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斷向前,很多工種都被機械取代,不少行業面臨「夕陽」,印刷業亦不例外。
但在澳門屹立不倒已經有48年的「滙豐印務」得到第二代經營者的承傳,努力把這個傳統的行業活化起來,與時並進,力求在這小城突圍而出。

時日變遷 風雨依然
走進位於司打口廣場入面的店舖,地面層滿佈整齊的印刷機器,要上閣樓,首先要穿過機器和紙品之間的小通道。「滙豐印務」完全可以用「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來形容。

「一個人有事做就比較有寄托,沒事做人會無無謂謂,不知道去哪,所以平日都在這裡『過日辰』。」大吳生說,他的讀書時期在慈幼學校可以選擇學習印刷、裁縫、木工等範疇,考慮到當時五十年代的環境,認為學習排字、印刷和釘裝畢業之後,比較容易找工作,一來可以到報館工作,二來就算做文員都比較容易,因此投身了這個行業。大概是因為「愛」,才會不捨得離開。
當時香港的營商環境比較好,因此大吳生也到了香港跟師傅學習印刷,積累經驗,他分享了當年學師的心態:「初初學師,如果想要在這一行打拼,要用心去學,不要『唔湯唔水』。」吸收數年經驗之後,大吳生決定回澳創業,運用在香港累積的經驗和金錢,創辦了「滙豐印務」。



但「滙豐」一名如何得來?令人聯想起「滙豐銀行」?大吳生表示,廣東人有句話,『唔怕生壞命,最怕改壞名』,在創業時想改一個給人易記的名字,那時候看著「滙豐銀行」的業績很好,同時在澳門未有用「滙豐」這名字的店舖,那麼「滙豐印務」便誕生了。
記性很好的大吳生表示,以前的模式是「下舖上居」,一家人就在舖裡生活、工作,一睡醒就可以下去「開工」,工作累了也可以上去睡覺。時移世易,大小吳生都不會在舖裡寄居,閣樓已成為了辦公位置。

起初店舖是租的,月租才八百元,後來店舖的業主寧願賣舖,把錢放在股票或銀行賺取利息,因此大吳生看準時機,以30多萬購買了當時屬於「新區」的司打口地舖。大吳生說,選擇司打口是因為那裡以前是一個很旺的區,有不少製衣廠,電池廠,也有租單車的店、茶座、晚市食檔等等,看起來風水很好。




時代產物:「執字粒」
在電腦尚未流行的年代,澳門普遍都是用活字印刷(俗稱「執字粒」),也就是把單字製成字模,然後按照稿件把單字挑選出來,排列在字盤內,塗墨印刷,印完後再將字模拆出,待下次排印時再次使用。
大吳生憶述,當年「執字粒」的印刷方式比較辛苦,因為鉛製的字粒很重,亦比較容易出錯:「例如排好一版報紙,分分鐘放入機器前不小心弄散了,又要重新排過;如果要改一個錯字,就要把一整版重新排位,因此比較麻煩,需要較多人手。」

在現代色彩繽紛的世界,或許很難想像數十年前,原來要彩色印刷亦不是容易的事。
現在普遍一部電腦,便可以做到畫圖、調色、排版、放大縮小等等,最簡單的也許一個中學生都可以做到。但在大吳生的年代,要做「四色印刷」已經不是易事。「當時的印刷是單色印刷,如果要做彩色印刷,要用黃、藍、紅和黑,四個顏色連在一起。例如一位畫師畫了一幅樓盤宣傳圖之後,在印刷之前要把每一個顏色分拆,拆成四個顏色,有些顏色例如綠色,是黃色和藍色重疊,再加上對顏色的深淺程度、光線的配合才能做到。那年代沒有電腦去分析每張圖片的顏色,要用人的肉眼去分,很需要經驗才能做到。」

問到大吳生的難忘之作,他想起有當時位於下環街的「嘉倫製衣廠」,製作了一款時髦的牛仔褲,褲上有一個牌要印上一張滑浪者的照片,由於顏色比較混合複雜,首先要把照片裡的顏色分析,再拆解各種顏色,最後還要保留滑浪者的神緒,十分不容易。可想而知,往昔日做印刷的認真程度不可小覷。

揮之不去的水患
「滙豐印務」的現址經歷過三次嚴重的水浸,都是發生在近二十年,大吳生憶述:「以往就算很大風大雨,司打口內街都沒有水浸,但隨著填海工程,河道變窄,水浸情況越來越頻繁。」
「第一次水浸損失最慘重,因為當時沒有經驗,我們的機器和紙材都全浸濕了,需要兩個多月才能復工。當時就算接到生意,都只能找行家幫手做,那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當外判給別人做,在時間和價錢上既沒有優勢,也容易造成交貨不準時,因此失去了一些客戶。」
三次水浸之中水位最高的固然是「天鴿」,José 表示,當時水深高到人的胸前,相當嚇人。「天鴿」過後,特區政府推出了水閘、升高台等設備,讓商戶做好防浸準備。但 José 表示,由於印刷的機器太重,只可以提早把機器中的重要電子零件搬走,就算浸了機器,放回零件還能繼續使用,而暫時水閘則未發揮過功效。


正因為水浸影響的嚴重性,José 也曾考慮搬舖,遠離水浸的傷害,但他直言並沒有想過把印刷廠搬上內地,因為「滙豐印務」仍然以澳門為軸心,同時在內地建有長期的合作伙伴。
傳承的決心
老店往往面對的都是年輕一代願不願意接手承傳的問題。José 坦言,四兄弟姊妹之中,只有他一位願意接手公司,並把它作為自己的事業。
José 從小在印刷廠長大,從小學、中學,到出來工作,一直接觸著印刷業,因此對這行業有感情,畢業後很自然地便投身這行業。「在『滙豐』,我甚麼崗位的工作都做過,好像操作機器、送貨、排版、會計等等,但唯獨我對排版有興趣,因此到澳門理工學院修讀設計,之後再將設計的版塊引進來公司。」



目前「滙豐」的業務除了紙張及書刊印刷,還會做宣傳和活動製作、設計、紀念品開發和生產,也有一些客製服務。José自信地說,「滙豐」是一間微型公司,但可以做到大型公司的服務。
「我們的市場定位是做所有商業上的印刷,客戶包括公司、社團、政府部門等,發展的目標是印刷+設計。」José 還說,在理工學院認識了同是設計專業的太太,其後太太也開設了另一間設計公司,提供專業設計服務,這樣可以與「滙豐印務」起互補作用。

「滙豐」亦有提供大豆油墨印刷服務,大豆油屬於可食用油,所製作的工業印刷油墨,分解後可完全融入大自然環境,相比於傳統以石油為材料的油墨,大豆油墨較為環保且利於廢紙回收再生,換句話說也希望環保出一分力。
做好自己便是經營之道
José 說,印刷業與其他行業一樣,也有分旺季和淡季,通常暑假後的下半年是旺季,大概是因為每年九月份開學,其後有有聖誕、新年等假日,相對上對印刷的需求較大;而舊曆新年後是淡季,一般四至六月的生意很平淡。但今年因為疫情,他感慨「旺季也不太旺」,皆因各界取消了很多活動,即使中標了一些政府部門的項目,但因為活動取消或延期而有所影響。

José 坦言對比去年,生意跌了一半,問及有甚麼方法面對「疫」境,他笑言:「我也想知道答案!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繼續走下去,辛苦都要努力經營。」
「滙豐印務」歷經行業百花齊放的時期,大吳生表示,最興旺時澳門有七十多間印刷公司,如今卻目睹它走下坡。「據我所知,目前澳門只餘大約二十間印刷商,單是近兩年已有六間結業,日後的路相當難行。」
儘管疫情下的經營艱辛,但 José 堅決地表示不會隨便「炒」人。目前「滙豐」有十三名員工,一半是本地人,以做設計為主,而另一半則是沒有本地人願意涉足的印刷機操作員,以往與大吳生一起打拼的老員工全都退休了,唯獨大吳生堅持每天在店裡動手做事。



大吳生承認,今次疫情是這麼多年來遇到最大的一個風浪,因為它持續的時間長。「就算過往經濟低迷,金融風暴的時候,因為時間短,可以很快恢復過來。」但面對看不到盡頭的疫情,José 表示,有行家會用比較激烈的手段來接單,現在「滙豐」的報價也做到很低,就算沒錢賺也照樣接單來做。他認為,可以做的,就只有「做好自己」。
除此之外,今時今日愈趨電子化,大家都注重環保,減少使用紙張,對行業的影響也頗大,José 承認這是無可避免的,例如有些酒家的點單紙被電子系統取代,那是大勢所趨,「滙豐」只好在其他服務上加強。
因此 José 介紹了最近在手機應用程式「微信」開展的「滙豐商城」,在線上售賣與印刷和設計有關的產品,客人也可以經過商城尋找相關的服務,例如找人畫畫等的配對服務,期望在數月內正式推出,供公眾使用。



機器的冰冷,並沒有掩蓋老闆的暖心。從 José 一句:不能隨便「炒」員工,便知道「滙豐」對員工的體貼。在訪談結尾,José 還透露老闆和員工每天都會定時一齊做運動,讓同事舒緩疲勞,因為 José 認為:「一個人做運動是一件很乏味的事,但一班人一起做就是消除疲勞和加強體魄的事」。畢竟做印刷是比較乏味和繁複的事,此舉的確對員工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兩年後,滙豐印務迎來五十周年,José 還表示會有一些慶祝活動,例如設計一些制服給員工。筆者心念,這種貼心,只有這種小型公司才能做到。
採訪: L. W. Flora, 伯頓
撰文: L. W. Flora
攝影:拾月 Photography
設計:Sam Lok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