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4A9748

走進「荔木留痕」展覽場地,一幅幅荔枝碗的畫作映入眼簾,然後就是放在靠近門口位置的一套船木餐枱椅,以及一幅為船的「龍骨」的巨型照片。是的,這是一個關於荔枝碗的展覽,關於造船的展覽,也是一個關心澳門傳統的展覽。

看著場內這些展品,我好奇於為何策展人會想到要以這種方式去展示荔枝碗呢?我帶著疑問,與這個展覽的執行總監 Nicky;策展人 Voy 及 創作總監 Aki 三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我首先關心的是為何這三位朋友不關心潮流趨勢,而去關心一個快將被拆卸的地方呢?

說起這個問題,他們三人都侃侃而談。

Nicky篇
說起荔枝碗,Nicky 表示自己從電視新聞留意到荔枝碗被清拆的消息後,覺得很可惜,於是找了幾個朋友一同去到荔枝碗現場視察,發覺這些船木就這樣被丟棄太浪費了,所以很想利用這些船木做一些東西,當時也沒想到要做甚麼。在這過程中,他與朋友去過荔枝碗好幾次,最後他跟其中一個朋友說起不想這些有價值的船木就這樣被浪費掉,希望利用這些船木造一些傢俱,而這個朋友看著眼紅紅的他,終於被他的誠意打動,決定支持他的這個想法。就這樣,《荔木留痕》的計劃就萌生和啟動了。

在與交談過程中,當 Nicky 提及到那些被拆下的船木時,我也感受到他的惋惜。

據 Nicky 所說,當這位朋友支持他的這個計劃後,他就繼續與其他朋友商談這個想法,而 Voy 與 Aki 也對他的這個計劃很感興趣,於是他們三人就聯同其他朋友開始了這個尋找荔枝碗之旅了。

Voy篇
和 Voy 談起這個展覽,Voy 表示當時她聽完 Nicky 的想法後,她也很感興趣,因為她本來就喜歡做裝置藝術,因此覺得這個船木傢俱的展覽構想很有意思,加上當時荔枝碗快將被清拆,更加勾起她對這個地方的興趣。於是,她和 Nicky 他們一起到荔枝碗現場視察,發現其實這個地方很值得澳門人去留意,因此二話不說,就加入了這個策展的行動組了。

Voy 表示,在策展過程中,她除了想展示這些船木外,還希望向觀眾展示荔枝碗的歷史。因此,她想到透過照片去呈現荔枝碗的歷史,她便想起了紀實攝影大師陳顯耀先生。Voy表示,當與陳顯耀先生談起這個計劃時,陳生很感興趣,也很支持後輩進行藝術創作,於是,他二話不說就拿出他的攝影作品讓他們選材,透過這些荔枝碗攝影作品的選材,Voy 更加感受到荔枝碗蘊含了很豐富的澳門人文歷史。她特別提到,由於這個地方是造船的,因此這個地方的土地公公的設計也是船型的。這些照片的展示,既可以讓大家看到荔枝碗船廠的情況,也可以感受到這個地方的人文歷史。

Voy表示,為了讓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了解荔枝碗,除了有攝影作品、船木傢俱和一些裝置外,還在另一位策展人 Aki 的組織安排下,邀請了澳門美術協會的會員參與。

Aki 篇
交談過程中,Aki 提到澳門由一個漁村發展成現在的一個世界旅遊休閑中心,對於很多新一代的人來說,船廠都只是一個廢置的地方,從來沒多少年青人知道船廠背後的故事,因此他參與這個展覽的策展,就是希望透過這個展現讓新一代重新去了解澳門。而這個想法讓 Aki 與 Nicky、Voy一拍即合,使他們由朋友變成了知己和戰友。

Aki 說在參與這個展覽前,其實他自己對荔枝碗也沒有甚麼認識,但在策劃前期經過初步實地考察後,發現原來當中除了是造船的地方之外,荔枝碗同時亦包含了很多澳門歷史、文化、行業等各種獨特的故事。因此,透過深入挖掘,他發現可以將澳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造船工藝,以一個藝術和設計的角度重新呈現給大家去了解和認識,而他也認為這一次策展是他近年參與的活動中最具意義的活動之一。

Aki 指出,「荔木留痕」標誌是以倒下的森林為主題,同時以方體展示。主要是因為造船前,所有木材都會被剪割成方體,目的就是想強調木材「再生」的概念。就算最基本樹木形態已改變,但亦會一直以不同形式不斷展現。為了讓這個展覽的視覺主題突出,Aki 在這個展覽中的顏色以淺綠色和啡色為主,以此突出水和木的關係。而 Aki 表示,他以倒影作為設計概念,目的就是為了帶出「倒影中的真實」的意義 。一方面如實反映出現實中的畫面,另一方面又仿似水波紋下面產生的虛假影像,將真實與虛假進行交融,然後產生另一種新的視覺感受,使觀眾可以透過倒影中的影像回味歷史,感嘆世事變千 。

後記:
看完展覽,並與三位朋友聊過後,我除了對澳門荔枝碗的歷史有更多的認識外,也感受到三位朋友對於澳門歷史文化的珍惜。

的確,澳門近年的發展日飛千里,身處日新月異的澳門中,一些傳統工藝也慢慢式微,如何在發展過程中仍保存著發展的足跡,讓每一代人都能對澳門的發展軌跡有所認識,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個課題。

採訪及撰文:小藍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設計:翼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