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為各位讀者介紹過一部動畫電影《東京教父》,亦簡單介紹過導演今敏,今次想介紹他的第一部作品《藍色恐懼》(パーフェクトブルー/Perfect Blue)。

perfect blue

《藍色恐懼》於1998年2月28日在日本首映,劇情根據竹內義和的小說《Perfect Blue:完全變態》改編。本片原本計劃以真人演出的錄影帶系列作品方式推出,但是剛好1995年發生的阪神大地震影響了計劃,導致製作預算降低,只能以動畫錄影帶 (OVA) 推出。後來委任大友克洋協助這部電影的海外銷售,《藍色恐懼》才有機會在世界各地的電影節上放映,亦獲得了相當多的正面評價。

今敏最初要求大幅修改竹內義和的原始劇本,後來在原作者的要求下,維持小說的三大主軸內容,包括偶像、恐怖和跟蹤狂。今敏以此為基礎,和編劇村井貞之共同改編而成,在改編之前,他們兩人便已決定要以現實世界和想像世界之間的交錯,定調作品風格。綜觀另外兩部作品《千年女優》和《盜夢偵探》,他最擅長捕捉現實與虛假交界的模糊曖昧,令觀眾逐漸迷亂,迴路式的敘事有時會令人頭昏腦脹,但看畢整部電影後又覺得確是精采。

《藍色恐懼》劇情以一名美少女團體成員 ── 霧越未麻,為了配合經理人公司的發展方向,脫離團體單飛。為了快速擺脫偶像包袱,經理人安排未麻拍攝有強暴戲份的電影,甚至推出全裸寫真,儘管她內心是非常排斥的。工作壓力增加、面對粉絲的批評,未麻逐漸迷失,情緒崩潰的同時,導演、攝師、紀理人一個個被殺害,她開始分不清戲劇、夢境、想像和現實之間的界限,到底她是不是兇手?

電影的開端以三個穿戰士裝的演員在舞台上表演,而台下的觀眾不滿地說:“這表演既寒酸又難看,跟電視上看到的都不一樣。” 看似一段無關的開場白,其實用作點出影片主題:“現實/虛構的差異”。再來剪接對比未麻台上與台下兩種生活,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偶像,只是刻意包裝出來的光鮮外表。現實中,她只是一個離鄉別井,遠赴東京尋找工作的平凡人。每個人都會有多個面向,而這部電影描寫得最多的就是人性的陰暗面。

未麻在戲中拍戲時,女主角如此說:“人為什麼能夠自我認同?是因為有記憶的連續性啊”。因為我們有清晰的記憶,知道自己今天為甚麼會在這裡,一切的經歷、思想、記憶構成一種自身存在的認同,但當記憶開始消失變形或混淆不清,就會開始不知道自己是誰。未麻就是分不清現實的她、電視劇中的她、拍裸照的她、經營網站的她還是殺人的她。正當她手執一刀準備刺入對方身體時,導演一聲 “卡!!”,原來是在拍攝中;正當她被跟蹤狂追捕時,燈光一閃,原來是造夢。虛實交融和多重敘事產生不確定,不確定則營造出懸疑驚悚,我們被今敏玩弄於股掌之中。

本片那真實和血淋淋的描寫,差點地讓我忘記了本片是動畫而非真人演出,幾次讓人不忍心繼續看下去,包括一段拍攝強暴戲的場景,再次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讓人感同身受。再者,本片以藝人為主角,不多不少訴說日本藝能界的陰暗面,展現了娛樂界產業那眾人心知肚明卻無人敢言的黑暗醜惡寫實面。

今敏在這部驚悚片中,選擇以極為寫實的風格傳達故事內容。透過處理日本偶像文化的題材,準確地傳達角色的情感以及人們內心的反思,對當時剛接觸日本動畫的西方造成轟動。《黑天鵝》(Black Swan, 2010) 的導演Darren Aronofsky不諱言自己對《藍色恐懼》的喜愛,劇情設定上《黑天鵝》和《藍色恐懼》可以說是極之類同,而在較早期的作品《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 2000)中更加利用完全相同的分鏡,作為致敬。但據知,今敏認為實在是抄襲得過火。

《黑天鵝》和《藍色恐懼》相似的地方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4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