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逛過藝墟嗎?看着手作人用心製作出來獨一無二的產品有沒有砰然心動的感覺?今期ZA誌就帶大家走訪一間本地手作小店──手作瘋,齊來感受那份原創的感動!

手作瘋位於白馬行信達城7樓,在柔和的燈光烘托下,復古風的店內放滿不同類型的手作產品,各有特色之餘又出奇地融合,店主Christina正在專心地整理手作材料,時光機將我們帶回手作瘋成立那年。「在2010年,工商聯會和信達城合作推出了一個80後創業計劃,有關計劃是透過為期一年的租金資助優惠,鼓勵年輕人創業,由於我本身是手作人,深知澳門缺乏手工材料買賣的店舖,所以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開設一間綜合售賣手工材料、寄賣及開班於一身的手作材料舖,創業理念是客人先透過參加我們的興趣班學懂手作的基本原理,然後再購買手作材料回家製作,手作品製成後可以放回手作瘋寄賣。我希望透過這個良性循環能夠有效地促進手作行業的發展,因為隨着接觸手作的人數增加,手作市場也會相應變大,這對澳門的多元發展更加有利。」

手作瘋第一年開業因受惠於上述計劃的租金優惠,沒有太大的租金壓力,但租金在第二年就隨即增加了一倍,直至第三年租金又再上升了百分之五十,「租金上漲確實扼刹了一班小本經營的人,2010年後,其實也湧現了一批手作店,但後來都因為租金問題轉了經營模式,改作利用互聯網作銷售,現時只僅存一兩間實體手作店舖。由於實體店比起網上店舖具有優勢,而商場舖人流亦較多,令人更易認識到我們,即使現時手作品的營業額不高,手作瘋大部分的收入都已用作交租,而經營店舖亦需要付出大量時間,但我認為有很多事情都不可以單純用金錢去衡量的,所以只要收入支撐到租金,我都希望可以一直堅持這店。」 回想近幾年,澳門社會急促發展,人心也隨着財富的增加而改變,金錢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大家都開始忘記那份單純簡單的快樂,慶幸澳門還有一班敢於堅持自己心中理想的人,筆者相信澳門還是有希望的!

手作瘋由最初售賣自家品牌的飾物為主,到現在齊集不同手作人的品牌,而且貨品的類型也越來越多元化,除了主打的首飾外,還有布袋、香皂、陶瓷及BB鞋等。課程類型也不斷增加,由最初的飾物製作,到現在的印章、手工皂、軟陶飾品製作及鈎織班等。問到Christina如何令到手作瘋這麼多元化,她笑說:「我會主動透過不同途徑去聯絡不同類型的手作人,在藝墟主動和檔主溝通和聯絡,又或者在社交網站留意其他手作人的消息和主動邀請導師來手作瘋開班。因應課程增加,手作瘋已於4月在聚龍軒中星商場2樓開設了2號店作為手工班的課室,希望可以提供到一個更舒適的環境給學生,以及開設更多不同類型的手工班,分享手作的樂趣。另外,手作瘋作為一個寄賣平台可以幫到初入行的手作人,由於寄賣成本不高,令到更多手作人願意作出嘗試,有些甚至是之前手工班的學生,因為參加了課程而愛上手作,最後還加入了手作人的行列。」

筆者很好奇澳門和外地的手作風氣有何分別?現時澳門政府經常說推動文創產業,Christina作為手作人有何看法?「就以台灣為例,台灣具有很好的手作創作氛圍,手作產品全部都有價有市,台灣市民很樂意接受創意產品,他們不太着重牌子,反而是留意產品的設計,所以當地的手作品會有一定的捧場客。而澳門對創意產品的需求不大,市場單一而且租金貴,非主流的產品在澳門實在難以生存。對於文創產業,台灣一些製造企業喜歡和設計師合作,這種模式出來的效果很好,但澳門由於沒有製造業去支撐,因此這種模式不適用於澳門。對於手作瘋來說,如果政府能夠提供一個地方讓我們長期展示作品會比資金資助的作用更大,這樣我們就可以不用顧及平衡開支而側重於商業味重的創作,因現時在商場開店,始終要製作一些實用性為主的產品去吸引顧客,創作也會因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另外,政府可以考慮幫助手作人進駐望德堂區,這對澳門文創產業會有一定幫助。」

曾經看過一個廣告,聾啞的小女孩想成為小提琴家,但被身邊的人不停欺侮打擊,她哭着問同是聾啞的小提琴街頭賣藝人,「為什麼我跟別人不一樣?」,街頭賣藝人反問:「為什麼你要跟別人一樣呢?」。筆者覺得現時澳門有股本末倒置的風氣,有些人購物的動機並不是因為需要或喜愛,而是因為 “人有我有” 的心態,這種心態由消費態度逐漸延伸至生活態度,歸根究底,就是怕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如果你做的事情稍稍偏離大眾預設的軌跡,就會受到大家的質疑和排斥,久而久之,每個人都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而是一窩蜂去做大家認為 “應該” 的事,但這些 “應該” 的事真的有讓你比較快樂嗎?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戀上獨特的自己,再來個不一樣的快樂人生吧!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9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