跟小朋友能有較多的互動進行唱遊、手工、說故事和一起了解自然生活。
自身經驗的宣揚
Karen育有兩位仔仔,一位是6歲一位是2歲,在大兒子2歲時她開始實踐華德福教育,“在他身上我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個人做事較心急,大仔也曾提醒我不要太快。因此當時有點感到老鼠拉龜,力不從心。後來自己嘗試實踐華德福的教育方法在他身上,掌握了方向,先不斷調整自己才能慢慢教導兒子。原來我改變的時候,也看到他在改變,本來暴躁的性情也變得平靜,連身邊的朋友也看到他的轉變。自己的成長也同時讓兒子成長。而後來細仔時在懷孕其間我已經開始實踐華德福教育,一出生我便試着給他一種健康的節奏,包括天然的音樂及玩具,也察覺到細仔身體的抵抗力和消化能力比哥哥好,某程度上也更聰穎。”
至於Winnie,她說認識了華德福後最大的轉變是自己搬了間較大面積的房子但反而少了不必要的的擺設和傢俱,例如廳間不擺放沙發和餐枱,反而弄了一間 “娃娃屋”,讓小孩有更多的活動空間。
不用 “贏在起跑線”?
做家長的當然想子女百般武藝樣樣皆精,尤其是現今社會競爭激烈,要好好裝備自己,但華德福教育就像是剛剛相反,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唱遊、玩耍。家長們可以接受到嗎?面對這問題,Sharon深有體會,她說:“我們協會希望推廣家長能有一種意識,明白小朋友在在不同階段的需要,有 ‘呼’ 有 ‘吸’ 的節奏是健康幼兒生活的支柱,小朋友在室外及室內玩耍是很好的 ‘呼出’,室外玩耍發展孩子的身體,室內玩耍透過天然具創造性的玩具讓孩子 ‘呼出’ 生活中吸入的一切,小朋友會在玩耍中把日常生活重現,其實就是一個把所學及所經歷内化的過程,也是把壓力呼出的機會。沒有好好地 ‘呼’,就不能好好地 ‘吸’,故玩耍是小朋友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在Sharon來看,引領小朋友喜悅地去做事,也是0-7歲小朋友需要的養份,“小朋友是動態的,工作如家務就是讓小朋友有意義的動亦能發展他們的意志力和專注力。同時,透過手指謡、感觀遊戲可讓小朋友感受四時變化和身邊的事物,發展基本的感觀如觸覺、運動覺及平衡覺等,以更好了解及掌控自己的身體。事實上,最好的教養就是把教養溶入遊戲與工作中。”
事實上,現時傳統學校的功課已不少,Karen認為父母不用給小朋友太大的壓力,在放學下課後仍安排很多的學習或興趣班 (如鋼琴、數學、英語等),相反,“我們覺得華德福可以是一種平衡,讓小朋友 ‘還原基本步’,在適合的年齡做適合的事情。” Karen解釋。所以,她認為有時最簡單的方法給小朋友舒緩便是放學後帶他們到公園玩耍一會。
Sharon也補充,“家長必須調整心態,減少智性學習。在幼兒階段不用替他們補習或學習多少種語言及樂器。在華德福的教育中做家務比做功課更為重要,因為做家務是從小培養的習慣,到長大了才開始要求他們去做已太遲了。同時,小朋友在做家務可以得到滿足感及信心,也可提高其自理能力,在做家務的過程中可一邊唱歌一邊做,讓小朋友享受整個過程。”
教育改革可由家長們做起?
從純了解有關華德福教育到自己落手落腳去創辦一個協會和教育中心,是很不一樣的事情。Karen也坦言起步挺困難。“在澳門大家對華德福好陌生,很難找到共鳴。所以最簡單的也是最傳統的方向便是以自身經驗跟大家分享宣揚華德福。最後聚集了一班媽媽像Sharon和Winnie,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希望能給澳門的小朋友一個更好的學習模式和選擇。” Karen笑說各位媽媽也像有一份使命感希望宣揚華德福教育,因此透過成立協會作為一個推廣媒介,也通過協會申請資助辦活動及工作坊,而雖然小松果華德福園地只成立了有1年4個月,原來已因各種問題搬了3次,從地舖到工業大廈再到現在位處私人屋苑的會所。
Winnie表示,其實她們最希望可以從家長教育入手,讓他們認識華德福教育的意義,並作實踐。Sharon則希望家長可更明白教育的意義,讓小朋友能有美好及快樂的童年。“買一樣東西很容易,可以好開心,不過這不是持續的,要讓他們更有自信,必須內在的自我成長,學習日常基本生活的需要。” Sharon解釋。Karen也補充希望家長了解小朋友其實也需要釋放壓力,同時希望父母可 意識小朋友真正的需要並以自身作為榜樣。
不過看來要改變家長的觀念確不容易,Winnie表示她們曾開設 “課後遊藝坊”,幫助小朋友把壓力 “呼出”,但家長會覺得 “俾錢去玩” 這實在不值得了,相對來說,舉辦 “親子班” 的課程則受家長的青睞。
總體來說,Karen她們始終認為家長才是根本,所以會持續推廣華德福教育,並與不同的機構合作,同時推動相關的師資發展,讓有興趣的人士獲取華德福教育的知識。其實以Karen所知,原來澳門已有7─8位的人士修讀過有關華德福教育的正規課程。而在中國內地,自2004年便設立了華德福的學校,目前有上百間更是由家長開設,香港現時也有5間華德福的學校,可見家長的推動力不容忽視。她們也希望本地的老師可幫忙引入華德福的教育於主流學校內,當然,政府的支持才是最有力的教育改革推動者。
後記:十分敬佩三位好媽媽,他們的教育目標很有意義並很勇敢引入一個新的教育意念給澳門家長。筆者希望老師們及家長們也能被他們感染和多了解華德福教育,共同努力為我們下一代推動正面的教育改革,特別希望政府可接納不同的教育新模式,讓澳門的小孩能更堅強和自信。
採訪:沙沙郡主、伯頓
撰文:沙沙郡主
攝影:Tim’s photography
設計:翼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