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街市,是放學經過會買一串牛什的記憶

是每年舞醉龍排隊取龍頭飯的地方

是一代澳門人回憶中的標記

也是「洪記糖水」屹立了36年的寶地

「紅街市大樓(葡萄牙語:Edifício do Mercado Vermelho),是目前唯一被列入澳門文物名錄上的街市建築,亦是仍運作的澳門街市之一。紅街市大樓位於澳門高士德大馬路及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建於1936年。」--資料來源

紅街市在很多澳門人心目中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街市,紅彤彤的外牆是鮮明的標記,加上周邊有很多傳統特式店舖如龍華茶樓、晶記餅家、龍天燒臘、祐記龍鬚糖……連《激戰》的賤輝也住在這一區,其知名程度早已連遠在台灣和國外的旅客也會特意來跑一趟體驗一下澳門的本土風情,更何況是一眾住在這一區的街坊街里,對這紅磚背後又累積了多少的回憶和感情。

而其中見證着很多就讀附近學校的熟客由小學到畢業,從1976年首次開始街頭擺賣水果,經歷過幾次轉變,最後在1980年正式開業的「洪記糖水」,也沒想到在這個紅磚街頭,一做就做了36年。

「當時剛剛結婚,有人給了我們一部車仔就開始擺檔,起初賣水果,最大的兒子剛剛出世,每天又要開工又要照顧他當時生活真的很辛苦,到79年時就轉行賣糖果餅乾,一到新年很多人買回鄉,後來又試過賣布匹,總之甚麼都試過,為了這頭家,甚麼也得做。」人稱「大家姐」的老闆娘慢慢說起她的故事,眼中彷彿回到40年前的那天。

說到「大家姐」這個名稱,就連老闆也忍不住口幫忙解釋道:「以前她有十兄弟姊妹,很多弟弟妹妹都會來幫忙,紛紛叫她大家姐,所以街坊聽見了也調侃地跟着叫她大家姐,一叫就叫了幾十年。」

老闆珍藏的照片,青春時期的大家姐

「1980年開始做糖水時最小的兒子剛剛出生,賣糖水也是剛剛起步,所以聽見哪裏人多生意好就要往哪裏走,試過早上推車去三角花園,下午就跑回來紅街市,剛好有個位置早上是賣藥材,下午沒有用到,我們就把握這個機會長駐在這裏。而未回歸之前,每日就由市政廳查牌的負責人收5元,給我一張票以茲證明,後來日子久了,他們也看着我的兒子長大,彷彿就像真正的街坊街里一樣很有人情味,從來不擺官威。」

家庭的重擔讓大家姐和老闆想盡各種辦法去增加收入,於是開始嘗試販賣麵食。但畢竟起初也是甚麼都不會,當時老闆為了研製咖喱雞,每天都要試味,不是太辣,就是味道不夠,吃到他們的兒子一聽「咖喱雞」三個字都怕了。

「其實到現在我甚麼都不會煮,也不愛做家務,只是喜歡出來擺檔和街坊聊天,所以所有糖水麵食都是靠老闆他呢!剛開始時還試過因為還沒有搞清楚就嘗試用煮熱糖水的方式去煮好像西瓜西米露的凍糖水,結果把糖水煮到一塊塊像冰一樣的呢!但因為他很有耐性,願意很花心神慢慢去學習,後來終於無師自通,一做就做到今日。」

大家姐笑着解釋當時可以賣甚麼,剛回歸時還是叫「臨時澳門市政局」呢!

「老闆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開始煮糖水,我就6點半開始出來擺檔,做到下午小朋友放學就回來跟我們一起收檔回家,最忙通常都是中午那段時間。後來捱到80年代初終於獲發正式的牌照,心裏也安定下來,一家六口畢竟就算自己不吃兒子們也要吃,又要交學費又要日常生活開支,所以就算要每天早早起床也要照顧好他們,但好在兒子們都知道我們很辛苦,會常常來幫忙,大的就幫忙打包,小的就幫忙收檔推車。所以他們長大後常常叫我們早點退休,不要再那麼辛苦,但我們這一代人做了這麼久,自己還有力氣做,哪有這麼簡單說停就停。」

看着大家姐笑着流露出那份喜悅和感恩的心情,不禁想起那一個年代的爸爸媽媽,總愛說一句「自己唔食細嘅都要食」,憑着一份愛和堅持,多辛苦也要把小朋友照顧得好,哪怕父母沒有時時刻刻伴在自己身邊,小朋友也會知道他們的辛苦,乖乖做好功課努力學習,也許這就是真正的「身教」,孕育出今天澳門多少個棟樑。

「我們做糖水甚麼都好,都是想用最好的材料慢慢用時間精心熬製,『有無料』其實客人一吃就知道,騙不了人的。有一年我們做冬瓜水,都是買藥材回來親自煲煮,而且都會選用一些比較有質感的瓶子,所以成本都比較貴,但見我們賣得很好,就開始有人跟着做,用便宜很多的價格來搶客,但奈何當時遇上SARS期間,所以生意也變得比較淡,也只能降低定價去遷就,但這樣下去也沒意思,所以後來就寧願不做了。」

一個雙拼的粉麵才澳門幣20元,也只需要8元就可以帶走一碗「落足心機」的糖水,在這個物價上升比飛機還快,人人喊苦着「百物騰貴」的澳門,居然可以用如此優惠的價錢品嚐到這麼用心的美食,難怪到今天街坊們會如此對洪記糖水依依不捨。

除了每一款材料好、濃郁香滑的糖水外,《洪記》還有一個獨有的特色,就是雙拼甚至三拼。

雙拼麵食就聽得多,原來糖水也可以來個三拼,因為每一款糖水都有各自的功效和特有的質感,加上有時候一個人吃不了兩個糖水,但又想可以同時享受兩種美味,大家姐就獨家研發了「雙拼糖水」,芝麻糊喳咋、蕃薯腐竹,讓你可以兼享芝麻糊的香濃幼滑和喳咋的口感,更可以同時起既去濕又滑腸的效用,只此一家。

「這麼多年來都沒怎麼加價,供應商沒有加價,自己也就不會故意去加,是我們本來做人的宗旨,今天就算蝕了一點點,就明天去努力賣多兩碗糖水賺回來吧,但就沒必要去刻意加價,來幫襯的都是街坊,夠自己生活就好了。」

「可能做了幾十年,所以很多街坊都很愛錫我們,曾經有個舊時常常來吃糖水的學生,她畢業後也專程在國外買禮物回來送我,又試過有個客剛好經過我的檔就走來問我要一個膠袋,原來是要裝起一大袋車厘子給我吃。有次因為去了旅行有一段日子沒有開檔,他們也會擔心我們是不是健康不好,所以那份感情就好像家人一樣,很不捨得他們。」

如果你曾經花過少許時間,坐在這個街頭,吃一碗真材實料用心製作的糖水。

你會發現,每個街坊就好像她的好朋友一樣,時而跟她聊聊天氣,時而送個蘋果給她吃。

無論紅街市魚欄的賣魚佬、旁邊檔口的賣水果、還是每天來買菜經過的媽媽們,都會和她打成一片。

一個小小的檔口,左邊賣糖水,中間放冰櫃,右邊煮麵食,小小的空間,卻有無窮的溫暖。他們用歡樂去感染身邊每一個人,用誠意製作出每一道讓人回味的美食,卻因此累積了難以痊癒的傷患。

「醫生說是關節出了問題,腫了一個濃包,手轉動不了,每半年就要去抽取一次,曾經試過8月份去了整個月的旅遊,結果身體沒事了,原來是每天煮糖水常常要很用力,又要搬動重物上上落落,所以醫生都叮嚀,實在不宜再做粗重功夫,子女也多次勸說,所以最終思前想後決定1月尾榮休。」

消息一出,讓很多光顧了很多年的街坊都大嘆惋惜,紛紛特意跑來和大家姐道別,吃一碗從此只能成為回憶的味道。

就在最後一天,家人們都特別齊聚一堂紀念這個日子,老闆和大家姐徐徐收拾起每一件工具、放好每一個廚具,看着這個陪伴了他們36年的檔口,當下,彷彿就像回到當天他們一家人推着車,雖然每天都很勞累,但卻快樂地笑着的時光。

2016年,一個陪伴了我們36年的味道,最終劃上句號。

為了讓澳門人享受真正的美食,他們付出了多年來的時光和堅持,可惜最終也敵不過日積月累的辛勞。

即使再過幾多年,我們都會懷念那一碗有海帶、陳皮和臭草的傳統綠豆沙、芝麻是自己親手磨的香濃芝麻糊、一塊塊巨型蕃薯的份量還比糖水多的蕃薯糖水、每一粒都是人手搓的麻蓉湯圓、白果腐竹、芒果涼粉、椰汁紫米、香芋喳咋……還有數不盡的回憶和捨不得的街坊情。

洪記糖水,謝謝你們帶給澳門人的一切,有緣再會。

從一開始決定撰寫【一百個澳門人的故事】,就是因為覺得澳門變得很快,生怕還未去到能和子子孫孫訴說澳門舊時的面貌是怎樣的年紀,很多人與事就早已經消失殆盡,所以想趁這些人情味還在的時候就趕緊把他們一一紀錄下來。可惜「計劃趕不上變化」,只是來到第四個故事,就已經見證了一間店舖的榮休,不禁讓人慨嘆,到底今時今日的澳門,還留下甚麼?正當我們感恩和留戀上一代的溫暖和熱情,而在日轉星移的這一代又能否延續下去?生活在這個讓人感概萬千的小城裏,希望《洪記糖水》的故事能讓我們記得伸出雙手的溫暖。

撰文:嵐
採訪:嵐、伯頓
攝錄:Yuzuman
設計:翼
製片:Sam

最後修改日期: 2023 年 10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