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和一位朋友聊起某快餐店的期間限定包類,發覺我和他的觀點有一點不同,就讓我想到可以分享一下「食物的核心價值」這個題目。

現在很多食評都傾向好味與否,頗為主觀性,所以多年來如果大家有看我過往的專欄及「吳式飲食」的社交平台,我都會用同一個角度,就是「找出食物該有的核心價值」 去評價,好不好吃則讓讀者自己去品味。

我通常會用口感、香氣以及廚師團隊的完成度或穩定度去判斷。大廚團隊的功夫上一回說過,今次說說口感和香氣。

香氣方面比較簡單,有水平的食物自帶香氣不過,如何錦上添花才是重點。我覺得基本上能夠把單一香氣變得複雜而不突兀已可以過關,例如泰國的青紅黃咖喱配上九層塔、意大利菜式上使用松露,也是一些好例子。

反而口感,我覺得比較重要,畢竟我們吃的是食物本身,無論來自不同國家而不失違和。在這裏可以舉幾個不同國家地區標誌性食物為例子。

如果以中國菜式為例,廣東最喜愛的中式點心之一的牛肉球,為什麼要加馬蹄,最主要原因因為牛肉球全部都是肉類,將馬蹄拌勻進去就可以做到上述我所說的爽軟兼容的中庸口感。

另外盅頭飯(廣東點心的鳳爪排骨飯之類), 由於這些食物蒸完之後會偏向比較淋身,如果飯也是做到正常家中軟度再加上豉油混合,就會變成糊狀也太過黏口。所以通常傳統的點心酒家都會傾向比家中正常口感硬20-30% 左右,好讓上述材料配合。

日本菜方面, 就用天婦羅為例,如果是魷魚的話,那麼脆漿通常比較薄身香脆,去配合魷魚的強勁口感。

西餐方面,意大利的Risotto (意大利燉飯)最原始最傳統的版本就是加雜菌類。因為Risotto本身就是要烹煮到Al dente (半軟半硬的質地) , 所以最好就是配雜菌類去平衡口感,這個就和我們廣東人的盅頭飯有異曲同工之妙。

美式快餐的魚柳包也是同一個例子,一塊香脆的魚柳(假設做到香脆),配上軟包就會比較好,做到軟硬兼施。

所以如果你問我,到底澳門咖喱辣魚包應該配軟包或豬仔包?我的答案當然是後者,而豬扒包也是同一個道理,如果豬扒處理得好,口感鬆軟也是配硬脆口感的豬仔包最為適合。

當然亦有一些食物口感會頗為「霸道」,未必一定要其他食物去做配搭,例如蒸水蛋。做得好的話,晶瑩剔透嫩滑,不用加任何東西也是一個好菜。

以上是本人的分享,並沒有一定的對錯。但我相信一個道理,食物就好像中國的五行學說,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兼容互補,不能勉強。

如果你問我有沒有特別的推介可以有上述的口感,有四間:

1: 澳門三六九冰室:脆辣雞扒撈公仔麵

2: 北京四季民福:鴨肝多士

3: 澳門新鴻咖啡:千島醬吉列魚柳包

4: 氹仔新一漁湯米線:滋補雞湯瀨粉併香脆黑椒雞扒

最後修改日期: 2024 年 4 月 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