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極樂園》及《與神同行》近期都被熱烈推薦為「催淚神片」,皇子都欣賞過,兩部主要都談及死後的世界,《玩轉極樂園》引用墨西哥的亡靈節,《與神同行》就比較接近我們中國人的多層地嶽同閻王審判,坦白講皇子比較喜歡《玩轉極樂園》 ,今次稍為同大家分享《與神同行》的優缺點。
劇情大概講述消防員金自鴻 (車太鉉) 因救人而死,三位陰間使者負責引領他到地嶽接受審判。陰間使者和閻羅王有過協定——如果能在一千年內成功讓49個靈魂轉世,他們自身也能夠投胎為人,而金自鴻就是他們的第48位有機會轉世的備選亡魂。起初金自鴻對投胎轉世顯得漠不關心,直到他被告知投胎前可以獲得報夢給母親的機會,他才積極面對審判,最後他能否成功?
***以下的內容多少涉及劇透,建議看完電影再閱讀本文***
檢視自己的一生
金自鴻的亡魂被稱為「貴人」(戲中意思即係有著近乎完美一生的人),但仍需通過「謀殺」、「怠惰」、「欺騙」、「不公正」、「背叛」、「暴力」及「不孝」七層地嶽審判,才能投胎。其實充滿警世意味,即使完人也有人性陰暗面可以被批判,首先已說明無人完美的大道理。
7個審判其實應該各有意味,可以帶出更深層次的討論,沒有出手救人算不算「謀殺」?善意的謊言算不算「欺騙」?是不是每日做牛做馬就等於勤力?例如休假,有人趁假期充實自己,有人趁假期好好放鬆,根本就沒有對錯之分,只是選擇不同。像「謀殺」地獄所引申的議題就充滿哲學性,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 David Edmonds 近年著作《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Would you Kill the fat man),是一本啟發性頗高的哲學小品,作者環環緊扣在「意圖」的概念之上,而「意圖」與「罪責」的關係,在審判當中包含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戲中就只用了極為簡略的申訴就得以反駁控罪,其中兩關更是「掂行掂過」,顯得更多的是自圓其說,完全喪失了所謂審判當中應有的論點及討論意義,檢視一生的反思只能點到即止。
遷就劇情使邏輯不通
相信看過的人,都會被最後那段母子的手語對白深深感動,但皇子當散場回復理性後,才發現剛感動的情緒,主要是來自自身經歷和遺憾,並非因為電影人物故事。其實劇情少有交代母子三人的相處,正確來說,金自鴻離家的十幾年間只有單方面的寄信給母親,在劇情的鋪墊上可以說是十分薄弱。
而編劇為了使觀眾在最後審判時的情緒大爆發,更夾硬地用劇情去遷就,陰間使者說過,審判的次序由輕到重,為何中間有兩關可以直接轄免,但又不是放在最前?如果曾經有殺死母親的念頭就被判「不孝」,是不是以「想法」就可以入罪?為何殺死母親的念頭不是放在「謀殺」地嶽?說到他的「不孝」罪孽深重,為甚麼會是幾十年一遇的「貴人」? 如果將他的「不孝」罪名改為十幾年只管賺錢沒有照顧母親,可能更為具有說服力。編劇為地嶽審判創造一套邏輯,但又為了遷就劇情致使自相矛盾,如果可以避免這些沙石,本片可以提升一個層次。
韓國電影獨有的品種
皇子覺得導演也明白,若是整部電影只描述地嶽的審判過程會相當沉悶及說教意味太重,亦很容易變成流水帳形式過關。因此,故意加插弟弟金秀鴻突成冤魂,使劇情雙線發展,在漫畫原著中,其實是兩個不相干的故事。又安排地嶽使者江林跑到陽間調查金秀鴻的死因(劇情交代陰間使者不可以影響凡間的事,但調查過程中又打又殺,救埋一個自殺的人,但事後又沒有交代有甚麼後果,不了了之的處理又係一個犯駁位),增加不少懸疑感,再加上地嶽使者之間的搞笑對白,使電影的前半段不覺冗長。整套作品情節雖然豐富,導演以快速、精華式鋪陳人物關係,但處理方法變得相對平面。
若果以一部通俗電影來說,皇子是相當佩服當中的計算,有搞笑有懸疑有感動有動作有特技有人性反思,要編寫一個包含上述6個元素的劇本,實在不是易事。當你以為車太鉉是男主角,其實是一場群戲,而且已經為續集的男主角打好基礎。縱觀近年我觀看過的韓國電影 (例如《屍殺列車》,《一天》),慢慢打造出一種獨有的風格,通俗而具感染力的商業作品,如何在一般 POP CORN MOVIE 加入感人親情及人性反思,韓國電影的操作已經處於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