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作為糖果王國裡的勛臣、大員,一直受眾多孩子的青睞、擁戴,而你可知道,人見人愛的巧克力,它的主要成分是甚麼?
答案是可可(Cacao)。
據《神秘的可可豆》書上說,「象牙海岸是全世界可可豆最大的出口國。」但巧克力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9世紀的美洲文明 ── 巧克力的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仍然令人齒頰留香。
在《可可亞》(Cacao)桌上遊戲裡,玩家扮演廣袤森林裡一支原始部落的酋長,帶領族人生產和銷售可可亞來創造財富,同時要平衡水源、敬神、祭祀等社區建設與文化活動,遊戲最終以金幣數量來衡量各部落的富裕與繁榮程度,多者為贏。
《可可亞》是個板塊拼放遊戲,同時擁有豐富的擴充,乍看之下你會想到大名鼎鼎的《卡卡頌》,而《可可亞》有著更濃郁的異國風味、叢林野性。在體驗了遊戲的各種擴充後,Corydoras 說:「有幸能參玩這遊戲,也體驗遊玩過九種不同的擴充。遣派村民到各種類型的地域(如水域、市場、農園等) 工作(挑水、賣出可可亞、收割),能體會到做酋長的特色 ── 分配村民到各處勞動。自己特別印象深刻是生命樹擴充和灌溉模組;水域只有三片板塊,但灌溉模組需要用一格儲水來換種植生產4單位的可可亞;派遣村民到生命樹板塊不像火山或神廟板塊般會減其它玩家的金幣(分數),結算方式是不派村民者得3分,每有一名村民在的也有1分,人人得利。我也喜歡看到遊戲中寶石礦坑的擴充,那些寶石礦物和面具為遊戲增添了色彩。」
延伸閱讀:桌上旅行,環遊世界 ── 法國卡卡頌
在阿兹特克的神話裡,可可亞被喻為神之果,充分說明了它的珍稀與時人對其之鍾愛。巧克力的歷史與其全球化之旅,足夠獨立寫成一部百科全書,但《可可亞》不涉及這些錯綜複雜的歷史經緯,在作為遊戲背景的古老部落裡,玩家只需要考慮如何滿足工人生產與資源變現的需求。所以,Daniel 認為:「《可可亞》是一個人力資源分配的遊戲,玩家若把自己手上的人力資源充分利用會有較大機會勝出遊戲,但由於每次出現的板塊都不大相同,功能差異大,使遊戲也有很大的幸運成分。在遊玩的過程中,我覺得要從神廟、出售、挑水等幾個方面同時處理實在不太容易,要多玩幾次才能上手。」
《可可亞》在基礎遊戲裡提供了農園、市場、金礦場、水域、大陽神祭壇、神廟等場景供玩家去探索和經營。其他擴充中更開拓出巧克力工廠、巧克力市場、寶石礦坑、生命之樹等模組板塊供玩家組合與替換,大大增加了遊戲的重玩性。是故 Bong 分享:「玩了幾回《可可亞》,遊戲目標很清晰 ── 賺得多者勝。工人們採礦、取水、祭神、生產可可和出售等都能賺錢(分)。記得小心倉庫滿了會放不下更多可可,倉庫空了又會錯失商機。在擴充中有火山板塊,若工人受岩漿所傷得花錢去治療。雖然補充板塊時有運氣成分,但玩家的選擇對叢林板塊拓展的影響更大。無論基礎遊戲或是加上擴充,規則和流程都不複雜,容易上手。」
《可可亞》桌上遊戲的美術令人印象深刻。遊戲封面是一位盛裝的部落小姑娘向你奉上「神之果」,看著是無比的純樸和友善。至於遊戲內的配件,叢林板塊上的樹木看上去鬱鬱蔥蔥,森林的綠看著是另一種賞心悅目;加上為部落贏來榮譽與富裕的黃澄澄的金子,蜿蜒部落外頭的河彎 ── 問一句賞心樂事誰家園?正是此處可可亞流水人家。
《可可亞》遊戲過程涉及經濟活動,但遊玩之中未嘗有市儈之處,更像去了趟世外人家中作客,聽了一席農忙後的清茶閒話。
父母的兒子,兒子的父親,桌遊的玩家,圖書的讀者,鍵盤上的舞蹈員……通通是可以在我身上貼上的標籤,是我們之所以可以相遇的必須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