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注意到越來越多的澳門餐飲老店(包括中菜、泰國菜等)由於各種原因而倒閉,這讓人感到相當惋惜。原因並非僅僅是目前經濟表面看起來興旺潛藏的危機,更大的原因在于這些老店的倒閉,意味著一些傳統手工技藝的流失。
如今,預製食品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流行,考慮到人力成本和原料價格的高企,這種趨勢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下去,我們的下一代可能就完全不知道一些傳統食物的起源和歷史了,只知道打卡拍照而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美食。
因此,我希望通過這兩期的專欄報導,能夠為這些值得珍惜的傳統手工菜式留下一些記錄,拋磚引玉,希望大家能夠更加珍惜和重視這些傳統飲食文化。
很多人包括自己都在疑問, 為什麼在本地或鄰近地區已經吃不到以前的風味了。從中菜的角度來分析,我認為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
1. 澳門賭權開放後,很多人轉向了賭場行業,這導致了傳統手藝的傳承出現斷層。
2. 外僱進場確實是一大原因。外籍廚師和點心師傅可能會帶入自己的烹飪習慣,如果老闆缺乏有效監管,某些餐廳的風味就會接近鄰近地區(如珠海)的口味,這就導致一些本地人寧願選擇到珠海等地用餐。
3. 外僱雖然可能影響質量,但或更大的狀況在於,外勞終有離職的一天,他們對工作的歸屬感和向心力都不足,這自然會影響到質量的持續。
4. 培養新一代具有本地特色的廚師和點心師傅存在不小的困難,這也是影響餐飲業質素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更好地保護和傳承澳門的傳統手藝,培養更多擁有本地特色的廚師和技藝人才。
港澳地區的中菜餐飲業確實面臨一些挑戰,上世紀90年代時,許多老師傅選擇移民海外,導致本地的傳統中菜漸漸式微,反而在海外地區如加拿大及美國,中菜水準保存得更好。現存的老師傅也有不少已經仙遊,剩下的徒弟經歷了沙士及新冠等事件的洗禮,手藝已經大不如前。
飲食業工作強度大,缺乏年輕人願意加入,使得傳統技藝難以薪火相傳。如今許多老字號餐廳都是由第三代接手,更多地注重打卡賣情懷,加上租金高昂,難以維持原有的風采。
之前透過朋友介紹,到訪珠海的五月花餐廳,認識了創辦人岑老闆,正是香港「新同樂」出身,香港「新同樂」於六七十年代是達官貴人必去之地。沈老闆至今已經在飲食行業打滾了40多年,於1994年在珠海創立了五月花。至今堅持「傳統水準, 力求靈活變通」 作為座右銘。
當晚品嚐了五月花的不少菜式,他們的椒鹽九肚魚並不像港澳地區比較細條,選取一些比較粗壯的。但一咬入口大家看到相片就知道絕對新鮮,嫰口。最重要的是那個脆漿也是脆薄類型,剛好就和這個九肚魚厚度吻合。食椒鹽類的菜式,核心價值就是那個脆漿。
另外當晚一些老菜式,例如鹽焗重皮蟹也顯得出岑老闆管理食品製作團隊團隊確有一套。
雖然岑老闆有表示現在的社交媒體影響很大,他表示也會與時並進,但保有舊有的傳統精神。
五月花絕對過關,如果大家經過珠海也可以去一去這間老店。穩陣!
吳肇邦博士,Dr. Kenneth Ng
食評家,餐飲服務顧問 ,國際旅遊管理博士,註冊酒店培訓師(CHE);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旅遊酒店餐飲教育培訓16年。報紙專欄「吳式飲食」超過4 年230 篇
FB,IG : 吳式飲食 ,小紅書:吳式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