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門,近年除了多了大批遊客外,也增加了不少外地來澳工作又或定居的人士,但是,在這些外地人口中,其實有不少就是為着另一半而來,堅守愛情的信念毅然放棄原來的工作來澳 “重新生活” ,不說可能不知,除了我們熟知的大陸新娘外,原來澳門也有一班來自台灣的過埠新娘,她們來澳有着甚麼樣的愛情和生活故事?正好趁着剛過去的情人節和元宵節給大家娓娓道來。

IMG_4425

ZA誌今期訪問了5位來自台灣的過埠新娘,她們有的來澳已接近10年了,說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也有剛來澳門不足半年,僅能聽懂簡單廣東話單字的“新人”。

文婷:來澳3年多,現時在旅行社工作,以接待 “包團” (團體自訂行程) 為主

欣芹:剛來澳半年,在台灣是3D動畫師,原在中國電視公司,簡稱中視 (台灣第二家成立的電視媒體公司)  工作

Angel:來澳3年多,有一小朋友 (1歲) ,在台灣是專櫃小姐,現為全職媽媽

芷瑜:來澳超過7年,現職英語老師

志薇:來澳近9年,結婚前在澳門的離岸公司工作,現為全職媽媽,有一小朋友 (9個月)

IMG_4421

台灣人最初來到澳門,其中一個最大的不適應定是語言。文婷便在澳門的語言推廣中心學習廣東話,也可能是工作關係,筆者聽文婷現在的口音,廣東話已是相當流利和標準,與最初的她跟 “老公” 外出和朋友吃飯時,只懂聽到 “阿嫂” 兩字便僅笑一笑已判若兩人!

學習的過程當然是艱難的,但其實也是一個有趣的經歷, Angel初到澳門的時候一句廣東話也不懂,而她的 “奶奶” (台灣稱 “婆婆” ) 也正好是一句普通話也不會,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大家以身體語言溝通,而因剛來澳時最經常接觸奶奶,Angel的廣東話也是從她身上學習的,但因上一輩的老人家總有一點 “鄉音” ,所以最初到某快餐店點餐時,便將 “芝士” 誤說為 “豬屎” 。不過也因為 “焗住” 要快點學會廣東話,不消3個月Angel便能以廣東話作日常溝通了。

可能大家也會發覺,到台灣讀書升學很容易在當地展開戀情,除了最經常的港澳或僑生之間成為一對外,原來也有不少是澳門男生與寶島女生談情說愛,還開花結果呢!文婷和欣芹的情況正正如此。文婷的丈夫是她大學的同班同學,大一便認識交往,直至畢業後大家分隔兩地各找工作,經過4年 “空中飛人” 的生活後,他們決定選擇定居澳門。

IMG_4422

欣芹的丈夫與她也是美術系的同班同學,兩人在大三才開始交往,畢業後因澳門的工作環境較佳男方便回到澳門找工作。事實上,在台灣,大學畢業生現時的工資水平僅約22,000台幣 (不到澳門幣6,000元) ,而幾乎每隔兩個月便飛台灣一次,如是者幾年的時間也就讓他們來個了斷 ─ 結婚和欣芹來澳定居。

澳門與台灣雖然僅個多小時的機程,但畢竟在台灣人心目中對澳門的認識並非很深,而最初她們隻身來澳 “嫁人定居” ,家人的反應如何?

IMG_4417

文婷給我們說出了一個可能是 “很多阿媽” 心中的一個小秘密。當文婷要告知爸媽將要嫁到澳門,她的媽媽可真接受不了,還告知原以為異地情的時間和距離將讓他們感情變淡而分開,文婷回想也覺有點驚訝: “沒想到會這樣啊!媽媽跟我的男朋友相處十分融洽,也待他很好,原來她心中有這個想法呢!” 幸好文婷的爸爸支持她的決定,終於經過一輪遊說溝通媽媽也就 “OK” 了!

欣芹則因為爸媽在高雄居住,而她在台北工作,所以父母也習慣子女在外,相對較易接受她到澳門來,但其實結婚前欣芹只來過澳門三次,第一次是大四過來旅行;第二次是跟男方的親戚碰面;第三次便是註冊了。

相較文婷和欣芹兩位屬 “後來者” ,芷瑜和志薇可謂是“先行者”。芷瑜 2006年便來澳工作,而志薇則更早於2005年,不過她們並不是以 “新娘” 的身份來澳定居,芷瑜的先生原來在台灣工作,後來才回到澳門當公務員,最初芷瑜是以 “試水溫” 的心態過來澳門看看是否能適應澳門的生活,年多後才決定結婚和定居澳門。

志薇的情況也有點相似,她最初畢業後在大陸工作,後來因緣際會在澳門的離岸公司工作,雖然她也早在大學便認識她的先生,可是最初也沒有預料到會在澳門結婚和定居,不過也就因為先來澳工作,而公司的同事都是本地人,也就讓她 “速成” 學會廣東話,婚後有一段時間幫忙先生工作,之後幫忙一間本地公司開設有機健康食品連鎖店,目前就專心照顧小孩離開職場。

Angel的故事可真有點像電視劇或電影的情節,在網絡結識在澳門從事IT工作的先生,主要也靠網絡和手機聯繫,經過兩次在台灣與 “他” 碰面後,認定了他就是 “對的人” ,認識不足半年便決定隻身飛來澳門 “賭賭看” ,就這樣留在澳門已3年多。

除了語言外,台灣新娘來澳門最不適應的是甚麼?原來芷瑜跟Angel其中一個最不習慣的地方是 “生活太無聊” 。因為在澳門一切也是 “重新開始” ,最初的一段日子到處逛逛,跟男朋友或先生總是在一起,當然甜蜜,芷瑜還說: “最初覺得澳門這城市也挺大呢!” 但後來當另一半上班後,天天待在家裡日子便 “很難捱” 了,且生活圈子狹小,幸好的是芷喻很快便找到一份在中學教書的工作,而Angel則因喜歡攝影,閒時拿着相機到處拍拍解悶,Angel還有另一番的體會: “以往看到一班外地既家庭傭工 (俗稱:賓賓) 聚在公園聊天、唱歌,分享着家鄉美食,感覺有點怪怪的,原來當自己移居澳門後才發現他鄉遇故知,一班 ‘台灣幫’ 在一起是多麼快樂的事情,還能透過分享家鄉食品一解鄉愁。”

原來雖然我們澳門人大都很喜歡台灣的美食,但對她們來說澳門的美食未必讓她們心動。 “在台灣早餐很多時都是吃土司、蛋餅等,花樣挺多,但在澳門選擇卻較少,且都是主食的粉麵居多。” Angel解釋說,而欣芹也表示初來澳門對本地的飲食習慣確不太適應。

另一方面,文化差異也是她們在澳定居的生活 “障礙” 之一,而新婚後便與奶奶同住的文婷則更要面對 “雙重” 的適應,因為文婷的奶奶超過70歲,思想相對傳統,而老人家也多具固有的想法,所以在初期的生活上也就有一些磨擦,而Angel則對澳門的家居厠所一般沒有擺放 “垃圾桶” 感到詫異 (但筆者卻也在想原來家居也會在厠所安放垃圾桶嗎?) ,在巴士上佔着 “優先座” 又或不讓座的行為也令Angel有所氣憤,而澳門欠缺大型公園又或讓小朋友 “走動” 的地方也讓Angel有點懊惱……加上澳門的教育問題也成為Angel和志薇兩位母親的煩惱根源。

澳門的家長大多希望把子女送進幾間 “名校” 就讀,因此要 “贏在起跑線” 便需要想盡辦法在幼兒園把小孩 “擠” 進去,對於在澳門需要通宵排隊又或東奔西跑才能進入托兒所和幼兒園,兩位媽媽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文婷解釋在台灣,正規教育前不要求學習很多東西,在小學和中學也提出 “快樂學習” 的概念,故此,Angel也正想着兒子大一點是否需要送他回台灣接受教育。

而對於仍未有工作的欣芹,找工作則是她目前的首要目標,可是,當然澳門經濟結構單一,看到另一半在回澳後找到的工作與學習背景無關,加之澳門缺少網絡求職的途徑,仍是用買報紙打 “O” 和 “X” 的模式,又或透過 “熟人” 介紹,也就讓過往從事動畫製作的欣芹不得不有所憂心。

雖然澳門似是有不少的 “缺點” ,但5位過埠新娘也早視澳門為她們的一個家,所以也努力適應着澳門的生活。文婷說: “因為報讀了導遊的課程,對澳門的歷史文化有所認識,漸漸了解為何 ‘澳門人’ 或 ‘澳門社會’ 會這樣那樣,也懂得欣賞澳門的 ‘美’ 。 “過往可能會想為何澳門在某某方面如此落後……但在這兒定居生活也就不能僅用自己原有的理念和想法作標準。” 文婷有所補充。同樣地,志薇也看到澳門 “小” 的好處, “交通或通勤的時間省卻很多,也能更容易相約朋友聚會” 。

Angel也十分認同在外居住往往很容易與原居地的生活作比較,而經過細心觀察,她也發現一些 “澳門人” 的壞習慣也不是人人皆是,例如說話很大聲,並漸漸發現澳門人的一些 “良好” 特質, “我覺得澳門人的脾氣都很好,包容力較高,不會隨便投訴或批評,或許就是大家都希望‘好來好去” ,而她也發現原來澳門人的英語能力較台灣為高, “有些對生活或澳門覺得‘不妥’的地方先自行看看自己能否作改變適應,而我的先生是一個十分正面的人,總能給我正能量” ,Angel樂觀地訴說着。

芷喻補充說: “當初也沒有想到能留在澳門7年之久,不過也就與另一半相互努力,已適應了婚後與男方家人同住和在澳門的生活” 。而文婷雖然最初不時因為奶奶的說話而感到不快,但她也像理解澳門文化背後的歷史因素般明白了長輩的一些想法,並與先生仍保持着像10年前初相識的熱戀階段。

從歷史來看澳門一直就是一個華洋共處的城市,澳門人也擁有多元包容的優良傳統,但願除了澳門的老店和特色店舖能在經濟高速發展下保留外,我們固有的人情味和包容特質也能傳承下去,在5位寶島女生努力適應澳門生活的同時,我們也給予外來定居澳門的 “新鮮人” “家” 的溫馨感覺。

P.S. 當發現身邊的奇人奇事;有趣玩意又或特別的社會動態,歡迎與我們聯繫 ([email protected]) ,分享你們的故事和所思所想!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9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