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瓜沒有瓜,種豆沒有豆?你知道嗎?全球有超過8億人因長期饑餓而導致營養不良,最令人震驚是當中饑餓的八成人是為我們生產糧食的小農和農場工人。為何本應能夠自給自足的一群人卻成為饑餓的大多數人?到底食物去哪兒?賺到的錢到哪了?大家有聽說過 “公平貿易” 嗎?它是小農和工人溫飽的出路?ZA誌今期請來 “樂施會-澳門分會” 說明甚麼是公平交易,並介紹 “良食節2016” 這活動,同時也邀請兩間有份參與是次 “良食節2016” 的食肆 (Triangle Coffee Roaster和西洋菜餐館),了解他們對 “公平貿易” 的看法。
公平貿易是甚麼?
香港樂施會自2002年已開始推動公平貿易,發起 “貿易要公平” 倡議運動,那甚麼是 “公平貿易”? “公平貿易” 最基本的概念是保障發展中國家的農民和工人有合理的工作環境與回報,生產者與商人建立更公平的貿易關係,“公平貿易” 制度保證了農民及生產者付出勞力後,能收取一個有尊嚴的收入,以維持家庭生計,讓他們可以持續生產。
樂施會與公平貿易
自2011年樂施會推動 “Grow糧食公義運動”,樂施會項目經理Alfred說:“ ‘Grow糧食公義運動’ 的概念由國際樂施會發起,當中提出一個最主要問題是,究竟整個糧食系統出現了甚麼問題?為何全球生產的糧食本應足夠餵飽所有人,但卻有八億人捱餓,而當中絕大部份是小農。以咖啡豆的貿易為例,全球咖啡每日消耗可達20億杯,當中出現貿易失衡的現象,小農的收入及基本需要(吃飽穿暖)也未能滿足。我們發現,主要是因為小農根本沒有能力改善貿易條件,例如,他們沒有資金去購買貨車,將糧產品運到市區,以賣更高價錢;他們也沒有資金建儲糧設施,所以被迫在短時間內賣出所有農產品;他們又缺乏資訊,所以就算糧價上升他們都不會知道。” Alfred表示:“其後,樂施會進一步從全球十家最大的食品及飲品公司入手,推動 ‘品牌背後’ 倡議運動,鼓勵大家關注這些大品牌,從發展中國家採購農產品的政策,有否對小農戶、婦女、環境等造成負面影響。這個活動是有成效的,最後不同品牌都對農民作出不同方面的承諾,包括可樂及百事等大機構承諾對 ‘土地掠奪’ 零容忍。”
Alfred接着道出糧食公義與公平貿易的關係: “要長遠解決糧食系統失衡問題,我們每個人其實也可出一分力,從日常生活做起,實踐樂施會所提出的 ‘GROW良食良方’,其一個方法是 ‘挺小農’,即是透過選購公平貿易產品,去長遠改善小農生計。”
公平貿易在澳門─雖為起步但前景明朗
在澳門,我們基本很少聽到 “公平貿易” 這 “詞彙”,相信讀者可能也跟小編一樣了解不多,原來Alfred表示,其實就在一海之隔的香港,公平貿易已推行十年之久。大家還記得2005年在香港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部長級會議,一班韓國農民的激烈示威情境嗎?那時在香港引起了市民對 “公平貿易” 概念的注意。“2006年我們初起步時籌辦 ‘樂施商店’,引入公平貿易的產品,其後進行一些推廣活動,例如透過舉辦嘉年華讓大眾認識公平貿易,並與十多個團體成立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集中在學校和企業內推廣。而推廣至今近十年,除了讓大眾了解公平貿易的概念外,也推動了一班有心人成為公平貿易貨品的供應商,讓大眾不止於概念認識及意識提升,而沒有門路購買公平貿易商品。” 雖然在香港的推動看似相當成功,但Alfred也指出在香港推動公平貿易也遇到一些困難。他認為,政府的支持相當重要,例如在外國,某些政府部門會採購公平貿易產品。然而在香港,由於公平貿易貨品的價格不一定較低(更大機會是較貴一點),因此在低價者得的採購原則下,政府難以成為一個主要的支持者。
“樂施會的主力工作包括政策倡議;支持扶貧項目和教育推廣。” Alfred解釋。“而我們2012年在澳門設立分會後,重點首先放在教育推廣這一點,所以2014年開始透過展覽、工作坊等活動,讓社會大眾認識全球糧食不公義的問題。另外,我們上年年尾也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雖然認識公平貿易的澳門市民不多,但當他們了解到公平貿易的概念後,會持較正面的支持態度,也願意付出較高一點的價格購買公平貿易的產品。由於食品與生活息息相關,而 ‘美食’ 總會是較吸引眼球,所以今年我們從 ‘食’ 的方面着手,與澳門的食肆合作。”
澳門人一般較慢熱,向餐廳推廣時當然不會一帆風順,Alfred表示,“暫時在香港及澳門有售的公平貿易的食材較多適合用在西餐,因此一開始我們便針對找西餐廳合作,有些餐廳態度開放及欣然接受,十分主動和支持參與本計劃,同時也有些表示疑惑,不了解而拒絶甚至直言這些活動對減低貧窮和餓飢的人是沒有幫助的。由於澳門幾乎沒有自產的農作物,所以公平貿易所涉及的小農和糧食生產者似是與我們不甚相關,但我們相信透過多重模式的推廣教育,舉辦工作坊等系列活動,將可普及澳門大眾的接受度和加深認知層面,定可把公平貿易的核心價值植根於人心。”
餐廳老闆又如看公平貿易?
雖然對於一般市民 “公平貿易” 概念有點陌生,但餐廳老闆們又會否較我們 “行前一步”,早已了解?Triangle Coffee Roaster的Jessie表示,“公平貿易一開始是從自己的專業─咖啡裏所認識。前陣子透過內部的一個咖啡組織組團到雲南交流,考察當地農民種咖啡豆和採摘的過程,與農民交流,了解到當地農民採摘咖啡果實工價僅是一公斤一元人民幣,因當地的咖啡生長在高海拔的山上 (海拔平均在1000~1500m),崎嶇陡峭,故不能使用大型機器採收,但已比非洲人工採收價格高很多,因為非洲農民採摘咖啡豆每天才獲得一美元。由於農民賣不出咖啡豆就沒有錢買糧食,所以只能多便宜也要賣出,而咖啡豆的收購價由期貨市場決定,即是說是給投資者所控制,惡性循環下貧窮一直延續。” 因此,Jessie說當她接觸到樂施會這計劃時便非常開心地接受,因為在澳門也有機構推動人們正視及思考糧食來源等問題,以及透過消費模式改變世界。
而另一食肆西洋菜餐館的阿泰,他說原來在大學求學時已聽過 “公平貿易” 這概念,當時也覺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但因澳門沒有渠道提供商品,市場又沒有足夠的配合,所以難以身作則,直至樂施會推廣此計劃,覺得自己有義務盡其責任,所以也欣然接受和支持。
公平貿易=買貴DD=未必高品質?
由於 “公平貿易” 倡導用合理的價錢去換取生產者的勞力和生產,也就是說不是以最低的價錢買到最優的產品,與我們平常認為消費者應該購買 “最抵” 商品的概念不同,而增加的成本也自然轉嫁至消費者。作為中小企支持 “公平貿易” 似乎也有一定的難度?
Jessie坦言這絶對有一定的困難,由於公平貿易的商品並未十分普及,部分的品質也有待優化,因此在營商上並不會全部商品都選擇屬公平貿易的。“但如果不透過公平貿易去喚起大眾的關注,了解缺乏糧食與饑餓的一群竟是生產糧食的農民,這樣只會不斷令他們一直貧窮且沒有改善其最基本的需求─温飽。” Jessie慨嘆地說。
而Jessie的partner Rex也補充:“作為café我們始終以咖啡豆的質量和風味作優先選擇,符合公平貿易生產的咖啡豆不一定是較佳質素的,但這是一個階段,因為透過世界各地對公平貿易的關注,在獲取合理的回報後,農民才可把資源投入技術的提高,現在有一些開始種植精品化的咖啡豆,以穩定的品質來賺取更多金錢。所以我們也曾入口數款公平貿易的咖啡豆作一點的支持,希望有一天當農民的知識和收入增加後能種植出更優良的咖啡豆,質量提高自然增加了需求。”
阿泰同樣表示作為中小企支持 “公平貿易” 是有一定的困難,“一來是供應商少,政府暫又沒有推行或補助這方面的方案,二來公平貿易的商品一般會較同類商品貴15%-20%,所以選擇上絶對有一定的矛盾,過往也未有選購 “公平貿易” 的產品。不過,透過樂施會同事的推廣和介紹,阿泰說:“為了支持公平貿易,我計劃選擇如麵,咖啡豆等3-5種的公平貿易食材放在餐單內,可作為宣傳及讓大眾認識公平貿易食品的渠道,而其實計及其他成本如舖租、人工等,使用公平貿易食材使成本上升只是約10%,我們都希望能做到收支平衡。”
Alfred也補充,在 “公平貿易” 推動初期,事實上產品的質素可能有較大的參差,但隨着越來越多的民眾支持 “公平貿易” 產品,商家也樂意生產並擴大了 “公平貿易” 產品的種類 (連金飾、衣服也包括在內) 和提高了質素,“我們試過舉辦 ‘blind tasting’ 的活動讓公眾試食試飲,大家發現公平貿易的產品質素很多時候是很好的,從而增加消費者的信心並能改變其消費模式,且有部分產品的價格不會比非公平貿易的產品昂貴。”
他們有話說:
Jessie:“雖然公平貿易的活動非常有意義,但單靠個人的力量也是貧乏的,因此我認為推動和支持公平貿易,政府的力量非常強大,並希望大家透過改變消費模式,享受產品或食物的同時想及背後的由來,可能有數億以上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保障和權益。”
阿泰:“期望餐廳能 ‘製造’ 一種飲食文化,而支持公平貿易除可看作是一種行善外,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
生活在城市的我們,習慣享受城市生活提供的便利,沒有甚麼時間空間思考食物的來源和背後黙黙耕耘的人們,更沒有想過最貧窮最吃不飽的就是農耕的小農,透過這次與樂施會及兩間參與 “良食節2016” 的餐廳訪談後,打破筆者以為改變貧窮狀態僅從教育入手便可,卻忘記他們連最基本的需求也沒有,實在值得令人反思。中國人有句說話:一飯一米,得來不易。共勉之。
“良食節2016” 有甚麼活動?還有可以係 “邊到” 食到用公平貿易食材製作的美食飲品,請點撃:
http://www.oxfam.org.hk/tc/eatfair2016_3977.aspx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729675327319077/
採訪:群青、伯頓、Flash
撰文:群青
攝影:Tim
設計:翼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