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規劃旅程?
旅行對你來說有甚麼意義?
你是遊客?還是旅人?
從很簡單的帶上行李跟上一個團出門去、開開眼界,到自行規劃的背包旅程,這是一個旅行的演變方式。然後就從很遠看世界到心靈層面的探索,人生的追求……旅行究竟是甚麼?為甚麼要旅行?我也問過自己,也沒有完整的答案,一直到我高中讀過一本書,看到這一句話,心裡忽然「叮」一聲出現了答案──就是台灣作家陳慶佑的《我在北美洲,途中下車》裏的「出走並不是一定為了甚麼目的,而是看過天高、知道地厚,心裡更踏實一點。」
關於旅行,很多人在閱讀村上先生的寮國。但我更推薦陳慶佑的這本《我在北美洲,途中下車》,書以兩種文體交錯書寫,一篇文學的散文、一篇北美洲的遊記,看起來很過癮,最重要是很適合旅途閱讀,短篇不會花很多時間;再來,這本書不過時,再久也是一種年輕經典。看作者沿途認識朋友,遇到的小趣事,還有散文的美麗,很是精彩。
如果在旅途想聽歌,很多人打開手機就集錦式的聽。我會推薦你帶一張演唱會專輯(或是下載演唱會專輯在手機裡),找一個你喜歡的歌手,有故事有經歷的,沿途聽會有一種旅途陪伴的溫暖。劉若英的《台北單身日誌演唱會》、戴佩妮的《野薔薇》演唱會、張敬軒、陳昇、五月天都是很不錯的推薦……演唱會專輯會有歌手獨白的部分,尤其珍貴。這個時代專輯不賣了,但演唱會更難得做得好,旅途有音樂、有說話,是一種「不孤獨」的隱形陪伴。
如果可以,除了帶照相機和手機,請記得帶一本好的手帳本,簡單的文具和紙膠帶。旅途不僅僅是數碼紀錄,不要把自己的生命都記錄在數碼和網絡裡,你值得擁有更多。簡單記錄心情,沿途的吃喝玩樂,拍立得照片和明信片、巧遇的咖啡館、熱心帶路的人們,都值得寫在實體手帳本上,一頁一頁翻閱回憶,老的時候用來下酒。
關於旅行,我想說的是這些。而最重要的是,帶一顆開放的心,容納一切可能。帶著未知的期待,感受每一個旅程的當下。生活其實也只是如此,職場校園也是一樣的啊。
文末,請你去聽戴佩妮的《一個人的行李》。祝福你旅途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