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否定澳門是一個很小的城市,也不會或不可能否定澳門是一個 “有錢” 的城市,但每當說到 “環保” 兩字,心裡總覺得我們這有錢又細小的城市就是 “力不從心”。

就以垃圾說起,澳葡政府在1992年建成的垃圾焚化爐 (即澳門考察垃圾焚化中心) 曾經風光一時,配備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並達到歐盟的排放標準,且焚化產生的能量能轉化為電力自給自足,並可傳輸至公共電網,而焚化後的垃圾則成為爐渣及飛灰,體積只有原來垃圾體積的1/10,並成為不少地區參觀考察的對象,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局長黃錦星就曾率代表團到澳門考察垃圾焚化中心。

當年建成的垃圾焚化爐原設計上是每天能處理864噸垃圾,本可滿足2012年的需要,但設計者怎會想到澳門自2003年後 “突然富貴”,遊客大增,居民的垃圾量也與日俱增,結果垃圾焚化中心在2006年展開擴建工程,增加三台焚化爐,令每天垃圾處理能力提昇至1,728噸。但問題是,走過了20多年,澳門現時仍是所有垃圾不理怎樣就拿去焚化,而由於現時澳門的垃圾焚化爐對垃圾在焚化前沒有進行分類。因此,不恰當的垃圾如鐵鋁容器 (未必全部也由 “收買佬” 拿去回收) 或電子廢料等送進焚化爐內,產生大量有害氣體或二噁英,而這樣也使 “有用” 的垃圾 (可供循環使用的物料) 和沒用的一齊 “大鑊燒”,垃圾量相信只會一直颷升。

當然,大家也可能有看到在街頭擺放了一些回收箱,各以藍、黃、啡、綠的顏色作標示。可能小時候看多了香港電視,“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的口號記憶猶深,但也正好讓筆者 “想不起” 那澳門在這方面如何推動,單是在街上找到那些分類垃圾桶已不算很容易,而且很奇怪的是不知為何那些回收桶與 “玻璃” 的回收箱要放在不同的位置,曾試過把一要把膠樽和玻璃樽拿去回收箱,結果是去了一個點再去另一個。另一方面,雖然環保局正推行 “減廢回收攞滿Fun” 計劃 (http://www.dspa.gov.mo/ecofunweb/tc/index.aspx),把 “儲夠” 一定數量的回收物品拿去收集點,就可以獲得積分換取超市禮券。不過因為回收站的開放時間一星期只有一天,時間也往往只有兩至三個小時,筆者見到的均是一班公公婆婆在休憩區拖着一堆堆回收品在排隊等候 (回收時間仍未到),卻難以碰對時間而無緣換領,且如果錯失了本週的機會便要把回收物繼續安放在家一週。

而筆者最震憾的,莫過於澳門的污水處理,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早已被揭連續6年每日有50%污水未經二級處理便排放出海,二級處理也稱生化處理,採取生物化學的方法去除污水中的大量有機污染物,使污水進一步净化,經二級處理後的水質,較一級處理的水質大爲潔净,可養活魚,對人無害。而現時一半的污水只通過機械處理,也是一級處理,將污水中的漂浮物和懸浮物如垃圾、浮油、沙礫、淤泥等的大部份除去,並調節污水的PH値,加氯消毒後便排放入海。相信大家也了解澳門的海灣基本是 “死海”,海水流動緩慢,加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和A區的填海建設,其實就像是把澳門半島的東北區 “圍住”,這樣怎會不使得黑沙環海邊  (污水排放處) 經常臭氣沖天,澳門的沿岸水質可想而知。

不得不提的是,1995年落成啟用的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當時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污水處理技術,設備來自歐美各地,整個處理程序都是在一個密封的環境中進行,污水、臭氣在密封環境中被吸收,不會溢出污染外間環境,而至1996年底,澳門半島80%的污水已接駁污水處理廠,而據環保局的資料顯示,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三座於上世紀90年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本設計的處理能力可應對100萬人口的城市需求,但想不到的是,澳門現時60多萬人口早已 “爆煲”,當年是重點是把污水渠網接駁至污水處理廠處理,但現在連污水也未能及時處理。

但最無奈的是,由於原廠房結構承載力與額外負載限制等因素,基本上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難以升級,雖然有期望新的營運合同帶來轉機,但充其量只會是 “優化” 管理,在硬件未能配合下,處理能力根本不足以應對,污水只會繼續流!或者 “流遠一點” (因為當局於2015年底完成把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管延伸工程,將產生的尾水排放至較遠的地方)。但既然有報導表示自2009年已超過了處理能力,那為何一直也沒有新建污水處理廠的計劃?政府表示未來港珠澳大橋的珠澳人工島南端將建造新的污水處理廠,那即是說現時這情況要待3、5、7或10年才望解決 (以回歸後本澳公共工程的往績,3、5、7、10年就當是一個過眼雲煙的數字便好了)!

這幾年大大小小的規劃也有向公眾諮詢,展現了美好的藍圖,例如現正諮詢中便包括《澳門特別行政區五年發展規劃 (2016-2020)》 (http://www.cccmtl.gov.mo/main.aspx?l=cn) 和《澳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 (http://masterplan.macaotourism.gov.mo/),前者的其中一個目標是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並推動源頭減廢,污者自付;制訂污染源排放標準及監管等法規;並表示在環保方面重點推動三大工程建設:擴建優化垃圾焚化中心;建設固化飛灰堆填區;優化澳門半島污水處理廠;而後者的目標則包括提升旅遊行業的環保標準,並在發展多元化旅遊產品提出營造濱水空間的策略,新建濱水區成為居民和旅客的親水空間。規劃的目標和策略總是大眾所喜愛的,時常有人說 “規劃趕不上變化”,澳門近年的變化誠然是巨大的,但如污水處理廠的規劃也未免落後了15-20年!至於聽說了多年的源頭減廢和垃圾分類,單憑大家的自覺也需要一定的硬件和措施配合吧!再者,還有廚餘處理、建築廢料堆填區爆滿等一大堆問題,總聽到有聲音或規劃文件說正 “優化改善中”,但眼見的是……或者大家先各家自掃門前雪,做好自己的本份吧!

註:圖片來源自http://www.ceslasia.com/

最後修改日期: 2022 年 12 月 1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