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澳門,就是旅遊。澳門的歷史遺產和美食文化為世界所認識,甚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獲得國際美食之都等的美名,近年亦有大大小小的節慶活動吸引海外遊客。除了需要旅遊產品本身足夠優質,到位且吸睛的形象包裝同樣不可或缺。

擅長利用活潑色彩的衝撞,簡約但具象的線條,先吸引眼球,再扣連記憶點,他參與設計的活動面向澳門市民,大多更會推銷往外,別樹一格的設計語言使他的作品面對眼花撩亂的大眾市場,依然能突圍而出,甚至得到國際專業設計界別的注視。

「想人記得,澳門有個設計師叫做歐俊軒。」他說希望透過另一種軟實力,為澳門躋身國際舞台的一席之位。

要比就跟世界比

歐俊軒工作室的書架上,若干奬座列陣在前,嚴然排出一條戰線。

成為設計師不過五年,歐俊軒銳意在國內外的比賽爭逐一番成績,尤其覬覦業界為主的專業級國際賽事,收獲豐富,包括第97屆紐約藝術指導協會年度獎-銅方塊,紐約藝術指導協會提交ADC Young Guns 17,日本東京字體指導俱樂部TDC年度獎,香港環球設計獎-銀獎,GDC17平面設計在中國-評審大獎/ 提名獎,台灣金點設計獎,澳門設計獎-提名獎,第十一屆澳門設計雙年展-銀獎等殊榮。

ADC獎是國際設計職壇上公信力極高的奬項,參加者大多經戰商界,提交的參賽案例不乏為國際品牌量身設計且真實執行的創意方案,而非紙上談兵。歐俊軒迎戰的系列作品中,雖然未達至為全球知名品牌服務的高度,但好一些是為澳門政府推廣至海外的活動做品牌設計,也是相當講究國際化的項目。

Young Guns是頗受年輕創意工作者青睞的榮譽,創立旨在發掘創意行業中30歲或以下的新星,去年就有來自全球45個國家的數百名參加者參與角逐,評審團花費兩個月完成多輪的審議辯論,甄選出81名入圍參賽者﹐再從中精選28名獲獎者。

世界級比賽往往萬裡挑一,歐俊軒在Young Guns的賽場上就曾經屢敗屢戰三年。「之前很失望,見到自己跟別人差距太大了。」持續比賽,持續無功而還,卻越戰越勇,而且漸摸索到方向。「過程中會發現自己的不足,思考如何跟世界的水準接軌,既迎合市場,卻又要別開新面。」

歐俊軒的技能是土生土長的,高中時開始學習設計,亦在本地高等學府的設計專業畢業,證明本地出品從不遜色。高中時學有小成,然後在本地企業和機構實習,開始從業界瞭解何謂設計。及至大學,去過廣州和北京實習,方體會到澳門市場的單一,亦發覺以為的標準不合時宜,別人在做的東西已經超前自己的想像。再在芸芸的比賽較量中,見識到設計創意的繁花似錦,證明工匠式的技能尚可以埋頭苦幹,創造者的視野卻需走出去開眼界才能滋長。

他從受聘於私人機構和政府部門,至年前自立門戶,發掘遠及內地甚至國外的客戶,有內地專門上門提供寵物照料服務的公司,有目標市場在歐洲的英國劇團,也有瑞士聖加倫的音樂會,都是一些獨特的品牌和服務。他說,「大家說要走向大灣區,但我認為設計師應該走向世界。」

藝術有價

研究視覺美感的,大抵都曾經有一個藝術夢。歐俊軒提到,中學時候很尊敬的一位陶藝老師畢子融,是他的思想啟蒙。

畢老師之前在香港理工大學做系主任,後來到澳門理工學院成為第一代華人校長。他在教授陶藝時,很常問學生為甚麼。歐俊軒曾經告訴老師想成為一位陶藝家,得到如此回答﹕「你決定了我會支援你,免費教授都可以,我的陶泥就隨便用,但你必需要先回答我,為甚麼要這樣做?」歐俊軒憶述著老師很多關於為什麼的詰問,都激起了他的反思。

現在問及他是否想將自己的作品放入藝術殿堂,他拒絶得異常肯定,他知道自己想前往的地方是商場,而不是美術館。

因為參與藝文活動的設計項目而為界別熟悉,難免讓人將他的設計品和藝術品掛上關係,甚至覺得他不就在從事藝術相關行業嗎?歐俊軒斬釘截鐵﹕「我包裝的都是商品,只是不同的商業形態。」他想扭轉很多人關於商業的誤解,拿政府的文化活動為例,雖然不是明買明賣的金錢交易,但他們同樣需要藉由宣傳吸引人流,或是拓展知名度,甚至以活動作為推銷澳門旅遊消費的切入點,當中需要達至預期效益,那已經是非常明確的商業行為,跟推銷房地產、或是餐廳之類形式類同,只是應用在不同的領域上。

一門關於溝通的專業

「藝術家解決自己的問題,設計師卻是解決客戶的問題。」兩者經常被渾為一談,但在歐俊軒眼中從不曖昧。前者的價值來自個體的獨立性,後者卻需要先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無論是對於客戶,還是產品所在的市場本身。

成立自己的公司,創建團隊之後,歐俊軒從一個設計師,逐步轉營為設計管理者,當中來自曾經失敗的一些小領悟。「起初念頭很多,心頭亦高,很多時候想做到最好,卻沒有考慮到那個人和那件事是否需要,現在想法不同了。」設計管理者也可想像成一個協調員的角色,這個角色之所以重要,因為正如他的領會,「溝通是合作和建立關係的基本,若然沒有辦法跟客戶溝通,作品也沒有辦法跟受眾溝通。」

設計師可以是顧問的角色,不再只承包純粹若干畫面的美工,而是要從品牌包裝作整體考慮,為客戶的產品建立一套關於視覺識別的完整系統,亦有責任告訴客戶如何判斷設計的優劣,以及設計在營銷上的重要地位。

「澳門對設計的重視,未必可以在一時三刻跟紐約、倫敦、東京等文化重鎮相提並論,但已經在改變,十年前後的visual identity都明顯要求高了」。

美感只流於初階競賽

畢老師的教導套用到歐俊軒的行事態度,也大大影響著他的設計觀念,「設計市場上做得靚的人太多了,最重要還需靠這裏。」他指了指腦門。

正如手捏一件成功的瓷器作品,關鍵不在美醜而在概念,例如它造成如此形態的原因,以及是否能符合它擔當這件器物所應有的形狀,例如水杯可以裝水、花瓶可以不喧賓奪主地襯托花枝。對一件事有充份的思考,才能萌生意義。

他以自己其中一個項目作品,澳門基金會「澳門記憶」網站的品牌包裝策略為例。為了呈現澳門的舊貌景觀,初時運用了不同的畫風,試畫了幾個版本的古舊特色建築,但發現思考方向錯了。這類型的標誌性建築插畫,其實已經在宣傳品上出現太多次了,所以畫功再美,市民看來也不會有重大分別。加上,怎麼畫也不是澳門市民能輕易產生共鳴的圖像,說白了是沒有澳門人記憶的所謂「澳門記憶」。

所以他知道,不是展示畫功的時候了,於是與合作機構商討,從古籍找來一張具歷史意義的古地圖,以此為背景和基調,再用他新穎的設計手法去重新揣釋。視覺呈現毫無爭議是設計師的工作,但他嘗試多走一步,同時思考圖象的載體,經雙方反覆討論,決定印製「珍藏版古地圖澳門通」。澳門通是市民的日常用品,透過這張咭,遊走於澳門街角,圖案跟載體功能又有意象上的連貫。作品大受歡迎,近3000人參與可以贏得這張澳門通的社交平台活動,甚至不少的留言,查詢若然未能幸運抽中,可以在哪買到,可見其市場反應和價值。

荷蘭地鐵站的設計讓他印象深刻,當中不見一個圖案,全是文字,卻讓人看得舒服時尚。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每日要接收的東西多得讓人吃不消,因此減少多餘的花巧,如他所說或者亦是未來的設計出路和發展方向。

設計完美所以失敗

歐俊軒有遠大的目光,所以看到很遠的舞台,但實踐起來,卻又如此貼地。而他的貼地,成就了設計之必要。

時下甚麼都喜歡跟藝術扯上關係,似乎像是個關於品味和地位的頭銜,冠上,就升格了。卻很少人好像歐俊軒,著意要跟藝術「劃清界線」。他言明,他的目標,絶對不是曲高和寡的進路,而是希望用設計師的身份,迎合最多的人,包括市場和客戶。

那並不代表設計師沒有要求,而事實上,歐俊軒說自己也是個「奄尖」的人,只是明白,這雙刃劍的特性而小心操弄,「我當然希望精益求精,但必需接受現實很多時就是未如所願,沒有辦法。太過於要求,只會影響團隊,甚至推遲整個計劃。」

歐俊軒為了更好地說明自己的工作,向我們展示一個又一個預先做好的PowerPoint,這是我第一次遇見受訪者會有如此充足和認真的準備。

訪問時我們放著滿桌的食物和飲品,然後多次邀請他一起邊吃邊說。他點頭,但卻一直講得投入,最後連一件餅乾都沒有放過入口。

留意到這些,就知道,他的成功一定不靠偶然。

採訪:哈皮因、伯頓
撰文:哈皮因
攝影:Tim @ Tim’s photography
設計:Sam Lok

最後修改日期: 2023 年 10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