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也曾聽過樂施會這名字,又或聽過但不太了解它在做甚麼?原來樂施會 (香港) 已成立了40年,而樂施會這國際扶貧組織的最大目標便是共同推行消除貧困和社會不公的工作,今年樂施會40週年 “貧窮源於不公平” 活動大使,也是澳門演藝人協會副會長的陳慧敏 (慧敏哥) 分享和樂施會合作的點滴,聆聽探訪山區義工活動之經歷和推廣活動的心得。

“很早期已透過電視宣傳片和街頭推廣活動認識樂施會這名字,但真正與樂施會合作和了解它的工作內容則是2015年跟隨樂施會到訪雲南和同年尼泊爾地震籌募物資和善款的活動,當中,到雲南的探訪讓我了解到樂施會的工作方向和流程,深深感受到必須改善當地居民生活的急切需要。” 慧敏訴說她與樂施會的一段緣。

“到達雲南山區探訪時我們像國家主席似的被夾道歡迎,當時很震撼,後來了解到原來樂施會在那邊教授他們如何耕作;引入自來水,明白到 ‘助人自助’ 的宗旨,也更體會了如何幫助山區解決自身問題,讓他們自主獨立生活而非依靠不斷的援助,這樣才是最美好的事情。”

“貧窮源於不公平” 是樂施會40週年活動的主題,而經過前後兩次的探訪 (雲南和甘肅),慧敏深有體會,“我們沒辦法選擇在哪兒出生,自然資源的分配也是不平等的,加之社會上的政策或各樣因素,導致不公平的出現,但其實我們自身是有足夠的力量消除貧窮的!若然世上擁有最多財富的的人們分享他們10%的財富,這世界或許已沒有人會因飢餓而死亡。” 事實上外地已有一些富豪已付緒行動作出巨額捐獻,而慧敏在探訪過程中留意到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歧視並進而導致的惡性循環,“例如留守兒童的問題源於在農村的家長需要到城市尋找工作才能養家活兒,但因為他們沒有技能只能在城市從事低技術的工作,而農地則因而荒廢,而他們的小朋友則因沒有足夠的讀書機會而將來也可能一直在基層的階梯內無法向上流動,在惡性循環之中,許多孩子其實有特殊天賦,應該被悉心栽培。因此我覺得重要的工作是慢慢改變當地生活環境,協助有需要之人自力更生和讓他們得到學習的機會,減少不公平的情況。”

慧敏續說:“因此我十分感恩看到樂施會致力改善小朋友的教育環境,那些小朋友十分好學,越少的資源他們越會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與城市小朋友的厭學態度實在是很大的反差。” 而在探訪過程中,慧敏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教老師 (以來自中國內地較多),縱使山區的各項條件和環境並不優越,但他們無條件付出,引導學生讀書識字和教授針對生活上的技能,致力幫助他們往上流動,脫貧自立。

此外,心理重建亦是重要的一環,在中國內地,每5名兒童便有一位是留守兒童 (父母在外地工作,或正在監獄服刑,家中只有老人家照顧),另外還有數以萬計的流動兒童 (父母帶着孩子生活,一般生活在城市和農村交界的區域),這驚人的數量很可能潛藏成為將來的社會問題。而慧敏在探訪中最深刻一次,是和一位留守兒童相處時得知,這名小孩的父親是家中經濟之柱,卻因為在長期累積的辛勞和壓力下,引起家暴而入獄。事實上,據了解,由於受到歧視,農村的男性 (父親) 在城市工作長期受壓,而往往壓力會渲洩在女性 (母親) 身上,而不少女性也因家暴而相應地傷害丈夫繼而入獄,這樣對小孩的成長過程,定會形成心理陰影和不良後果。

因此,慧敏補充:“老師們不單是知識上的教導,而是努力在建立人與人之間關懷的橋樑,學校同時成為心理輔導的一個地方,因為留守兒童長期未能得到父母的關愛,情緒和心理上有很大的困擾。” 從宏觀來看,慧敏認為樂施會和他們的夥伴所在做的工作不單是幫助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而是像一條鏈條般改變着國家的未來,也同時在改變世界,讓這班無助的小朋友感受到愛的存在。

而我們着實也可以多行一步為消滅不公平作出一分力量,“我們可以持續透過捐款支持樂施會的工作,讓他們開展不單是物質資源捐助的項目,而是針對發展和研究的長期項目,讓受助者能自力更生,獲得一技所長,同時也可身體力行成為樂施會的義工。” 當然,這刻我們的力量是微少的又或不能帶來很大的改變,但從一小步出發,從兒童的問題着手,相信積累起來的力量是巨大的,也能一點一點把問題從根本解決。

想了解更多,即上樂施會40週年 “貧窮源於不公平” 活動陳慧敏的專頁

http://www.oxfam.org.hk/tc/40thmyoxfam_5112.aspx

採訪:伯頓、細樽、紫盈、趙敏
撰文:趙敏、伯頓
攝影:Tim’s photography

(部分相片由樂施會提供)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