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總有貪心的時候,能夠一次過嘗到三款不同口味的餃子,一樂也~如果還可以用不同烹調方法,更是一件樂事。
今次製作了三款不同餡料的餃子,基本上煎或放湯都可以,而我個人認為「南瓜餃」適合煎,因為南瓜香甜,煎出來有流沙效果,有點像煎年糕;「羽衣甘藍餃」則適合放湯,因為羽衣甘藍口感偏硬,水煮較為適合;最後的「韮菜餃」則香煎和放湯同樣適合。
三款餃子,不同煮法有不同口感,大家不妨嘗試下。
「南瓜餃」食材(約13隻):
- 甘筍(小型) 1條
- 粟米 1條
- 日本南瓜 ½個
- 油 1湯匙
- 餃子皮 300克
- 鹽 適量
- 黑胡椒 適量
「羽衣甘藍餃」食材(約13隻):
- 羽衣甘藍 ½札
- 昆布
- 冬菇 5隻
- 柚子味噌醬 1湯匙
- 白芝麻 適量
- 油 1湯匙
- 餃子皮 300克
- 鹽 適量
「韮菜餃」食材(約13隻):
- 韮菜 ½札
- 小雲耳 3朵
- 芋絲 6束
- 硬豆腐 ½塊
- 雞蛋 1隻
- 麻油 1湯匙
- 豉油 1湯匙
- 鹽 適量
- 胡椒粉 適量

「南瓜餃」做法:
- 南瓜去皮切件,隔水蒸熟,取出壓成蓉,放涼備用
- 切出粟米粒,甘筍刨成幼絲備用
- 將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後,將餡料分成13份
- 將一份餡料放餃子皮的上方,四邊抹上少量水再對摺
- 摺口向上,從餃子底部往上推,用底部兩隻角黏在一起即成「元寶餃」
「羽衣甘藍餃」做法:
- 羽衣甘藍洗淨瀝乾切成幼絲
- 冬菇切小粒,昆布發水瀝乾備用
- 將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後,將餡料分成13份
- 將一份餡料放餃子皮的上方,四邊抹上少量水再對摺即成「長方餃」
「韮菜餃」做法:
- 韮菜切碎,小雲耳切幼絲
- 芋絲瀝乾水份,切成小段
- 硬豆腐先用重物壓半小時,抹乾水份後壓碎
- 將食材及調味料拌勻後,將餡料分成13份
- 將一份餡料放餃子皮中心,四邊抹上少量水
- 抓起四隻角掐緊,再將四條邊壓實即成「四方餃」
煮餃:
- 水煮沸,加入少許鹽,加入水餃,中火煮5-6分鐘即可
- 取出後可放湯,或以陳醋、豉油、麻油、辣油、生蒜蓉做成紅油抄手
煎餃:
- 熱鍋冷油,放入餃子後加入50毫升水,中小火,蓋蓋子蒸煮6分鐘
- 期間要檢查鍋中水份,如太少水可着量加水
- 6分鐘後打開蓋子繼續煎,直至水份完全揮發,期間可從鍋邊加入1湯匙油,令餃子更香脆

注意:
- 食材要盡量瀝乾水份,以免餡料太濕
- 3種包餃子的方法各有好處,我認為「長方餃」較適合做成煎餃,「元寶餃」適合放湯,「四方餃」放湯或做成煎餃均可
- 餃子調味較淡,食用時可佐以調味料
《營養師有話兒》
南瓜餃用甘筍、粟米及南瓜作主要食材。相信大家一定對橙紅色蔬菜當中含豐富維他命A 不會感到陌生。維他命A 具抗氧化功能,尤其對維持健康視力、護膚、提升免疫力十分重要。粟米當中含有葉黃素及玉米黃素,這兩種成份可預防黃斑點病變,所以這款高纖餃子實在是護眼人士必試。
羽衣甘藍成為不少追求健康人士的新寵兒。它屬十字花科,有抗癌成份。熱量低並有豐富鐵質及纖維,所以很適合體重控制人士食用。這款餃子更加入了昆布及冬菇,有天然鮮味及不同口感。
韮菜餃含豐富蛋白質,很適合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取的人士。韮菜除了含有豐富纖維,更有豐富鉀質,有助控制血壓。而當中所含的錳質,更是人體抗氧化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酵素成份之一。
香港中文大學食物及營養科學一級榮譽畢業,澳洲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 營養及食療學碩士畢業。Fion 擁有十年以上營養諮詢經驗,她主張做人要享受美食,誓要打破「健康就無啖好食」的固有思想。除個人營養諮詢外,她亦活躍於媒體訪問、雜誌專欄,屢次擔任香港政府認可再培訓計劃導師,教授營養課程,共主講超過一百場講座及工作坊。個人專頁:斐常有營。
吃素有益身心,但要吃得有智慧。希望透過這專欄,讓更多人能做出營養滿分又簡單的素菜,令肉食家庭的餐桌都能出現更多素菜菜式。個人專頁:宮保素雞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