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2023年開業的Nok Song,地點位於新口岸附近,裝潢以溫馨啡色暖色調為主,彷彿置身在泰國中,樓底高空間感十足,出品及品質相當精緻,有別於澳門一般吃到的泰國餐,到底為何會在澳門選擇開一家泰式融合菜?而Nok Song的名字又是什麼由來呢?
名字的由來
負責人指出餐廳名字 “Nok”在泰文中意指「鳥」,而「金翅鳥」在泰國亦是祥瑞之一,帶來光明;“Song”是代表著店內2位主廚;而在中國文化中,龍和鳳是吉祥物的代表 ,象徵著繁榮與幸福。他希望能夠透過這家餐廳,將這種吉祥的象徵帶給顧客,這不僅是一個名字,更代表了合作與和諧的精神 。同時暗示著是鸞鳴餐廳的意思,因它由兩位合夥人共同經營 ,餐廳名稱不僅在名字上具有深意,也在品牌形象上為餐廳增添了獨特魅力。他們專注於泰式融合菜,意在將泰國各地的特點融會貫通,創造出 獨特的菜式。


為何要與眾不同?
兩人自疫情前就已經開始籌劃在澳門開設一家與眾不同的泰國餐廳,這是兩位主廚的理想,希望透過餐廳宣揚追求優質食物,烹煮食物技巧,食物是生活享受的一環,亦希望透過餐廳令更多客人認識融合菜的多元變化。而其中一位負責人曾在政府工作,但因為對餐飲業的熱愛而選擇投身於餐飲行業。其中一位負責人曾在政府工作,但因為對食物的熱愛,煮食的敏銳,不繼的廚藝進修而選擇投身於餐飲行業。而另一位合夥人是從事中餐工作的,他表示因為疫情後其他國家餐飲業的氛圍和技術的提升,則澳門反而每況愈下。強調作為一個旅遊城市,澳門若想吸引更多遊客,就必須提供多元化的選擇,而不僅僅單一依賴博彩業發展。他指出,若一個產業不進行變革和創新,則無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因此,他們希望通過開一家新的餐廳,展現出一種新式的泰國餐飲文化,同時可以帶動多一個產業。
在選址方面,認為在澳門開店必須要有「感覺」。他表示自己考察了許多店鋪位置,一來是在租金上的考量,二來是不想要兩層高的鋪位,原因是一層過出餐方面比較衛生,同時可以留意到顧客的反應和評價,作為廚師的角度,更希望了解顧客對出品的評價,有哪些需要去改進。在選定位置後,他們便開始進行裝修,他提到Nok Song的餐廳設計,這位設計師是他曾經合作過的,他表示這就是一個產業帶動一個產業,行業間需要有流動,意思是行業間需相互成就,有新店開業自然而然需要裝修和設計,這次店鋪設計上與傳統餐廳不同,餐廳內設有開放式廚房,客人可以隨時看著員工出菜,他們的廚房設計專注於泰式融合菜,意在將泰國各地的特點融滙貫通,創造出獨特的菜式。
他談到泰國菜的地域差異,在泰國東南西北、中部等地的菜式各具特色,而對咖喱的口味都不一樣,辣度、咸度和甜度口味各不同。他希望保留這些獨特風味,嘗試精選他們有的特色,剔除本地人比較難接受的味道,把優化後的味道帶到澳門,令客人感受和體驗另外一種風味的泰國菜。
堅持與品質



對於食材的選擇,他強調餐廳始終堅持使用優質的食材,例如提到店內的蝦餅是每天用全手工製作的,蝦餅使用的每隻蝦都要經過手工處理,以及店內咖喱醬是使用傳統石盅來製作的,而石盅是親手從曼谷帶過來的,每次做咖喱都是人手製作,這過程均是繁瑣和艱辛,但強調這樣的做法能夠更好地保留香料的原始味道,避免加熱過程中香味的流失。他表示每一道菜都承載著廚師背後的心血與努力。不斷嘗試,尋求每一個細節的完美,做到色香味內俱全,例如「鹽焗魚」,加入香茅、南姜、檸檬葉的香料,在送至客人面前才處理,確保每道菜品都能讓顧客感受到他們的用心。
而他坦言,雖然這樣的製作會使成本上升,但他更看重的是餐廳的口碑。他深信開設餐廳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要提供優質的用餐體驗,讓顧客感受到他們的用心。他承認,這樣一來經營難度必然增加了,因為目前人力資源和內部成本都在上升,而在澳門的市場環境中,這也使得經營餐廳的挑戰更巨大。
他回憶道開業初期疫情剛結束,他們面臨了許多挑戰,因為在物流上仍有較大的困難。他強調現在的競爭不僅僅是在澳門的餐廳,而是與整個大灣區的餐飲業競爭。對於北上消費的影響,他認為菜單不能一成不變,現在餐廳每三到四個月會轉換一次menu,受歡迎的會保留,同時也嘗試不同的貨源,他們希望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努力,讓Nok Song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他認為經營餐廳可以是兩個面向,一種是為了短期內獲取盈利,另一種是以長期的口碑為重心。他強調若只是為了賺錢而經營最終可能會令人失去對行業的熱情。他希望自己的餐廳能夠在保持盈利的同時,也能夠給顧客帶來不一樣的用餐體驗。
對未來的展望
在談到對Nok Song的未來展望時,他表示希望能夠不斷提升菜品的多樣性和創新性,吸引更多的顧客,也希望餐廳能成為澳門的一個地標,讓更多人了解和喜愛泰國美食。面對市場的挑戰,他認為必須保持靈活性,隨時根據顧客需求和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他相信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推薦菜式
烤沙嗲意大利春雞配泰式糯米飯
這道菜結合了傳統與創意,先用沙嗲醃製春雞,再以炭火烤至外皮焦香、內裡多汁。搭配的泰式糯米飯更是亮點,用蝦頭油、乾蔥和檸檬葉生炒,香氣層次豐富,與沙嗲烤雞的濃郁風味相得益彰,值得推薦。
冬陰功湯
作為泰國菜的經典代表,這碗冬陰功湯將酸、辣、蝦三種味道發揮得淋漓盡致。上桌前更用虹吸壺把這3個最主要味道呈現出來,用蝦頭、蝦殼和泰國香料熬製的蝦清湯,上桌前加入新鮮檸檬、魚露和花奶,酸辣開胃,湯頭濃郁卻不膩口。
檸檬葉香茅鹽焗原條黃花魚
選用時令的黃花魚,用海鹽、香茅和檸檬葉焗製,魚肉的鮮甜與香料的清香完美融合,口感細膩又不失層次感。
黃咖哩粉絲蝦煲
蝦肉新鮮彈牙,與咖哩的辛香完美融合。粉絲吸滿了濃郁的咖哩蛋醬汁,口感爽口滑順又帶點微辣。
採訪: Diana、Gloria
撰文: Gloria
攝影: Tim @ Tim’s photography

《ZA誌》(zamag.net) 創立於2012年11月,志在集結一班澳門創作人士從他們眼中介紹澳門鮮為人知的一面及發表屬於澳門人創作的文章或感想。十年以來,《ZA誌》仝人堅持多元共融的創刊理念,並不斷嘗試新的主題和視角,以澳門出發,讓澳門人多一個途徑深入了解身處的城市,也讓世界認識澳門獨特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