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樂業” 可說是生活美好的代名詞之一,而近幾年關於 “買樓”、“炒樓”、“換樓” 等話題不僅充斥在報章電視,也同時成為長輩與後輩間,朋友與朋友間的 “必談” 話題,買樓是 “人生必經的階段” 沒人敢說絕對 是,租樓不也是一個選擇?背負貸款30年成為 “樓奴”,又或把錢花在其他生活享受等話題也持續 “惹火”,不過在這些話題當中,我們對澳門的樓又知道多少呢?是否可轉轉目光不從投資價值;不從是否 “應買”,而從 “宜居” 的角度探討一下 “澳門街” 的 “樓” ?

新樓就係 “唔見駛和縮咗水”?

“一廳七門” 就是經典戶型?

唔怕生壞命,最怕改錯名,“壹號” 是最豪?“八號” 會最發?

聖經故事有 “五餅二魚”,澳門經屋也要奇蹟?

樓書內容隨時代轉變越來越 “虛有其表”

土生土長澳門人,遵循儒家傳統智慧希望努力讀書脫貧,讀足三十年,雖未脫貧但未至於 “月光族”。從小就希望澳門係大中華甚至世界嘅大舞台爭氣點,唔係次次睇新聞見到大三巴牌坊logo便估到報導澳門嘅負面消息,去旅行唔鍾意講話來自香港,”I’m from Macau”,最多補句 “next to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