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聚餐或外食經常大魚大肉,或偏好重口味料理,長期可能導致膽固醇過高,或引發膽結石及其他膽囊疾病。
膽結石容易引起各式膽道疾病
膽囊是肝臟後方的器官,當肝臟分泌膽汁時,膽汁會順著血液流到膽管內,因此膽管是負責儲存膽汁的地方。為了將膽汁排出腸胃,膽囊會透過肝外膽管連接到十二指腸的接口處收縮,調整進入腸胃的膽汁量。
膽汁在人體扮演的功能,除了幫助吸收脂溶性維他命,也可以乳化脂肪;若吃進去的食物含有脂肪,膽汁就會將它水解後吸收。但若當飲食太過油膩或過鹹時,會阻礙膽汁順利排出,造成膽固醇沉積在膽管及膽囊中,長期下來會形成結石,也就是膽結石。膽結石患者可能不會有症狀,但也有人會出現右腹部疼痛及噁心等症狀;此外,膽結石也可能引發其他膽道疾病,如膽囊炎、膽管阻塞、膽囊癌或膽管癌等,症狀都相當類似,也能在病患體內形成膽結石。
哪些關鍵會造成膽結石?
主要成因是膽固醇增加,使膽汁逐漸結成一粒粒小石狀的結晶。膽結石會嵌在膽囊頸部,膽管或腸管內而引發疼痛,甚至引起膽囊穿孔或積膿,使附近器官如肝、胃、脾臟等發生膿瘍、發炎、穿孔等病變,嚴重時也可能有生命危險。
- 年齡: 年紀超過40歲,隨著年紀增長新陳代謝會變慢,體內壞膽固醇增加。注意一下,新陳代謝變慢是逐漸性的,不是過了40歲就立即變慢,所以30歲後要注意保持新陳代謝在適中狀態,並定時檢查代謝率及內脂。
- 性別: 女性,女性罹患率是男性的2-3倍。
- 肥胖: 肥胖者膽汁中壞膽固醇的比例較高,血液中胰島素的量也較高,胰島素會抑制膽囊收縮,增加膽汁淤積。
- 飲食不當: 飽和脂肪、精製糖類和,精製食物攝取過高,會使得膽汁中壞膽固醇比例增加,提升膽囊中膽固醇濃度。
- 不當的節食減肥: 不當的節食或飲食中缺乏不飽和脂肪,以及常喝酒也會有問題,會減少膽囊收縮,增加膽汁淤積。
- 缺乏運動: 缺乏運動會使迷走神經活性降低,造成膽囊收縮不佳、膽汁淤積。
患有及預防膽結石及膽道疾病,應該怎麼吃比較好?這些原則務必要注意:
- 少量多餐或是定時定量:最主要還是別暴飲暴食,以免讓膽囊過度收縮。
- 飲食要注意:
選擇低飽和脂肪的肉類:像是雞肉、魚肉及瘦牛肉等,並去除這些肉類的皮後再食用。烹調手法要清淡,盡量避免油炸或油煎的飲食,將烹調手法改成清蒸、清燉、水煮或涼拌等不需多加油的料理方法。調味料要少加,不少人偏好重口味飲食,但若是膽道疾病患者,避免添加過多調味料,例如:麻油、沙茶醬或芝麻醬等。多吃深海魚,例如三文魚和鯖魚等,含豐富EPA,可減少壞的膽固醇。
- 補充適合的營養素:
長效性維他命C:可以改變膽汁濃度,延長膽汁在膽囊中濃縮成膽結石的時間。體內維生素C濃度越低膽結石發生率越高。研究發現,女性體內維他命C的濃度每增加0.5mg/dL,膽結石發生率降低13%。由於維C是水溶性的,人體一次過的吸收非常有限,所以必須是食用天然有機的長效性配方。
Omega-3: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HDL,好的膽固醇)濃度較高可減少膽結石生成,因此建議攝取Omega-3提升血液HDL濃度。選取時注意要註明有多種沒被污染的魚種提取,如鮭魚、鯖魚、沙丁魚及鯷魚。注意要標明DHA及EPA 的含量各多少,必須含維E預防油被氧化,以及有第三方機構化驗沒有重金屬及毒素的(非自己宣稱)。
特級冷壓橄欖油:特級冷壓橄欖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讓體內好的膽固醇增加。可取代家中的食油,有助改善膽問題。
- 卵磷脂:它能乳化膽固醇,卵磷脂就像乳化劑一樣,可幫助脂肪與血液混和,讓膽固醇更容易代謝,血液黏稠度下降了,改善血栓或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也會降低,故有「人體清道夫」之稱。最佳選擇是固態狀,含適量維E的。
- 多吃高纖維食物: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全穀類和豆類等食物,可以在腸道內吸附膽酸(膽汁的主要成分)和糞便一起排出。當這些原本會被小腸回收利用的膽酸被排泄掉時,肝臟會利用血液中的膽固醇製造新的膽酸,於是體內的膽固醇含量降低,連帶的使可能溶於膽汁中膽固醇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率降低。也可食用水溶性纖維粉,控制好血糖的量,從而減低壞膽固醇。
- 綠茶精華:茶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清除游離基,茶多酚對血清膽固醇的效應主要表現為通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來清除動脈血管壁上膽固醇的蓄積,同時抑制細胞對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攝取,從而實現降低血脂,預防和緩解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膽囊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