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flet-v2-01

相信各位讀者,對澳門文藝表演稍有留意,對曉角話劇研進社應該並不陌生,2017上半年曉角就已有兩套劇目公演,首先帶來4月6-10日演出的《天龍》專訪。受訪者包括監製楊彬,主要演員梁展鴻及李芯怡,邀請他們分享進入舞台劇的經過以及對《天龍》這部劇目的感覺。

我們是這樣「入行」的

對於監製楊彬 (Ben),他說從中學時期便已對戲劇有所興趣,因為中學時有很多的課外活動小組,便這樣接觸了而「不能自拔」,而他的啟蒙老師是在台北藝術大學畢業 (簡稱「北藝大」),所以中學畢業時也只報考了北藝大,可以說是「孤注一擲」,沒考慮其他學校,成功入讀後便主修表演,也沒考慮其他學科,後來,「大四那年收到《天龍》的導演許國權邀請我回來幫手,轉眼就四年了。我現時除了藝術行政,也有做導演及演員的工作。」Ben 回憶說。

劇中女演員李芯怡 (小小) 是 Ben 的師妹,「中學畢業時我是先拒絕了北京師範大學的保送,決意要入讀北藝大。在台灣讀書時曾參加過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以及做過旅遊節目的主持,但後來因為工作證的問題便回來澳門,而這對我來說是另一種機會的開始。」

至於男主角梁展鴻 (Endy),他大學就讀的專業可說與戲劇關係不算太大,因他是在暨南大學就讀廣播電視新聞,他表示:「當時覺得攝影師很有型,偏好幕後的工作,但在大學時期有些師兄接了一些項目,需要演員找我幫手演出。其實大學畢業後先從事與藝術完全無關的工作,偶爾幫朋友客串,經過一些時間後,有朋友提議我不妨嘗試做全職演員,而近期就主要參加校園巡迴演出。」雖然首次見面,但小編覺得Endy 相當面熟,原來他曾拍攝本土微電影《勝之道》和《勝之道2》。

可以說,雖然他們的「入行」經歷不盡相同,但現在也投入了全職的劇場工作。而這次《天龍》的故事是由《龍》及《鼻》兩本小說一起改編,是相當特別的組合,那原因是?

《龍》與《鼻》的合奏

Ben 娓娓道來:「其實《天龍》在廿幾年前就曾演出過,當時李宇樑先生開始把小說改編成舞台劇劇本,例如他曾經改編過《羅生門》。後來王智豪先生發現《龍》及《鼻》兩本短篇小說均很適合作改編,因此在故事中抽取了一些元素,再加入很多現代社會的元素,包括澳門及日本,不單單只是龍升天一個事件。」不過,最初的劇本長度大概是半小時,而近年因為曉角很想再次演出這個戲,所以就不斷鼓勵王智豪先生加長篇幅,變成一個較完整的作品,成就了今次一個半小時的演出。

CMP_5890

而加長版改編後的故事,所表達的意念也更為明確,當然,每個人看同一套戲或也有不同的體會和反思,那「局中人」又是如何看?

人云亦云很可怕?網絡資訊信得過?澳門飛躍後剩下甚麼?

「我看小說時,覺得當中所描述的『人云亦云』是很吸引。本身是沒有這件事,某些人講到『似層層』,靠『人云亦云』去吹噓便是的。」Ben進一步表示:「例如故事中的旅遊業,突然間好興盛,又突然間滑落,這件事跟我們的社會現況很接近。當然不單止澳門,這種題材無論放在任何一個國家或城市也行得通。打開了這個話題後,我們可以在每一個角色加入很多不同的人性面,例如一個商人,或者一個和尚,他在思考時會有很大的差異。而因為這個故事的背景是100年前的日本,在地方管治上比較薄弱,所以往往會靠寺院協助管理,而這個故事的設定本身就很有趣,政治、道德、宗教這幾方面綜合起來,對於我們創作是有很大的空間。」

而現今網上資訊多如繁星,還有一些媒體亂象的發生,Endy 覺得是值得深思的:「現在網絡發達,人去接收網絡資訊的時候,就真的只有接收,而不會去追求事實的真確性。例如我的角色說了一句說話,便影響了整個日本,大家都跑來看。」Ben 也補充:「在劇中我們加了很多似層相識的元素。」是的,古代的情節其實放諸現代社會,也同樣能值得反思和討論的。

至於三位中年紀最小的小小則認為:「這個劇在澳門演出是很有趣,因為澳門回歸前後的發展差異很大,賭權開放就好似有條龍爆了出來,澳門一夜成名,成為世界旅遊熱點。我在戲中的角色是賣手信的,龍是否出現對我來說是十分重要,吸引遊人到來就是關乎我會不會發達。在以前賭權沒有開放時,大家都習慣過純樸的生活,社會興盛後,人心就開始變化。」她提出:「如果當沒有龍、沒有利益的時候,澳門剩低的還有甚麼?」

是的,博彩業可能對大家來說是「又愛又恨」,而 Ben 覺得,雖然可能很多人都說不喜歡賭場或博彩業,但其實這個社會的每個人都有推波助瀾讓博彩業更為興盛。「不是很多人意識到,有些人會覺得自己不是從事博彩業,可能只是一位文員,但其實這是一個產業鏈,是環環相扣的,同時我們都在享受當中的得益,這些大家平常未必去想。」所以 Ben 希望可以透過這個作品反思社會現狀,將他們在這個劇本看到的訊息或社會亂象,或人心變異的元素實在地呈現給觀眾,該觀眾有所思索感悟。

《天龍》的特別體驗

整個的故事背景發生在古代的日本,因為今次的劇本源於日本的故事,而小小在北藝大醉心於日本文化,學習過一種叫鈴木忠志的肢體表演訓練,可以說「開正她那一瓣」,劇中演員必須從日本人的腳步、重心、習慣、服裝以及肢體去演繹角色。她說:「我學習過一些日本舞踊文化和能劇歌技的表演方法,其實這些都對我幫助很大,能學以致用。另外,今次的舞台是用日本假花道舞台,觀眾能感受置身於舞台中,是360度全景舞台,所以對於演員走位也相當具難度的。」

Endy 笑說:「我相信整個劇組只有小小最得心應手,其他演員包括我在內最難就是如何演繹一個日本人,所以我們都對日本古裝的舞台劇做了資料搜集,希望盡量模仿日本人的身體型態。」

而為忠於源於日本的劇本和更好與觀眾「融為一體」,Ben 說:「導演研究過劇本後,很希望用日本的假花道舞台表演,因為在幾百年前日本的假花道舞台是屬於很前衛的設計,當時流行的鏡框式舞台源於歐洲,但一直解決不到該觀眾融入舞台這個問題。」

DSC06010

「睇」日劇使用日式舞台,讓觀眾與表演者的距離拉近,置身場景之中,在澳門舞台劇是一個新鮮的嘗試;「看」古代日本回望今日澳門,連結身邊發生的日常事,或是百感交雜,另有體會!

~~~~~~~~~~~~~~~~~~~~~~~~~~~~~~~~~~~~~~~~~~~~~~~~~~~~~~~~~~

演出地點 Veneu:
南灣舊法院大樓黑盒劇場 Old Court Building

演出日期 Data:
2017 年 4 月 6-9 日 20:00
2017 年 4 月 8-9 日 15:00
2017 年 4 月 10 日 20:00(加場)

戶外片段演出:
2017年 4 月 16 日 15:30, 17:00
白鴿巢公園, 免費入場

編劇Playwriter:王智豪 Peter Chi Hou Wong
導演Director:許國權 Billy Hui
演員Performer:梁展鴻 Endy Leong
張家樵 Ka Chio Cheong
關妙姬 Mio Kuan
趙啟業 Kai Ip Chio
劉雲峰 Wan Fong Lau
李芯怡 Sami Lei
歐陽月珊 Moon Mountain Ao Ieong
高展聰 Neo Kou
陳艷芬 Im Fan Chan
陳海燕 Cruz Chan
李晞晴 Celeste C. da Luz

製作團隊Production Team:
監製:楊彬Ben Ieong 方茜 Sin Fong
佈景及服裝設計:曾穎慧 Eve Chen(馬來西亞Malaysia)
燈光設計:龍展鵬 Eric Long
音響及音樂設計:陳蔚風 Kaze Patricio Chan
形體指導:莫倩婷 Jenny Mok
化妝設計:吳思衍 Cecilia Ung
鼓樂指導:黎如琪 Yukie Lai
平面設計:譚曉蔚 Merci Tam
舞台監督:林凱穎Karina Lam@米製作Miis
執行舞台監督:蔣麗瑩 Trista Cheong
舞台及服裝設計助理:廖亦敏 Iekman Lio

主辦:曉角話劇研進社
資助:澳門基金會、澳門特別行政區文化局
戶外演出場地贊助:民政總署
支持單位:汴京茶寮、嬴無國籍料理、關東煮手作坊、綽美專業美容
*餐飲優惠詳情請留意曉角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iukoktheatre/posts/1223233951098782

採訪:笑皇子、伯頓
撰文:笑皇子
攝影:伯頓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