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你來說,「書店」是甚麼?

學生時代賣教科書的地方?充滿藝術及設計品的文藝空間?一座城市呈現文化生態的窗口?

而對於一間位處新馬路正中心一棟舊建築物一樓,對比起街外人來人往的熱鬧街道充滿強烈反差感的獨立書店

則認為書店是「以書作為媒介去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的地方

因此無論是陽光灑落在窗台的寫意、恰到好處的音樂或是由書本自然散發的香氣

都從這些細節流露出這份通過巧思讓人靜下心來的氛圍

帶給每一個無論是專誠造訪,或是因緣際遇前來的路人

許許多多與別不同的情感與回憶

這裏是《边度有書》

「2003年,我們四個各自擅長不同範疇的朋友,因為一次音樂活動而結緣,大家都覺得在澳門有很多書都找不到,所以就心想不如索性自己做,於是後來就一起開設了這間書店。那時候因為我還在台灣《誠品》工作,所以對出版、書店實務運作有一定瞭解,亦發現當時的澳門書店,並不能滿足自己的購書需求,所以就想親手把我們心目中的概念以空間呈現出來。」

吳子嬰──《边度有書》負責人,慢慢憶述起當年的創店往事

從2003年開始,一路走來,一心只想把外地好的事物帶回來這個家分享給澳門人,讓澳門愛書人能有更多元的閱讀選擇,希望令到這個地方更好

而默默守護着這個初衷堅持了十三年

剛創立時店內十分簡潔,照片由《边度有書》提供

雖然開店後夥伴們因為各種緣由相繼離開,但子嬰也從沒抱怨做主導

反而花更多心力思考如何把他在台灣擁有的資源分享到澳門

因為對於他來說:「做書店就是一種樂趣」

「逛書店對於我來說是很愉快的體驗,就連去旅行都一定要逛,不知不覺間就衍生出很多概念和想法,漸漸地會習慣再一次審視自己最想呈現的到底是甚麼,然後在《边度有書》呈現出來。而到後來亦發現,如果以服務業的要求來看待這間店,大概有一百項可以改進的地方吧!所以我對書店的取態好開放,無論是自身、夥伴抑或是員工都一樣,因為我認為這裏是一個值得學習的環境,一個人怎樣去面對工作自然而然就會影響他的態度與學習程度,當如果你視這些書籍是珍貴的資源而去投入和學習,這裏就會變成完全不一樣的空間,因此希望來到這間店的人不要浪費自己時間,在吸收到之後可以學會如何去分享就足夠了。」

這種「放牛吃草」的相處之道,大概也是很多打工仔最渴望得到

但當一個老闆真誠地熱愛着他的店,跟他合作的人自然也能感受得到並受之影響

就在這樣坦率的交流之中,享受着閱讀的樂趣

看來也只有真正喜愛這個人與書相遇的空間,打從心底重視這份樂趣的人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

儘管在現時科技發達,各種新興媒體分擔了這個角色的份量

但以書作為媒介去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卻從數千年前誕生第一本書開始,直到今天,也從未間斷

從封面的設計到紙質手感、顏色的調配到文字編排

我們閱讀的是文字,卻從未想過原來一本書,還蘊含了很多我們可能從來沒發現到的心思和誠意

「書存在於世界已經有很多年了,對於人們有着很深的情感連結,它甚至早在我們開始有記憶時就已經出現在生活之中,因此在我心中書店其實亦無需要刻要裝飾很多,書本身就是主角,它擔當了創造氛圍的重要角色,所以有時候我會寧願犧牲一些書量去創造空間,讓讀者能在更多位置可以看到完整的封面,從而讓他們更易接觸到各式各樣的書籍。」

如果以營商角度去出發,這樣的擺位可以說是近乎「倒米」

但子嬰坦言如果當一間書店太多商業考量時,往往就會忽略掉很多細節,甚至直接影響到最後所呈現出來的感覺

因此他寧願犧牲這些考量,忠於初衷,只願能夠為讀者創造一個真正舒適的閱讀空間

可能你會覺得,在每人手上至少擁有一部手機及電腦的年代

書本總有一天會被這些方便快捷的電子閱讀器取代

但事實上,子嬰提到在英國一個聚焦青年世代的調查機構《Voxburner》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訪問年輕人喜歡實體書還是電子書,結果卻顯示有高達62%的人選擇了紙本書。

原因包括紙本書可以收藏、放在書架上很壯觀或是因為特殊的油墨與紙張,所透出的氣息,往往令人難忘

因此是次調查的負責人Mitchell曾經這樣結語:「書本就像是一種身分的象徵,一個用電子閱讀器看書的人,你無法看到他們在念些甚麼。」

而且科學研究也發現,對比閱讀紙本書與閱讀電子書,在資訊吸收量上亦有所不同

認知心理學家發現電子載具無法讓讀者有效率地瀏覽長篇文章,有可能隱約抑制了閱讀時的理解力

加上因為實體的呈現方式創造了情感的投射對象、也能產生聯結性

因此時至今日,書本的深層意義,其實遠比我們想像得大

正因為有着時間所累積下來的情感連結

偶爾在人的記憶深處會出現反彈,就像近年再度興起的寫字熱潮一樣

人們會試圖透過各種方式去強化他們重視的價值

因此在近今的發展之中,書籍亦開始逐漸變成裝裱講究的精緻工藝品

書本的價值,不再只局限於裏面的內容

無論是追求平面設計上的美感、文字編排的巧思、選取的紙質

這些都與網上接觸到的很不一樣,是實實在在的紙本書才能擁有的溫度

「在台灣有一位非常著名的設計師王志弘,他所有設計過的每一本書,都成為很多人追捧的作品,甚至曾經有些書籍因為經過他的巧手設計而大大增加銷量,因為閱讀着紙本書是一種很特別的體驗,從裝裱、設計到整體全觸感,這些感覺都非常外顯,而近年還有很多著名的經典作品被重新精裝製作及限量發行,這些都一一說明了書本的重要性與優點是無法取替的。」

照片由《边度有書》提供

縱使書本具有無可取代的獨特性

但始終經營獨立書店要面臨很多考驗

甚至連同樣位於澳門鬧區的《悅書房》也於2年前結束營業

到底又是甚麼能讓他堅持到底?

「很多人刻板印象以為獨立書店就很悲情,但其實不一定是這樣的,在我們這一輩都十分重視書,因為書本身與文化有深厚的連結,事實上在社會中有很多人仍然很關心。不過雖然一開始選擇做書店,已經預料到會有人不認同甚至不看好,但當時都有認真地問自己是否真的很想去做,才發覺原來這個情意結早已經深深地扣在一起,所以比起甚麼都不做,還是希望可以盡點綿力令這個地方更好,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就想去做。」

對於明明有可以讓人渴望到外地發展機會的子嬰,卻偏偏坦誠地接受澳門這個家所有的好與壞

並留下來盡力去優化及改善這個小城

只因為他明白當記憶與情感已經緊扣在這個地方時,自然就會包容她的好醜

就像家人、伴侶也有各種優缺點,亦會願意努力去陪伴

是好是壞,早就已經不是首位

眼前只想着怎樣才可以做得更好

或許,這也是其中一種作為「家人」的表現方式吧

古時候書店叫做書肆,最早出現在漢代,是舊時漢族在民間出售書籍的店鋪或市場

有着普及文化和推廣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意義

隨着閱讀習慣的改變,書店整體的經營越發困難

而終於在2016年9月30日,這個獨有的空間也必須劃上句號,蓋上這篇章的最後一頁

時光流淌,這些年來,雖然子嬰深明可能買書的人未必真有那麼多,但至少可以滿足到自己,能夠認真對待這份由心而發的出發點最重要

這份毫不修飾的忠於自我除了讓人欽羨,亦不禁會使人靜下心來細想,在我們努力為生活打拼的同時

有否想過,其實到底又有沒有滿足到自己?

離別在即,9月最後幾天舉辦了多場活動,此為「談澳門出版的能見度」座談會|照片由《边度有書》提供

試回想一下,在記憶的深處,你又有否曾經有過以下的心情?

在深夜暖黃的燈光下,躺在沙發上,喝一口暖心的熱茶,慢慢進入文字間的精采歷程

紙本書握在手上的特殊手感,在一頁一頁翻過去的時候,因為不同質感的紙張滑過手指而有不一樣的微妙觸感

加上劇情的層層推進,讓人不禁期待下一頁到底會有怎樣的風景等待着你

這些獨一無二的心情,是確確實實由「書本」所創造的閱讀空間,絕非電子書或者平板電腦所可以提供

而這就正正是紙本書無可取代的地方

你也有曾被「書本」感動過嗎?

《边度有書》9月最後幾場活動相關資訊

 9‧26(一)20:00:「談澳門出版的能見度」
 9‧27(二)20:00:「任何出版問題,你敢問我就敢答!」
 9‧29(四)19:30:「邊度有詩.密召──別有天詩人之夜」
 9‧30(五)20:30:「閒人電影院9月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大同》」

有興趣可以到這個連結觀看詳情:點擊進入

多年前第一次踏進《边度有書》時,那一刻的感受用彷彿進入了一片世外桃源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因為最讓我衝擊的不是與街外場景的反差,而是原來在澳門也能有一間能如此貫徹始終的獨立書店,在世界各地特色小店曾經感受過的感動,竟然也可以在澳門感受到,這份喜悅實在是難以言喻的感動。故此到後來有很多朋友造訪澳門,我都會特意帶他們上去看看澳門人的書店,這份小小的驕傲,說不定也可能是其他人曾經感受過的悸動,所以對比起婉惜,我還想把這份心意轉化為感謝。一個好的閱讀環境,不僅可以讓人提高集中能力,還會讓人更自在舒適地享受這趟文字旅程,謝謝你們在這些年來帶給澳門人的一切,哪裏有書?那裏就有書,期待下一次的再會。

採訪 & 撰文:| 嵐の旅遊美食地圖 | blisstan
設計:Sam Lok
相片:Soul Photography

最後修改日期: 2023 年 10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