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新浪潮泛指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一個潮流,參與者多為擁有外國電影課程資歷,及後回流本地電視台發展的一群年青導演,當中包括徐克、許鞍華、嚴浩、譚家明和方育平等等。這群年青人著重人際關係、社會問題、香港文化為電影題材,為當時的香港電影帶來一片新景象。

海報

再仔細研究是針對在1979-1983年一批作品,比較著名有徐克的《蝶變》及《第一類型危險》、許鞍華的《瘋劫》及《投奔怒海》,譚家明的《烈火青春》、章國明的《點指兵兵》及《邊緣人》,嚴浩的《茄喱啡》及《夜車》等等。當中仍然以導演身份活躍於電影圈,大概只有徐克和許鞍華,徐克已經轉型向商業大片。仍然以關懷社會,人文情懷為電影題材就只剩下許鞍華,觀乎其近年的作品,《天水圍》兩部曲以及《桃姐》,還是忠於呈現香港中下階層的社會面貌。那幾位曾經滿腔熱血的年輕導演逐一淡出,或多或少可以看到香港電影這些年由盛轉衰的生態。

許鞍華就曾於訪問中提到:「如果我們當時有一個共識,或者一起合作,將這件年事變成一種在經濟上與藝術上可行的東西,團結性的事情,我相信會好很多。因為電影不只是拍片,更是一個文化形態,需要系統化及企業化,將經濟結構與制作結構的系統弄清楚。我們沒有把它變成一套製作的方式,亦沒有團結力量,沒有合作,最多是大家不互相鬥爭,我覺得這是比較可惜的。」

《瘋劫》是許鞍華的首部作品,當時是1979,她只是32歲。劇情是根據轟動1970年的龍虎山雙屍案,一對情侶被一個懷疑精神有問題男人殺死,事發當日係女方生日,他們在龍虎山慶雙雙遇害。男死者港大畢業,當時任職教書先生,女死者為學生。

如果你是80或90後,正擔心1979年的電影會不會好悶。皇子告訴你,可以放一萬個心,因為我也是80後,看完《瘋劫》,第一個聯想到的電影作品是《踏血尋梅》,兩者同樣是以一宗真實的社會事件作背景,同樣是以案件後發生的事為主軸,再從身邊人對事件的態度及回憶,抽絲剝繭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皇子為各位整理出以下三大看點:

故事結構
電影以命案發生為開始,之後隨著時間線不停「倒敘」及「插敘」,節奏時快時慢,時而懸疑時而迷離。編劇故意在張艾嘉追查真相的過程中,加插不少靈異元素,製造出不安、無助、困惑及悲傷交錯,相信對於當時的觀眾來說,這種敘事手法相當新鮮,今日看亦都不會過時。其實本片編劇是當時紅極一時的才女陳韻文,著名電視劇《家變》,就是她的創作。

人物描寫
除了三個主角,《瘋劫》還有大量小人物角色,將社會不同階層、年齡、背景的代表人物都納入片中。二叔公、嫲嫲及一眾街坊,所有都很生活化,很有「人」氣。《瘋劫》描繪的不是某個特定的圈子或年齡層,而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電影中的人物性格各有好壞貴賤,從他們一兩句的對白就透露出他們對男女主角以及命案的看法,有刻簿亦有憐憫。同時,側寫了很多70年代的生活趣味,例如路邊叫賣「衣裳竹」、有人叫「磨鉸剪鏟刀」、「菲林曬相店」、「熟食手推車」、「擺賣糕點」的小本生意,這些小事物在現今社會早就消失了。

港澳實境
《瘋劫》在西環餘樂里一帶的舊唐樓拍攝,影片的40分鐘左右,更有部分澳門場景,由於當時未有電腦特效,全部都是實境拍攝,充滿懷舊氣息,各位可以籍此機會一睹澳門70年代的風光,其中一幕是在當時仍未填海的西灣拍攝。

各位觀眾記得準時入場,開首的兩三分鍾是一段看似雜亂無章的零碎片段,二叔公問趙雅芝何時結婚、趙雅芝接電話、神經漢走過、萬梓良掛電話。你要牢牢記住這三分鍾的片段,當你看完整部電影,再回想一次,你就會發現導演及剪接的功力有多深厚。

是次的修復版本,電影長度由當年的85分鍾加至90分鐘,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的可以說明2017年「首映版」。

有關電影放映的詳情,可到戀愛電影館的網頁或facebook專頁查看
http://www.cinematheque-passion.mo/cn/Programme/secret
►16/9 (Sat) 16:30
►23/9 (Sat) 21:30

最後修改日期: 2021 年 4 月 1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