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洲,一片代表了自由、開放和民主的土地,對我來說一直是既遙遠又模糊的。為了和好友的大團圓,計劃了一次加拿大之旅,帶着一切的未知奔向這片在地球另一端的大陸。十二小時的飛行,繞過了半個地球,終於抵達Vancouver(溫哥華),這不是目的地,只是所有國際航班要到加拿大的西岸,好像都要在Vancouver清關再轉飛。
這片大陸給我的第一個感覺:沒有人。
這片大陸給的的第二個感覺:好慢哦。
Vancouver機場不小,但冷清得可憐。我們的目的地是Calgary(卡爾加里),但由於飛Vancouver的飛機誤點,所以好像錯過了飛Calgary的班機,當我們拼命地趕啊趕的時候,感覺得身邊的加拿大人真在用奇怪的目光看着我們,又或是覺得我們很搞笑,就連航空公司的職員都一臉不惑,不明白我們在趕甚麼。後來,定居加拿大的好友告訴我們,加拿大人都是慢慢悠悠的,他們不喜歡也不懂怎樣趕。
Calgary並非我們打算停留的地方,在Calgary機場租了車、在附近的酒店休息了一個晚上,真正的旅程第二天開始──Banff(班夫)。Banff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屬加拿大西南邊Alberta(艾伯塔)省,其座落在the Rockies(洛磯山脈)下。從Calgary機場附近出發,走Trans-Canada Highway(加拿大橫貫公路),約兩個小時的車程,便能到達Banff,一路上看到the Rockies越來越接近,感覺蠻震撼的。

Banff小鎮不大,主幹道就一條Banff Avenue(班夫大街),街上的店舖雖然都在賣一些大牌子的東西,但樣子卻很童話,還有童話般的白馬車哦!Banff小鎮的風景很美,隨便一個小公園也是湖光山色的,人們在公園悠閒地曬太陽、看書和玩樂。

在Banff主要玩的是the Banff National Park(班夫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很大,沿着the Rockies,有大大小小的湖泊、樹林,若有運氣的話,還可能看到鹿和熊呢!
從Banff小鎮出發,第一站是享負盛名的Lake Louise(路易斯湖),傳說中湖面清澈如鏡,倒影着山景和藍天白雲。可惜,由於日子不對,冰還沒有完全溶化,只有一部分的湖面不結冰,但我們已經能看到 “鏡面” 效果了,真的很美。若整個湖面的冰都化掉了,感覺一定超壯觀!若真要遊Lake Louise,應該考慮在夏天的日子去,除了可以看到 “鏡面” 效果之外,還可以在湖畔小咖啡屋邊喝咖啡邊欣賞湖中景色,相信此乃一大樂事。Lake Louise邊上就是Chateau Lake Louise(路易斯湖城堡酒店),這是一所已逾百年歷史的酒店,見證了Banff的旅遊發展,有興趣也可以考慮下榻。


按原定計劃,下一站是Lake Louise旁邊約14公里外、一樣有名的Moraine Lake(夢蓮湖),可惜仍然是有雪的原因,公路關閉了,只好留待一下次再訪了。離開了Lake Louise,車子騁馳在the Icefields Parkway(冰原公路),無意之中,看到了另一個也比較有名氣的Bow Lake(弓湖),湖面的冰都化開了,但天公仍然不肯造美,把藍天白雲收回去了,雖然不見 “鏡面” ,但在這廣濶的天與地之間,旁邊幾乎沒有人,只是自己安靜地感受着大自然。突然間,覺得人好渺小,世間很美好。

離開Lake Louise,在the Icefields Parkway上前行了兩個多小時,到達了重點目的地──the Columbia Icefield(哥倫比亞冰原)。The Columbia Icefield位於the Banff National Park最西北端與另外一個國家公園the Jasper National Park(賈斯珀國家公園)相鄰。何謂冰原(icefields)、何謂冰河/冰川(glaciers),我想要交給地理老師講解。我只知道the Columbia Icefield是the Rockies裏面最大的冰原、也是整個北美洲最多人去最容易進入的冰原。北美洲裏很多河流的水源都來自the Columbia Icefield,所以也有人稱它為 “河流之母” 。要上冰原,就要坐特製的雪上車(snowcoaches),這車能攀爬70度的斜坡。進入冰原之時外面正下着雨,很冷很大風,但惡劣的天氣不減冰原的壯觀。冰本來是透明的,但the Columbia Icefield上的冰是藍色的。原因是水結成冰之時鎖住了某些礦物質,因而改變了光的折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藍色。詳細情況,請大家去問物理老師。看過Lake Louise、走過the Icefields Parkway、上了the Columbia Icefield,基本上算是把the Banff National Park遊過了。


玩過Banff,下一站是加拿大的東岸。從Calgary飛往Toronto(多倫多),並以此作為基地,開始玩加拿大的東邊。
東岸的第一站是Niagara Falls City(尼亞加拉瀑布城),去看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the Niagara Falls(尼亞加拉大瀑布)。瀑布分兩邊:屬於美國境內的小瀑布the Amercian Falls(美國瀑布)和屬於加拿大境內的大瀑布the Horseshoe Falls(馬蹄瀑布)。瀑布旁邊的公園種滿了不同顏色的鬱金香,海鷗在任意飛翔和落腳。不遠處的Niagara-on-the-Lake(濱湖尼亞加拉)小鎮又是如童話故事般的模樣,小小的地方有着不同特色的小店,不過店舖都很早關門,傍晚六點,店主已打烊回家享受天倫之樂了。



加拿大的冰酒(ice wine)是有名的,參觀酒窖(winery)是一個不錯的旅遊選擇。在Niagara Falls City裏有不少的酒窖,大家可以上網去查一下。這次我們去的是the Peller Estate Winery,他們的酒在機場也有賣的。我不好酒,所以沒有辦法去品評,不過瞭解一下人家如何釀製冰酒、嚐嚐酒、買點小手信,這個經驗還是不錯的。
一路下來都是以自然景色為主,所以接下來選擇了一個人文色彩相對濃一點的城市遊玩──Montréal(蒙特利爾)。Montréal位於加拿大的Quebec(魁北克)省,是一個法語區城市(註:加拿大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法語,兩者具有同等地位),深受法國殖民的歷史影響,Montréal很多東西都很歐式。其中,最有名的旅遊地標就是位於le Vieux-Montréal(蒙特利爾老城區)中的la 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蒙特利爾聖母殿)。教堂內色彩斑爛,華麗非凡,內部的主色是藍、金和銀色。主教台後的雕像都是和《聖經》有關的故事。正對着主教台、教堂內部的後方是一座超級大型的管風琴(pipe organ)。這是歐洲所有大型教堂必備的。雖然整座la 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很富麗堂皇,可是我覺得它缺乏了歷史感。也許曾遊覽過許多意大利的教堂,也到過近八百年歷史的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la Basilique Notre-Dame de Montréal的華麗沒有能很觸動我的心。


Montréal另一重要景點是le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Montréal(蒙特利爾藝術博物館),館裏收藏了很多近代和當代的藝術品。雖然我不是很懂藝術,看看這些藝術品,讓腦筋換一換氣氛也絕非壞事。


最後,也該說說Toronto了,其實我對這個城市真沒有太多的感受。這個城市,怎樣說呢,是一個我的好朋友居住的城市;是一個你能吃到很正宗中國菜、日本菜、韓國菜、甚至埃塞俄比亞菜,卻找不到加拿大菜的城市;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想讓我睡覺的城市。再多的話,我也想不出來了。
僅僅十來天的旅程,要為許多港澳人熟知的加拿大得寫出一篇遊記心得,總感覺有點班門弄斧。若要我進行總結,我覺得,加拿大是一個讓人感覺得舒服很沒壓力的國家,安全感也很強,沒有一種處處要防範怕人偷呃拐騙的心態。這是一個適合單反驢友來的地方,自然風光的美能震撼心靈的,來的時候記得要帶寬鏡頭,否則你絕對會後悔。在這個偌大的國家,國際車牌、租車是必須的,尤其是要遊玩國家森林公園,否則你會寸步難行,別妄想坐公共交通工具,那是加拿大,不是澳門。偏愛人文旅遊的朋友,這裏也許不及歐洲,你不可能找到那逾千年歷史的厚實,也別想看到那精雕細琢的浮華,畢竟這片大陸仍然很年輕,但能踏在這片廣闊的土地,感受一下兩百多三百年前進駐者追求自由、平等和博愛的精神,也絕對是一種很美妙的旅行體會。