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芳餅家座落於大家熟知名字的十月初五日街,該區曾是澳門最繁華的街道之一,人流絡繹不絕。縱然當年車水馬龍的日子不在,品芳餅家是十月初五街中最長壽的店舖之一,自1936年開業,「品芳」,傳承了三代人的日與夜。

20200118-AM4A5956

名字的由來

簡單的裝潢,位於招牌上的四隻醒目紅色大字「品芳餅家」已悄悄透露出該店獨有的歷史氣息。很多人都以為品芳是來自於老闆某位女眷的名字,但其實,品芳是取自四字詞語—「品物流芳」頭尾二字,其意思為細細品嚐流芳的味道。這麼古色古香的名字,取自於店東陳帝棉先生的祖父,也是品芳當年的創辦人之一。

「我的爺爺原籍廣東中山,居住在山東青島市,在上海工作,那個時代的人,改的名字別具書卷味。」陳先生笑說道。

品芳餅家成立於1936年,數算一下已是80多年的歲月,多年來的堅持靠著是信念二字。陳先生生於斯長於斯,自有記憶己來,品芳已經存在。對於陳先生來說,品芳早已成為其精神支柱。「小時侯,老爸哪會管你會不會做餅,你會收錢,會看舖,就行。」就這樣,才十多歲的陳先生就已經和其他幾位兄弟姐妹在品芳餅家幫忙。

專注做餅 品芳光酥餅受歡迎的秘密

陳先生回憶起當年父母年邁,卻從未強逼子女要接手餅店。「父母的愛真的是很純粹的,他們從沒要求我們要做哪一行或者要去接手餅店,但我卻知道我們甚麼時侯回去,餅店的大門都會為我們幾兄弟姐妹而開啓。」

陳先生曾從事製衣業的工作,接觸到如何處理人手的安排,也可以說,如何在極度有限的人力資源下去做最大量的工作,陳先生早已心裡有數。輾轉在外工作多年,陳先生回到「品芳」,他接手時已約三十歲,接續一轉眼在「餅房」裡渡過30多年。為了糊口和能做「更多的生意」,初期品芳兼營麵包,陳先生說每次有一些新的師傅來加入餅店,那餅店就會有新類型的麵包或餅售賣。因為每位師傅擅長的類型都不一樣,但品芳餅家數十年如一日的固定產品,不是年輕人愛吃的創新糕點或是老年人喜歡的懷舊唐餅,卻是平平無其,隨處可見的光酥餅。

原來品芳餅家最受歡迎的也正正是光酥餅,陳先生說要做一塊好吃的光酥餅,配料比例,製作手法和焗爐温度都要控制得非常仔細。他直言道:「由他接手到現在30多年,在他手下學做光酥餅的師傅不知多少位,但就是沒有一人能做出品芳的那種味道。」時至今日,陳先生依然會親手製作光酥餅,不假手於人。

「有人可能會以為街坊或遊客都是衝著品芳這個名字,事實上不是的,光顧的大部份是老顧客。他們喜歡的不單是『品芳』這品牌,更確切地說是品芳光酥餅的味道。」

陳先生透露曾經有幾家龍頭餅店想用天價買他的光酥餅配方,但他輕輕說道:「不是用他的手做出來的味道始終不一樣。」這是陳先生的自豪,也是傳統餅店的堅持。

20200118-AM4A5891

中秋佳節慶團圓

「雖然光酥餅受歡迎,但始終不夠糊口,所以我們開始做蓮蓉。」當陳先生買入第一部蓮蓉機器,他就沉思著要增加銷量來維持收支平衡。他說以前做月餅的餅家很多,競爭比現在更大。一條街每間麵包店一到中秋都做月餅。所以陳先生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不製作月餅,只是做原料即蓮蓉。「這樣一星期有三天都可以開機器生產蓮蓉,另一方面又不用和外面的餅店競爭,有多少便賣多少。」

原來除了餅店外,酒樓也會光顧品芳。曾經,全澳門很大部份的餅店都會從品芳「叫貨」,當年澳門人每逢中秋節所吃到的月餅,內裏的蓮蓉都出自品芳,不是吃品芳的月餅,但已吃到它的真正老澳門味道。如此一來陳先生依靠多年蓮蓉原材的批發,可說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求取謀生之路。

「創新」二字源於逆境上流

俗語有云:「有麝自然香」,雖然品芳並沒有打任何的廣告或宣傳,但也有不少有心人「找上門」,而陳先生也很樂意接受新的嘗試,並應潮流趨勢而創新。

現有香港禮品公司,由品芳提供餅點放在高級禮盒內,看中的便是品芳的品質,「我們堅持所有產品保持新鮮,不落防腐劑。」因此,若每次到品芳餅家,會看到所提供的現貨餅點都稍有不同,「我們無法把所有產品都放出來,因為要保持新鮮,減少擺放的時間,所以每天只會製作幾款作零售,或客人需要預訂所需的產品。」

同時,除了大家熟知的禮嫁用唐餅外,品芳提供多樣的餅點,不少更是中西合璧,採訪當天有售的包括芝麻餅、腰果椰蓉酥餅、藍瓜子餅、杏仁餅、合桃酥、合桃椰撻、合桃蛋糕、黃糖江酥餅,還有香味濃郁的杏仁條咖啡餅,而近年為配合大家對健康飲食的要求,陳先生表示10年前已改用菜油代替豬油,甜度也適度降低。

而除了品質外,力求創新也是品芳的一條生存之道。雖然品芳絕少打廣告或做宣傳,但原來早在多年前,陳先生已想替品芳的店面改頭換臉,只是當時自覺時機未合適。「我們人做這麼多的事情,出發點也是源於糊口二字。我們店舖如果不順著環境走,那就永遠沒法前進,到時候連糊口也難。」自從澳門旅客增多,陳先生意識到唐餅禮品是一個大方向,也希望品芳的餅食不單吸引原來本地的老饕,也能吸引年輕一輩和遊客。

時機就是這樣的微妙,設計師 Kenneth 很多時也會經過品芳,有一次光顧時「膽粗粗」跟陳先生說起有關品牌再造一事,正好那時文產基金推出了「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能透過設計師與中小企的聯乘獲得品牌創新的機會,就這樣與陳先生「一拍即合」。

「陳先生是一個很開明的人,對我的想法都很接受。」Kenneth 笑說,「他給了我大方向,餘下就讓我自行發揮。」

像品芳的一間老店,真正的歷史味道藏在細節裏。陳先生隨手指著安放在門口旁的一塊木匾,「看!這塊就是當年我阿爺在廣州開品芳餅家時朋友所送的中秋牌匾。」小編細問才知道這塊牌匾源自民初時期,已有過百年的歷史。

20200118-AM4A5924

設計師Kenneth說他幫過很多店做設計,但從未看過如此精緻的牌匾,這可以說只有以前的中國才能做出這樣的手藝。「在我看來,這完全是一塊藝術品,也就是過往所說的金漆招牌一樣。陳先生告知我牌匾中隱藏了不少蝠鼠的蹤影,這就是傳統的一種祝福。」

所以,在這次的品牌再造上,對Kenneth來說難度最大的地方是如何訴說品芳所蘊藏的歷史背景,透過跟陳先生多談多了解,整合背後的故事,品芳所代表的不單是一種餅食,而是一種祝福,一份心意,也是陳先生三代以來的一種傳承的味道。所以,在設計上突出了源自「1936年」的歷史,顏色保留了喜慶的元素,同時也貫徹把傳統中國特色的圖案融滙在設計中,且考慮到產品的多樣性而設計多款呎寸便利使用。

八十多個中秋 

從以前都現在,品芳餅家經歷了八十多個中秋,陳先生說:「八十多年的餅店,靠的不單是他自己,而是一班師傅的齊心協力。」他說每次請師餅,他都會問師傅:「你做過多少個中秋啊?」短短幾隻字,透露出陳先生這些年在餅店的領悟。他明白到一個師傅年資越久,他所積累的本領越強,手藝這東西是需要年月的累積。像不少老一輩的澳門人一樣,在默默耕耘的過程中,陳先生在營商上堅持順勢而行,在保持良好商譽的基礎上,除了最根本的「糊口」,只要有機會,具有能力去做,陳先生也努力嘗試,看到了旅遊的商機,他新增合適作「手信」的產品,並希望成為澳門的特色產品,為澳門作為美食之都貢獻一份力量;遇上了文產基金社區文創計劃的機遇,他期望讓品芳以一個新面目視人,成就品芳的名字可流傳下一個八十年。

191013-品芳餅家-02-02_2

品芳餅家
地址:澳門十月初五街80號地下

採訪及撰文:温陽、伯頓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最後修改日期: 2020 年 11 月 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