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澳門前幾年經濟好到一個點,可以說是百業興旺無憂愁。 但轉眼間,黑天鵝般的疫情來襲,各行各業在在掙扎求存,探求新的生存之道。《ZA誌》今期訪問了2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飲食業及零售業),講述「疫」情下的「逆」市擴張是怎麼一回事,此「疫」又怎樣帶來另一「逆轉」?

 

舊區與新店的火花

施先生是 Vega Vega「我行我素」的創辦人,有時大眾或有著迷思,開素食店的會否都是因為自身是素食者呢?施先生本身不是一位素食者,但他在大學畢業打工幾年後,開始萌起一個念頭,並為自己訂了一個清晰的目標,就是「我要做餐廳老闆」。但想做又可如何做?做甚麼類型的餐廳?施先生熱愛貓狗,也很關注動物的權益,並注意到素食具有很大的開拓空間,因此,縮窄了選擇的範疇,開設了素食餐廳 Vega Vega,但沒有想到的是:「開店後我自己也被素食所感染,飲食習慣不知不覺間已轉為素食為主!有時當你開始一件事的時候, 在連帶關係的影響下,不自覺地也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影響。」施先生說。

第一間 Vega Vega 在2018年年中在老店林立的十月初五街開業,回想起創業初期,雖然事前做了一些研究,但施先生也抱著一試的心態,隻身飛到台灣尋找及嘗試不同的素食餐廳,幸好皇天不負有心人,無意中在台灣認識了現職Vega Vega 的台灣素食廚師。小編好奇地問,為何選擇在舊城區開設一間新式的素食店?施先生直率回覆:「就是租金相宜」 。

創業者很多時都在人流、租金等「打轉」取捨,租金相宜可能是地方隱蔽,又或是人流稀少,那落戶十月初五街這條老街又是甚麼光景?

小編和讀者們也許覺得新派素食店與舊區老店格格不入,但原來卻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這區的公公婆婆不經不覺間成為 Vega Vega 的常客。新派素食餐廳的出現,讓這班公公婆婆出乎意料地迅速愛上。同時,這班銀髮粉絲們更帶同家人一起光顧 Vega Vega,享受天倫素食之樂。」想不到公公婆婆也是飲食界的KOL。

常言道,萬事起頭難,轉眼間由創業者成為守業者,守業更難。為了加強相關行業知識,施先生不忘對素食及其食物成份作研究,並不時跟員工分享。此外,在守業的同時,更不忘跟台灣籍廚師一同研發新菜色,本著「打造不一樣的素食」與時並進,保持新鮮感,吸引素食愛好者。近年大熱以芫荽入饌,Vega Vega 也推出了一系列芫荽元素的菜式,有中式有西式更有飲品,一班芫荽素食愛好者有口福了。

 

舊的名字,新的內容

「與時並進,保持新鮮感」,除了是餐廳的一個生存之道外,對售賣與潮流相關的店來說,更是合用。當大家聽到秋葉原這名字時,除了想到是日本的宅男天堂外,會否聯想跟「潮流」也扯上關係?不少朋友或者也聽說過澳門秋葉原這名字,正是售賣各式潮流生活用品,現有三間分店,負責人之一的 Stanley 回想說:「當天接手秋葉原的時候並不是想像中的美好。」為什麼是接手而不是開業?

早於2018 年,前秋葉原持有人打算賣盤, 而剛好 Stanley 跟2位合夥人正有創業的計劃,看中了前秋葉原的Facebook 專頁粉絲人數龐大,會有一定的基礎,不用萬事起頭難,誰知,往往以為「容易」的道路其實並不容易。接手營運便迎來沒有想到的難題。

為了節省成本,營運的第一間店舖設在皇朝商業區內,主打網上銷售。Facebook 正好是最佳的宣傳渠道,而 Stanley 主要負責市場營運及客戶服務,可是,原來由於過往營運者部分曾銷售的產品涉及售後和保養的問題,新接手的Stanley 和夥伙們雖已沒有售賣相關的產品,但由於仍是「秋葉原」的招牌,當然也是「入了他們的數」。本以為能接續經營甚具規模的 Facebook 專頁,卻同時積累了一堆的投訴,未發展便要收拾「爛攤子」。Stanley 坦言:「我們花了不少時間逐一耐心解決,重新打造現時的秋葉原,一方面儘可能處理過往的投訴,同時也把秋葉原售賣的產品由原來電腦或電訊相關的,變更為潮流的生活電器和家品,2019年開了一個新的專頁,把新舊專頁合併,建立一個真真正正屬於真秋葉原的潮流產品專頁。」

Stanley 記憶猶新地說:「秋葉原當年未有實體店,由於是小店經營,縱使看中一些品牌也難以直接取貨,需要依靠其他的供應商。」例如他們看中了當時在澳門剛冒起中的音響品牌 Marshall,但由於原本地代理商的供貨量有限,他們大膽向 Marshall 的香港區總代理取貨。當然,一開始只屬逐少取貨,但透過合適的宣傳,尤其是年輕人的市場,秋葉原 Facebook 專頁粉絲量持續遞增,而取貨量也達到一定的規模,最終得到香港代理的信任而成為 Marshall 澳門區的總代理。而至 2019 年1月,秋葉原的第一間實體商舖終於面世。也正是租金的考量,開設在民生區三盞燈的樓上鋪。

 

計劃趕不及變化的20202021

時光倒流上一年,2020年是大家、亦是全世界最難忘的一年。難忘得令人想不起自己曾做過什麼難忘的事。對Vega Vega的施先生來說,也是又驚又喜的一年。在疫情前,因為十月初五街店的「成功」起步,讓他躊躇滿志開始分店,選址是活力滿滿的東方明珠區,也就是後來的海名居分店。可惜遇上不可抗力的疫情耽誤了裝修,加上新招聘的員工因應政府的防疫措施,遲遲未能如期抵澳上班,後來也因應當時的情況,忙於給非本地的員工們在澳門找尋住宿,待一切整理安頓後,最終延遲了三個月,在2020年8月正式開業。然而,新開初期由於疫情仍較嚴峻,市民大眾對堂食有一定的戒心,Vega Vega 的生意受到很大的影響,計劃來不及變化,由新店開業本打算鴻圖大展到疫情之下艱苦經營,2020年,施先生歷盡高低。

柳暗花明又一村,想不到的是經過疫情的洗禮,也帶來了正面的態勢,施先生觀察到澳門人對健康變得更為重視。正所謂 “you are what you eat! “「人如其食」,更重視吃進身體的食物,對健康有了更高層次的標準。施先生說:「對健康的重視也讓大家多了關注素食,有時覺得肉食吃多了,會想投奔素食的懷抱。」世事可能就是這樣的道理,一隻門關了,另一隻窗總會為你打開,疫情緩和後,「多了很多一家大小的顧客光臨 Vega Vega,生意也漸漸重回軌道。」

同時,不少素食者愛上素食的原因與環保不無關係,施先生在經營上也致力為環保出一分力!海名居分店內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環保產品寄賣,與素食主題首尾呼應。例如環保餐盒;食物袋;可循環再用的吸管、棉花棒;環保布袋;咖啡掛耳濾網,還有素食湯水及各種純素植物奶等,款式眾多。若你也想為環保出一分力,下次到 Vega Vega 享受素菜美食時,可順道找尋自己所需的環保產品喔。

 

潮流如風向,機會何把握

與 Vega Vega 相比可能較幸運地,在2019年9月,即第一間實體店開業短短8個月後,秋葉原便在板樟堂開設第二間分店,客源除了是本地年輕人,也加入了年輕遊客的大軍。板樟堂的分店雖然面積不算很大,但是一整棟十分搶眼的建築物呢!小編十分驚訝,近乎是閃電的8個月速度便開設第二間分店,究竟有什麼秘技呢?一問之下,也就是人生是有捨才有得的,「我們把前期所賺的盈利(由皇朝辦公室開始),都沒有放進大家的口袋,而是差不多全部投放在引入新產品及開設第二間分店身上。」Stanley 說道。

因為秋葉原在售不少特色的品牌,小編好奇一問,有其麼品牌是比較難引入的呢?Stanley 好像不用思索,秋葉原的發展歷程都清晰的記在他的腦子內,馬上回答:「營運至第二間分店,才成功跟香港代理商洽談到日本精緻家電品牌Bruno,及大家很熟悉的運動品牌 GoPro,始終代理商也會看你的店舖實力,才決定是否供貨。」

繼第二間分店後,相隔僅僅10個月,第三間分店在2020年7月的「疫市」下面世!這又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或是早已了然於心計劃中?原來驅使 Stanley 他們在疫情期間大膽開設分店的原因相當簡單,就是「機會」!

Stanley 說:「第三分店的位置十分理想,剛好遇到店舖上手的租客因疫情影響而沒有完成租期,餘下一年多,且在疫情期間業主願意減租,再加上政府推出消費咭,以及當時能迎來零售業一般來說的聖誕節和新年旺季。」考慮過各種因素,機會來了飛雲,便決定一試!

當然,疫情雖然讓租金能有所回落,但畢竟或因工作情況的不穩;經濟大環境的向下而使大家的消費力有所降低,Stanley 也回應這是難以避免,例如因為大家在疫情期間都未能出國旅行,所以原來銷情甚佳的 GoPro(運動相機)受到了較大的打擊。

但 Stanley 更深明,作為潮流家品店,最重要的便是「夠潮和新鮮」,因此秋葉原一直發掘不同的可能性,近期他們開設的玩具區便是新的嘗試,當中,早前推出了小朋友電單車,反應熱烈!小編身邊的媽媽們無人不知這部「電單車仔」,受歡迎程度一時無兩!此外,乘著動畫《鬼滅之刃》的大熱之勢,Stanley 他們也果斷入貨,當然,Stanley 坦誠透露很多的也是慢慢在摸索,因為既希望可帶領潮流,但也不能脫離大眾的喜好和需求。

秋葉原除了主要引進日韓大品牌外,也會引進一些價錢合理,技術配置適中,性價比較高的小家品或電子品牌,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作為中小企,優勢正好是靈活和彈性,而在推出市面前, Stanley 及其團隊會先作試用,了解其配置,熟悉產品運作後才正式推出,「以消費者的角度,在實體店購買或有實體店的支援,最重視應是電子產品的售後保養,所以這也是我們最為重視的一環。」Stanley 總結。

 

後記:

疫情這個「黑天鵝」讓澳門中小企迎來很大的挑戰,當然,部分如超市、便利店的企業,影響甚為輕微或是利潤更有所增長,但不管是哪一行業,也有著不同的可能性,在舊區創業可能為該區帶來新的養份和顧客群;以為「借殻」創業能有較輕鬆的起步也不是必然,重要的是如何去把握機會和勇於嘗試。而且,縱使如受訪的兩位原來素不相識,也從事似乎風馬牛不相關的行業,但訪問後原來大家也能有一些合作和進一步交流的空間,只要有準備,願嘗試,很多不可能其實也能化為堅實的行動。

 

 

採訪:大島尤嘉莉、伯頓、笑皇子、Diana
撰文:大島尤嘉莉
攝影:Alex Chan
設計:翼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