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抑鬱症已登上了「殺手榜」的頭幾位,更有持繼攀升的趨勢。然而,大眾認識抑鬱症的速度和深度,卻遠遠趕不上它如洪水猛獸般的攻勢。抑鬱症可能選上任何人,可以是我們身邊的至親,甚至是我與你其中的一位。與其以訛傳訛、冷眼旁觀,不如跨出那一步,嘗試認識抑鬱症。適逢澳門扶康會成立十五週年,ZA誌特別請來抑鬱症康復者及陪她一路走來的專業團隊,帶大家從不同角度去了解抑鬱症。

431A9416

「抑」或選中我

全身乏力、失去食慾、了無生趣、離群獨處⋯⋯以上的情況我們或許都曾感受過,也許找人傾訴、安靜休息後便能恢復過來。可是當這些情況同一時間出現時,就不是那麼容易面對和解決的了。六十多歲的美丹便曾經歷過這些駭人的情況。抑鬱症的來襲又急又烈,原本家庭、工作都挺順利的美丹,忽然對生活失去了興趣,完全沒有了動力。整天只想躺在床上,誰都不想見、甚麼都不想吃,那怕是家人硬要她吃的水果,她也是應付式地吃兩口,便悄悄從窗戶拋出去。用美丹的話說,她當時甚麼都不想做,只想躲在一角、避見所有人。

後來還是家裹人看不下去,帶美丹到醫院求醫,才發現美丹得的是抑鬱症。美丹當時的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糟糕,體重只剩下36公斤,然而她還是沒有半點食慾,醫生只好一直替她輸營養液,這令美丹相當不舒服。護士便趁機勸她,只要肯自行進食,就不需要受這種皮肉之苦了。美丹表示自己相當幸運,遇到很有耐心和愛心的醫護人員,每每想起醫生蹲下來跟她說話的情境,她還是感觸良多,滿是感恩。

身體的狀況是稍有改善,但心靈的傷口仍令美丹意志消沉,美丹的主診醫生介紹她到扶康會轄下的怡樂軒(以下簡稱「中心」)。對於一切都不感興趣的美丹,當然完全沒有要到中心的意欲,可幸家人不斷勸說,又得中心的輔導員鍥而不捨的來訪鼓勵,她才在半年後開始真正參與中心的不同活動。到中心後美丹的情況也並非馬上改善,病情屢次反覆不定,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數度進出醫院,身心都受了不少痛苦。從患病到康復的三年間,美丹可謂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431A9339

從拒絕到中心,到成為中心的常客,問美丹為何會有如此顛覆性的輔變,她說全賴有一班同行者,特別是當初負責接手其個案的輔導員。輔導員蘇先生經常打電話給美丹,又不怕辛苦爬到唐樓頂層去家訪,就算遇上她不在家或不願見面亦不放棄地留下慰問紙條。終於這份持續的陪伴日漸融化了美丹冰封了的心,她開始接觸中心內不同的活動和事物,透過不同的活動,比如看電影、繪畫、做運動等,美丹開始找到新的生活樂趣,現在她最喜歡又最拿手的便是園藝呢!而作為過來人的美丹之所以會喜歡留在中心裹,是因為她感受到抑鬱症的切膚之痛,同時也體驗到關愛及專業人士如何帶她走出抑鬱症的陰䨪,所以她現在很常用自己的經歷去關心和鼓勵其他抑鬱症病患。

關於抑鬱症,美丹想說的是:「抑鬱症或許會選擇我們,但不要太害怕,只要正視問題,及早就醫便可以康復!」

「抑」或有出路

蘇先生,便是美丹口中那位不惜來回爬十多層樓梯、使用電話和紙條攻勢感動了她的輔導員。不同於美丹的燦爛笑臉,他臉上露出相當嚴肅的表情,令筆者忍不住先問他作為輔導員要面對這麼多抑鬱症患者,是如何疏導自己的情緒。他聽了仍一臉認真地說,輔導員也是人,必須學會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和排解自己的壓力,這便是「救人者需自救」,所以他們亦很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

而面對美丹對自己的感謝和誇讚,蘇先生就帶點靦腆地笑說:「其實這只是份內事,加上這亦有賴美丹本身的個性還是比較樂觀及正面的,所以才能在半年內就成功邀請她到中心來。」不過蘇先生還是提到在接觸美丹初期是真的要把握好時機,必須多溝通、盡可能建立關係,這樣才有望開展下一步的工作,真正幫助患者。至於與病患同行,蘇先生表示並沒有捷徑,必須要有莫大的耐心去陪伴、去傾聽,讓他們能夠透過正確的途徑去宣洩哀傷的情緒。

由於中心個案都是由醫院轉介過來,故大多能接觸他們的家人。蘇先生一再強調,家人在抑鬱症病患的康復之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對病患的康復起著很大的幫助,然而許多時候家人對於病情的不了解及具有深深的無力感,很容易便會刺激到病患,使病情加劇。因此工作中的一大難題,便是與病患家屬溝通,使他們能正確認識抑鬱症。

431A9330

關於抑鬱症,蘇先生想說的是:「家屬在面對患病的親人或許會有很大的無力感,但正確認識抑鬱症有助減低對病患構成『阻力』,甚至能成為他們康復路上的最大『助力』!」

「抑」或是一場身心的戰爭

蘇先生在訪問中不止一次提到,與抑鬱症病患同行的,其實是一個跨專業的支援團隊,除了有輔導員、社工,更有心理治療師、護士及職業治療師。團隊因應狀況,會定期撰寫病患報告交予醫院,與院方通力合作支援病患。對抗抑鬱症,絕對是一場身體與心靈的硬仗。

中心的心理治療師羅小姐雖然年輕,卻已接觸過不同的病患。如果說輔導員及社工是透過不同的活動、訓練讓抑鬱症的病患慢慢敞開心扉、建立自我及重新找回生活的方向,那麼心理治療師便是替病患的心理問題把脈。羅小姐需要替病患們制定個別的治療目標,而此目標是由心理治療師、個案經理(輔導員)及病患三方共同商討而訂立,有助為病患提供最適切的治療。羅小姐也指出,有時真的會有病患一直困在同一個問題中走不出來,但他們這個團隊的成立正正就是要與病患一同找到困局中的轉機。

團隊中另一位不可或缺的便是護士葉小姐,她表示大部份抑鬱症病人都需要服用藥物,令人頭痛的是幾乎所有的病患服藥的自主性都相當低,所以容易出現不按時服藥或自行減藥的情況。殊不知抗抑鬱的藥不同一般的藥物,不依照藥方服用,會令病情加劇,造受很大的影響。葉小姐非常理解病患不願意吃藥是因為各種副作用真的很折騰人,但她還是不厭其煩地每天為他們解釋服藥的重要和需要,為的就是他們好好地吃下每顆藥。

431A9399

關於抑鬱症,羅小姐想說的是:「世界衞生組織已指出有超過3億人罹患抑患症,然而當中只有不足一半人接受治療。希望發現自己或身邊人懷疑患病的朋友不要害怕,及早求助。」葉小姐想說的是:「每天可能都要重複同樣的說話,但只要病患們肯吃藥便沒關係了。」

「抑」或有彩虹

珊珊,同樣是抑鬱症康復者,更是美丹的好朋友。兩人在中心可謂一對活寶貝,經常參與不同活動,總是有影皆雙。珊珊眼中的美丹是個愛笑又開朗的長者,她打從心底佩服美丹這個年紀能夠這麼快戰勝抑鬱症,因為同為病患的她比任何人都清楚抑鬱症帶來的所有痛苦和折磨。珊珊更特別欣賞美丹愛與人分享的心,因她常以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病友,令珊珊也漸漸敢於鼓勵別人,並一同邀請大家參與中心的活動。珊珊說美丹很喜歡與別人一起,中午常帶上自己做的飯菜與其他中心會員一同吃飯,手袋中又常備有兩、三種不同的水果,看見不同的病友便慷慨贈予——從偷偷把水果往窗戶拋出去,到每天準備水果去祝福別人,看來美丹真的從抑鬱症中走出來,更將自己曾經的傷痛成為別人的養分。

431A9406

關於抑鬱症,珊珊想說的是:「抑鬱症不能只靠吃藥,還得找到人生目標,像美丹那樣便證明了去愛比被愛來得更好。」

執筆至此,關於抑鬱症,筆者想說的是:我明白蘇先生說的成功個案推動他們繼續與抑鬱症病患同行是甚麼意思;我了解到一眾工作人員將病患稱作「中心會員」的那份貼心與肯定;我耳聞了專業團隊工作上的困難與掙扎;我目睹了抑鬱症康復者臉上無比溫暖的笑容⋯⋯我清楚地知道,抑鬱症過後真的可以有彩虹!

431A9421

採訪:Bee Wu, Diana
撰文:Bee Wu
攝影:Alex
設計:Yuzuman

後記:今期主題故事的訪問可謂是ZA誌五週年微電影《你,需要的只是一個擁抱而已》的延續,希望更多人對抑鬱症有更深的了解,抑鬱症可以像流感般容易讓人「中招」,但它卻絕非不治之症,我們大家多踏出一步或一個小小的擁抱已能成為病患的最大鼓舞。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